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習仲勳:帶領廣東在改革中殺出一條血路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10日 1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習仲勳(1913-2002)陜西富平人,1928年入黨,解放後先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廣東省委第一書記,1988年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02年5月在北京病逝。

  他一生“兩個最大的閃光點”:一是早年跟隨劉志丹創建陜甘邊根據地;二是帶領廣東在改革中“殺出一條血路”。

  1978年,赴任廣東不久,習仲勳收到市民來信,裏面裝著無法兌換的五毛錢的魚票。時任廣州市越秀區區委書記的朱森林後來回憶,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習仲勳。

  靠海卻無魚可賣,這是習仲勳主政初期面臨的現實之一。當時“文革”浩劫剛過,廣東物品奇缺,農業凋敝,工商不振,冤假錯案成堆,每年偷渡逃港者數以萬計。

  1978年3月,葉劍英與華國鋒、鄧小平交換意見後,中央決定派曾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勳南下廣東,出任省委書記。這是他被審查、關押、監護達16年之後的重新出山。

  從1978年4月到1980年11月,習仲勳主政廣東共兩年零八個月,“把守南大門”(胡耀邦語),發揮出驚人的能量。這段不長的時期,成為他“一生兩個最大的閃光點之一”(秘書俞惠煜語):一是早年跟隨劉志丹創建陜甘邊根據地;二是帶領廣東“殺出一條血路”,在改革開放中先行一步,同時為深圳、珠海特區奠基。

  反“偷渡外逃”

  “怎麼能把他們叫偷渡犯呢?這些人是外流不是外逃,是人民內部矛盾。”

  在盧荻看來,習仲勳上任初始面臨的一個嚴峻形勢,就是邊境洶湧的偷渡逃港潮。盧荻是廣東省黨史研究室助理巡視員,《習仲勳主政廣東》的執筆人之一。

  1978年7月,上任三個月後,習仲勳即前往寶安視察。在沙頭角中英街,習仲勳看到,香港那邊很繁榮,內地卻破破爛爛。

  曾擔任珠海市委書記的梁廣大後來的一番話映照當時現實:“雖然我們的輿論整天宣傳社會主義是‘天堂’,資本主義是‘地獄’,但是存在決定意識,老百姓看到在困難時期港澳同胞回來探親穿得漂漂亮亮,還把一筐一筐的東西帶回來,就不信。很多人趁颳風下雨的晚上,就往香港、澳門逃,冒著生命危險衝過去,非要往‘地獄’裏闖一闖,非去‘水深火熱’中泡一泡。”

  1978年深圳農民的年收入是134元,雖然遠高於廣東全省農民人均收入77.4元,卻與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農民年收入13000元港幣差之百倍。

  官方統計表明,從1952年至1977年,僅寶安有偷渡外逃行為的達62305人,其中逃出去40598人,佔全縣總人口近二成。有的公社,比如大鵬公社有三條村莊共34戶117人全部逃光。

  此前1977年11月,廣東省委已將此作為重大惡性政治事件,向正在廣州視察的鄧小平彙報。當時南方日報副總編張漢青回憶,反偷渡因為被當作敵我矛盾,“偷渡的人被叫作偷渡犯”。內部會議上,就逃港是政治原因還是經濟原因存在爭論,是習仲勳改變了以往的看法,他認為:“我們自己的生活條件差,問題解決不了,怎麼能把他們叫偷渡犯呢?這些人是外流不是外逃,是人民內部矛盾。”張漢青認為,這一轉變促成了認清、解決偷渡問題的正確途徑。

  同時,廣東省和港澳工委反復做工作,希望“港英當局改變此前所謂‘人道’做法”。從1980年秋開始,港府實施新措施,偷渡者到香港一律不發身份證,不準在香港居留,全部遣返內地。香港僱主雇用偷渡客者,罰款5萬元(港幣),坐牢一年。措施公佈後,11月份廣東偷渡外逃人員僅近百人。

  習仲勳意識到,堵禁之外,發展生産,改善人民生活,儘快縮短與香港的差距,才是長久之道。在習仲勳的領導下,廣東省委提出設立特區的設想,並經中央批准同意。

  1980年8月,特區條例公佈後,當年曾參與籌建特區的原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發現:“最令人感到高興和意外的是,最困擾著深圳——其實也是最困擾著社會主義中國的偷渡外逃現象,突然消失了!確確實實,那成千上萬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後、樹林中準備外逃的人群是完全消失了!

熱詞:

  • 習仲勳
  • 廣東
  • 改革
  • 殺出血路
  • 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