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堅持陸海統籌 科學開發利用藍色國土空間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8日 0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佔地球表面積約71%的海洋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空間。自古以來,海洋就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興魚鹽之利”即反映了我國人民早期對於海洋資源的利用。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舟楫之利,“海上絲綢之路”曾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經濟的活躍。當前全球資源環境約束愈加嚴峻,海洋蘊含著大量的生物資源、礦産資源、能源資源和海水資源,其重要性和戰略意義更加凸顯。據統計,世界上所消費的蛋白質有12%來自海洋魚類,海洋漁業佔到全球漁業産量的90%;世界海洋石油生産量約佔世界石油總生産量的34%,世界海洋天然氣生産量約佔世界天然氣總生産量的26%。經濟全球化時代,海洋是國際交往和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新的重要平臺,海洋充分發揮了“藍色大動脈”的作用,海運是促進全球貿易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海運航道已成為具有全球戰略意義的資源。世界各沿海國家都把藍色海洋國土的開發作為重大發展戰略,下大力氣予以實施。

  我國有473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18000公里的大陸海岸線以及7000多個面積較大的海島,廣袤的海洋國土蘊藏著豐富的生物、油氣、礦産等海洋資源。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年均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長,現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初步核算,2011年全國海洋生産總值達到4.6萬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7%,涉海就業人員3420萬人,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4.5%。而我國陸上資源經過多年的高強度開發,面臨資源儲量逐漸減少、開發難度逐步加大的局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日益凸現。因此,藍色海洋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極為重要的戰略空間,國家以及沿海地區制定了海洋經濟或藍色經濟發展規劃,把資源開發的目光投向了藍色國土。

  近幾年來,各地在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例如:根據國家的整體要求,制定多種詳細規劃和措施,用以引導和促進當地海洋經濟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體系,在採用財政和信貸資金等方式之外,很多地方還採取了設立産業基金等市場化運作的融資方式來籌集發展海洋經濟所需的資金;制定了較高的節約集約用海標準,在開發強度、綠化率以及海洋生態保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按照海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優化管理機構,建立了高層次的協調機構等。這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在海洋經濟發展和藍色國土空間開發方面還存在不少的矛盾和問題:(1)過於突出對港口、航道、能源、礦産、漁業等海洋資源的利用,存在過度開發岸線資源、大規模圍海造陸和濱海地區高消耗、高排放産業高度密集等問題,而對海洋生態的保護重視程度不夠,致使近海岸的海洋生態環境呈不斷惡化之勢。(2)海洋産業的特色不突出,結構同構現象較為嚴重。一方面傳統的原材料加工、化工、電力、鋼鐵等重化工項目向濱海集聚,在沿海地區 “遍地開花”;另一方面各地區新興海洋産業發展規劃也是力求“大而全”,重點不突出。(3)港口建設、海洋産業發展與貨物集散能力增長不匹配,沿海樞紐港口城市與其腹地間的連接性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從各地港口規劃和連接港口的交通規劃來看,未來港口吞吐能力將明顯超過港口貨物集散能力,這有可能造成港口資源浪費和海洋經濟集聚區産品嚴重壓庫等問題。

  這些問題産生的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統籌考慮陸域經濟與海域經濟的發展,沒有統籌考慮陸域空間和海域空間的開發,沒有處理好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係。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將帶來嚴重的後果,資源的過度開發將極大地削弱資源的有效儲備能力,受污染的海産品將影響人民的健康,海洋生態修復功能的退化將影響到海洋經濟的可持續性,影響漁民的生計和社會穩定,甚至會壓縮我國的國際交往空間、擠壓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空間。

  堅持陸海統籌,科學開發利用藍色國土空間是促進我國海洋經濟和沿海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途徑。當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已進入全面實施的新階段,沿海地區也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陸域經濟的發展既相互支撐,又相互制約。只有按照陸海統籌的原則,把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陸地空間的結構調整、産業佈局及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升沿海地區核心競爭力,形成資源合理利用、環境有效保護、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三者共贏的格局,才能保障中華民族未來具有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當前,國家已就陸海統籌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沿海很多地區在統籌陸海産業發展、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為進一步促進陸海統籌,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加強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堅持多層次多維度的陸海統籌。首先要從全球戰略的高度,統籌國家的發展和安全,形成包容陸地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和諧與安全的發展模式,維護國家陸海安全和應對全球性挑戰。其次要從國家總體發展的角度統籌區域發展,形成深海發展、沿海地區發展和中西部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此外,在沿海地區要統籌流域開發、沿岸陸域開發與海洋開發,促進流域經濟、沿海陸域經濟與海洋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

  第二,進一步加強陸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儘快制訂和發佈綜合性的全國海洋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期為重點,統籌安排海洋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産業發展等全局性和基礎性的工作。在海洋空間開發、控制和綜合管理方面,儘快依據《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開展省級、市縣級海洋功能區規劃編制工作,形成完善的海洋功能區規劃調控體系。同時加快對海洋經濟和陸海統籌進行動態監測與評價的能力建設。

  第三,做好沿海地區産業發展的陸海統籌和區域統籌。通盤考慮海洋的漁業、能源、礦産、旅遊資源與陸地的土地空間、産業基礎、人力資源,發揮陸海資源綜合優勢,將海洋環境承載力和陸海污染排放總量作為經濟、産業佈局的重要依據和硬約束條件,建立陸海産業循環經濟體系。根據沿海各地發展條件、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做好沿海地區主導産業的選擇及其發展規劃,避免産業結構的雷同。

  第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陸海統籌。建設陸海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保障港口、鐵路、公路以及城市道路之間的順暢銜接,促進海洋産業集聚區與都市功能區的深度融合,保障國家有效行使海洋管理權力。

  第五,協調各相關方利益,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成果的公平分享。海洋經濟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涉及濱海地區土地和海域在不同用途之間的轉換,應從陸海統籌、城鄉統籌出發,切實保障濱海地區農民土地收益權和漁民等海域使用者的收益權,結合集鎮建設和産業佈局,促進農民和漁民向城鎮和第二、第三産業轉移,規劃建設新型農村和漁村,建設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社會和諧的基礎。

  第六,加強特色島嶼的保護與管理。特色島嶼在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環境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合理開發利用海島自然資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第七,加強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在確保我國海洋權益的前提下,擴大和深化海洋經濟的對外開放,在海洋産業發展、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科技創新等領域加強與周邊國家及其他相關國家的合作。俄羅斯、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海洋科技實力發達,可通過與其深度的交流合作,促進我國深海資源勘探、開採以及海洋動態監測等海洋科技的發展。

  第八,加強海洋經濟基地建設。近兩年來,國家先後頒布了促進山東半島、浙江、廣東和福建等地海洋經濟發展的專項規劃,以優化海洋經濟佈局,統籌港城建設,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加強海洋科技創新,強化海洋生態保護,建設高效發展、公平共享的海洋經濟集聚區和示範區。在國家專項規劃的基礎上,還要按照海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集中力量重點建設一批海洋經濟基地,從培育海洋經濟、沿海地區新的增長極和保障海上通道安全、海洋生態環境安全、海洋資源安全的需要出發,在區劃調整、機構設置、産業規劃、項目佈局、基礎設施、資源配置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革探索,以積累陸海統籌經驗。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熱詞:

  • 陸海
  • 陸域經濟
  • 海域經濟
  • 空間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