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中國首部公益性防治艾滋病佤語電視連續劇開播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9日 0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曼谷辦事處文化部拐賣婦女兒童和艾滋病防治項目負責人金大偉和白海思在《失落的月亮》首映儀式現場。

  中新網昆明11月28日電(趙書勇 趙淑芳)在12月1日第24個世界艾滋病日來臨之際,中國首部公益性防艾佤語電視連續劇《失落的月亮》正式在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開播。

  《失落的月亮》講述的是純真善良美麗的佤族少女安姆娜因為家庭貧困離家打工,通過在娛樂場所打工的好友葉香介紹進入娛樂場所打工。安姆娜認識了李老闆,在和李老闆的交往中,不懂得保護自己便染上了性病,李老闆因此離開了她。之後,安姆娜開始與眾多男人來往,最終感染了艾滋病。染病後的安姆娜無法正確面對現實,自暴自棄,放棄治療,最後淒涼地死去。安姆娜的男友艾榮為找安姆娜,被李老闆拐去國外礦山工作。他在礦山染上了毒品,在用針筒注射毒品過程中也染上了艾滋病。同樣在娛樂場所工作的佤族姑娘阿依深愛著艾榮,她冒著危險到礦山把艾榮找回來,並把他送到戒毒所。雖然倆人都染上了艾滋病,但他們能正確面對現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經過母嬰阻斷,他們結婚並生下了一個小孩,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該防治項目負責人白海思介紹説,此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中國拍攝的第一個艾滋病防治民族語言電視連續劇,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亞太地區資助拍攝的第一個艾滋病防治民族語言電視連續劇。該劇于2010年9月拍攝,歷時一年,演職人數達200余人,全部由當地佤族群眾及醫療衛生、文化等部門職工自願出演,該劇自始至終全部使用佤族母語並配有漢、英語字幕,共十集,全長450分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曼谷辦事處文化部拐賣婦女兒童和艾滋病防治項目另一位負責人金大偉表示,該劇與傳統防艾宣傳片不同是採用故事片的形式,利用具有起伏性和趣味性的情節吸引群眾,並將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知識穿插于情節中,以此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喚起人們對預防艾滋病的重視。主要演員也選擇當地普通佤族群眾,用佤族母語進行演繹,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貼近當地群眾,使群眾容易接受,從而提高自我防護的能力!”

  該劇主演陳紅是一名佤族防艾工作者。她介紹説,自己扮演的是一個在娛樂場所打工妹,因擔心播出後會給自己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開始也猶豫想拒絕加入拍攝,但看到艾滋病在本民族同胞中不斷擴散和蔓延,作為防艾工作人員的責任感讓她毅然加入拍攝。她表示,“我們從劇中學到了防艾的許多知識和國家政策,我們也呼籲大家一起都來觀看這部電視劇,參與到防艾戰爭中來。”

  “我從事防艾這份工作已多年,知道現實生活中還有無數個安姆娜等著我們的幫助和關愛,艾滋病患者與我們普通人一樣,只是他們有著特殊的經歷,難以言説的痛楚,其實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擁有著夢想和渴望,他們的權益需要有人維護,他們的心聲需要有人傾聽,他們脆弱的心靈需要更多的愛去呵護。”滄源縣紅十字會常委副會長、《失落的月亮》主題曲歌詞創作者趙津妍坦言。

  《失落的月亮》播放後,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反響。認為《失落的月亮》不僅展示了佤民族的民風民俗,還將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知識穿插于情節中,讓民眾學到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知識及相關政策,提高了自我防護意識。從中也能感受到了當地政府對宣傳預防艾滋病工作的高度重視,措施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更能激起當地民眾防艾的意識,提高防艾能力。

  “艾滋病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白海思介紹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在亞太地區製作廣播劇、電視劇。同時也經常深入中國雲南各少數民族地區採訪和錄製廣播劇,這些劇目在各地播出後反應強烈、效果顯著,群眾對艾滋病的防治知識有了一定提高,對待艾滋病患者的看法從思想上有了很好的轉變。(完)

熱詞:

  • 電視連續劇
  • 失落的月亮
  • 佤語
  • 艾滋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