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莫言獲獎後廣受關注 瑞典媒體稱其“一夜成名”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2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日的瑞典媒體鋪天蓋地報道莫言獲獎 記者劉仲華攝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12日電 (記者 劉仲華、李玫憶)12日的瑞典各大媒體幾乎無一遺漏,頭版封面都是莫言的巨幅照片。文化版更是拿出多個版面專題報道了莫言獲獎情況,這個對大多數瑞典人來説不曾聽説過的名字。正如《瑞典日報》所説,“一夜之間聞名世界”,從他的家鄉高密到他的人生軌跡,從他的作品到他的創作風格,莫言的每一個“細胞”都被細細地清點著,有誇獎,也有人提出質疑。瑞典貿易大臣埃娃-布約林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莫言的獲獎,會刺激中瑞之間的貿易往來。瑞典前駐華大使庸格倫説,他的獲獎對中瑞關係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一切都源自瑞典文學院11日宣佈,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因為他筆下的鄉土人物故事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色彩,是歷史和現實的並存。他將於今年12月1日到斯德哥爾摩領取獎章和證書,並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120萬美元)的獎金。

  雖然每年都會公佈諾貝爾文學獎,但近年來文學獎熱度不斷上升。在6項諾獎中,瑞典文學院總是到最後才宣佈具體新聞發佈會的日期。11日上午,文學院大廳裏就有很多媒體的機器開始佔位。12點,記者進入古香古色的文學院大樓,經過兩道保安的檢查,進入文學院大廳。如往年一樣,大廳一角通往院士會議室的大門緊閉,門口一圈圍欄,圍欄外幾乎被媒體和各色機器佔滿。除媒體外,現場還有一些學者和各高校學生。站在記者旁邊的約蘭埃裏克松教授是從400公里外的韋克舍大學趕來的。他説,“瑞典文學院每年抽籤決定誰可以到現場旁聽發佈會,我今年幸運被選中,一大早坐車就趕來了”。知道記者是中國人後,他説,“今年肯定是亞洲作家獲獎”。

  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恩格隆德宣佈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記者劉仲華攝

  13點整,緊閉的大門打開,文學院常務秘書恩格隆德走出來,在咔嚓咔嚓的快門和閃光燈中,他如往年一樣淡定,先用瑞典語、後用英文説:“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他的作品中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色彩,是歷史和現實的並存。”話音未落,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聲。那來自中國媒體和旅瑞華人。

  文學院院士、漢學家馬悅然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大陸、香港和台灣等地都有很多好作家,但瑞典文學院這次選擇了莫言,因為他是中國最好的作家之一,“他是他自己,他不學別人,他只寫他要寫的東西,誰都不能影響他。他的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等多種語言,他的三部主要作品《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臺之歌》和《生死疲勞》,瑞典文學院的院士們都讀過”。“我非常欣賞他作品裏面體現出來的幽默感。這是一種深刻而不張揚的幽默,很能為瑞典文化界所接受。”

  他説,“中國作家早就走向世界了,魯迅、沈從文等20世紀30年代的作家要是有作品被翻譯成外文,也許也會獲獎。”談到跟莫言的私交,馬悅然介紹,他跟莫言認識30年了,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90年在香港第一次見面,但因為他要趕回去分房子,交流不多。印象最深的,“他是一個好人”。近年來,馬悅然教授也翻譯了莫言的兩部作品,《透明的紅蘿蔔》等,但都沒有發表。因為怕人據此推測莫言要獲獎。他笑著説:“今天晚上回家就可以拿給出版社發表了。”

  馬悅然的夫人陳文芬是台灣資深媒體人和出版人,她對記者表示,台灣讀者也很喜歡莫言的作品,兩岸三地華人都會對他的獲獎表示祝賀。這標誌著中國作家和中國文學真正走向世界,上了一個新臺階。

  發佈會現場一角,莫言的部分著作譯本 記者劉仲華攝

  莫言的三部主要作品《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臺之歌》和《生死疲勞》的瑞典語版本都是漢學家陳安娜翻譯的。她的先生、旅瑞華人作家萬之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生死疲勞》很精彩,5年前當安娜剛拿到該作品時,我就對她説,你一定要翻譯,這是本能拿諾貝爾獎的作品。安娜用了3年時間翻譯該書,前後修改7-8遍,今年5月才出版。她的翻譯打動了讀者,也打動了文學院的院士們。“今天我很激動,這是中國籍大陸作家在文學獎的零的突破,在大陸有很多好的作家,莫言是第一個,但他不是最後一個。得獎可以讓全世界關注中國文學,關注中國的作家。”

  發佈會現場一角,莫言的部分著作譯本(左二)記者劉仲華攝

  萬之多年來跟蹤研究諾貝爾文學獎,並出版了有關文學獎評選的專著。一週前,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瑞典文學院很久以來就關注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馬悅然被選為文學院院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學院需要有精通中文的專家來準確解讀中國。然而多年來,沒有真正的大陸本土作家獲獎,非常令人遺憾。長期以來莫言的作品如《紅高粱》、《天堂蒜臺之歌》都很為瑞典文壇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漢學家陳安娜女士翻譯的巨著《生死疲勞》今年剛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國際書展上被隆重推薦。12日的瑞典的兩大報紙《每日新聞》和《瑞典日報》都有專版介紹這本書,解讀“西門鬧和他的七世生活”。

  我周圍的瑞典人知道我來自中國後,紛紛向我表示祝賀。一位瑞典記者著急地問我,莫言兩個字如何拼寫,哪個是姓,哪個是名。大廳的另一側,迅速擺出了一個展臺,上面有十多本莫言的瑞典語、英語和法語著作,其中有《紅高粱》、《豐乳肥臀》等。展臺旁邊擺放著瑞典文學院關於莫言獲獎的瑞、英、德、法語的新聞公報,公報説,莫言出生於1955年,在山東省高密成長。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在文革期間,12歲的他離開了學校參加工作,先務農後來在一家工廠。在1976年,他加入了解放軍,在此期間,開始學習文學和寫作。在1981年,他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説。幾年後,中篇小説的《透明的紅蘿蔔》成為他的轉捩點。在他的作品有很多他青年時代及出生地的生活痕跡,尤其是在《紅高粱家族》中體現明顯。這本書由五個故事展開,交織在一起,描繪了20世紀日本佔領下的高密農民十幾年裏的動蕩、貧困的生活。1987年,由張藝謀執導,改編自該書的電影《紅高粱》獲得成功。莫言通過幻想與現實的混合,歷史和社會的融合,創造了一個讓人聯想到威廉?福克納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的複雜世界。同時,他還從傳統中國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吸取靈感。莫言還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説和散文,在他的家鄉他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

熱詞:

  • 莫言
  • 瑞典文學院
  • 一夜成名
  • 陳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