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日在華投資多涉及産業鏈 無法大規模轉移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1日 0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電 題:中國商務部專家:發揮市場力量處理中日經貿關係

  作者 董冠洋

  “官方不輕易發動經濟制裁,而是讓市場力量對貿易和投資發揮作用”,談及中日經濟關係走向,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如是説。

  自9月日本“購島”引發釣魚島爭端極速激化,中日經濟關係因此遭遇軒然大波。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對華投資和生産活動已開始放緩。2012年7-9月,日企針對中企的並購件數較4-6月減少75%,並購金額減少約7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0日亦發佈數據顯示,9月日係品牌乘用車在中國銷量同比下降40.8%。

  當前的中日經濟波動讓中日經濟走向撲朔迷離,而未來兩國可能採取的行動已成為世界關注焦點。

  “要讓市場的力量發揮作用,而對於日資的基本政策仍應一視同仁”,馬宇強調。

  馬宇認為,中國應秉承兩點基本原則處理中日經貿關係,首要的是,政府應該在現有規則,即國際規則、條約義務及中國法律政策範圍之內處理中日經濟交往。他指出,這不僅涉及中日兩國,更影響中國對外經濟政治交往的整體國際環境,事關重大。

  “第二點,中國要發揮市場力量給日本政府‘做工作'”,馬宇進一步解釋,如果中日關係持續緊張,日本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成本必將提高,其競爭力下降影響經營效益,如此日企將會主動遊説日本政府。

  馬宇告訴記者,本土化對於跨國投資成功與否至關重要,而本土化包括了跨國公司與當地政府、社區、消費者及員工的多重關係。如果國民感情受到傷害,消費者選擇偏好必受影響,跨國公司處理其與當地政府、社區關係的成本也會額外增加。

  事實上,發揮市場力量不僅是中國影響對方政府的助力,更是“以柔克剛”的自我保護之道。

  馬宇指出,“官方制裁是雙刃劍,傷你也會傷我”,而市場力量卻可以避免兩敗俱傷的損害,因為中國企業會自行尋找市場替代力量。

  他告訴記者,通過市場力量協調,當企業發現中日關係不穩定,依賴日本的風險系數上升,日産商品或技術的配套服務、轉讓隱患增加,企業就會主動尋找替代力量,自然完成經濟交往向替代者的轉移。用馬宇的話講,就是用“貨幣投票”。

  日媒此前報道,隨著中日關係持續惡化,一些日本企業出現了加速“脫中國化”的跡象,其投資、生産據點開始向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地區轉移。

  對此,馬宇表示,日本可能將部分勞動密集型投資轉向東南亞,但不可能完全替代中國市場,不僅因為中國市場空間的廣闊、基礎設施的成熟和資源人才的充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在華投資多涉及産業鏈,無法大規模轉移。

  目前,日本企業已經構建了向中國出口核心部件,在中國組裝成最終産品,然後再出口、返銷的生産體制,形成了振興以中國為中心的外需來彌補內需不足的經濟復蘇模式。

  基於日本産業鏈的上述特點,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分析,日資向東南亞轉移,不僅不會打擊中國經濟,反而可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金柏松指出,日本在中國投資産出流向一般有三,在中國當地銷售、返銷日本及銷往歐美等第三國。而歐美在統計貿易數據時,將該部分産品計入中國對美國出口,儘管産銷的絕大部分利潤流向日本的母公司。

  金柏松直言,如果日本“迂迴”貿易性質的投資轉移出中國,中國貿易順差所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大大緩解,而中國其他産業和自有資本填補日資空缺並非難題。(完)

熱詞:

  • 日企
  • 日媒
  • 日係
  • 産業鏈
  • 日資
  • 日本經濟新聞
  • 迂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