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地鐵5年連續增新線 今年再通4條新線(圖)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1日 0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5號線一期試開通首日,市民乘車體驗。(資料圖片)本報記者張斌攝

  從2007到2011,北京地鐵運營線路從4條增加到15條,運營里程從115公里增加到372公里。今年底,將再開4條新線,這將使北京地鐵每年增線的歷程增至6年。如果説,一個CBD商務區的矗立、一個工業高新區的建設、一個藝術區的集成對於城市的發展是立竿見影的,那麼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地鐵卻是默默在背後擔當助推器的角色,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牽引著這座城市走向國際化的前沿。

  >>線路的增開

  偏遠地帶不再偏遠

  2000年,朱志英搬離了位於復興門附近的老房子,和丈夫來到昌平區的天通苑。

  當時北京只有1號、2號兩條地鐵線,天通苑附近的公交車僅有幾條,她去前門附近上班必須先坐黑摩的到立水橋,然後坐358或758路公交車到2號線地鐵安定門站。天氣好時2小時能到,趕上雨天就沒譜了,公交車半路堵車不説,黑摩的還要漲價,弄不好連黑摩的也坐不上。

  那個時候,每天睡覺前她都會想一個問題——明天是啥天啊?千萬別下雨!

  2003年,地鐵13號線開通,她不用坐公交到地鐵站了,打著黑摩的到了立水橋,很快就能到東直門地鐵站。這讓她上班的路一下縮短半小時。

  2007年,地鐵5號線開通,在家門口朱志英就能坐上地鐵,現在上班1個小時準時到。雖然家裏也買了小汽車,但是她很少開車上班。不堵車,開車從現在的工作地復興門到天通苑大約是40分鐘,趕上高峰期堵車,汽車肯定是比不過地鐵。

  作為普通的市民,朱志英直接感受到地鐵給自己帶來的便利,同時作為北京地鐵運營公司二分公司的員工,她也見證了北京地鐵近幾年飛速的發展。

  5號線開通後,北京地鐵運營里程達到142公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實現年年都有新地鐵線路開通,今年年底還將有4條新線開通,運營里程將達到442公里。

  >>間隔的縮短

  便利工具更加便利

  27歲的曾全亮是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的業務員,近兩年來他覺得自己越來越忙,甚至把剛畢業的表弟也拉進公司幫忙。

  為推介公司産品,曾全亮需要跟市區各個藥店建立聯絡,進行實地考察,並定期查看店面實銷狀況等。他幾乎整日穿梭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時間對於他來説就意味著業務量。對於一個經常談業務的人來説,沒有什麼比屢屢的遲到讓客戶更加討厭了。曾全亮説,起初,他是因為沒有錢打車才坐地鐵,這兩年他已經有自己的小汽車,但是仍保持坐地鐵的習慣,因為地鐵越來越方便。

  越來越方便的地鐵來自於不斷增開的新線路,以及不斷縮短的發車間隔。據地鐵運營方介紹,從2007年至目前,已近30次縮短不同線路高峰以及平峰時段的列車最小間隔。目前2號線的最小運營間隔已縮短到2分鐘,4號線在運營的幾年中,最小間隔曾到過1分50秒,直向地鐵發車間隔的世界極限逼近。

  北京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部部長陳曦表示,對於市民來説發車間隔和新線路開通是能直接感覺到的,但是很多重要參數市民並不了解。比如,一條地鐵新開通新路的發車間隔,目前,國內新開新路發車間隔都在五六分鐘以上,甚至是十幾分鐘,但是北京城中心主幹線路開通的發車間隔都在5分鐘以內,地鐵4號線開通時發車間隔就達到3分鐘。這對於地鐵建設以及運營技術的成熟是很大的考驗。

  >>現實的問題

  擁擠將會逐步緩解

  地鐵在給大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擁擠的問題。地鐵出現故障,地鐵站外可能人山人海,各個地鐵的限流又增加了乘客的一分焦慮。作為復興門站區長的朱志英見過各種擁擠的大場面。每到客流高峰時,站上所有人員都要繃緊弦。

  她拿復興門站舉例,早晚高峰進站人數在6萬左右,換乘人數有20萬人次。如果一號線在早晚高峰出現事故,列車加大發車間隔,哪怕是晚來兩分鐘,近千從2號線換乘1號線的乘客就擠滿了整個地鐵站,地鐵不得不採取限流,這樣站外很快又會聚集幾百人。

  目前,1號線的日客流量達到140多萬,相當於一個郊區線路的幾倍。北京地鐵公司表示,為了緩解擁擠,增加乘客舒適度,2008年之前,政府斥資85億元對1、2號線進行改造,更換車輛、設備、調整信號系統、縮短髮車間隔等。2008年,紙質地鐵票退出歷史,全部更換成電子票或刷IC卡。相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擁擠,但終究未徹底改變擁擠的現實。

  地鐵擁擠,也折射出市民對地鐵的需求在不斷增長。陳曦告訴記者,增加新線路是解決擁擠的一個途徑,但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隨著北京人口的不斷增長,北京的地鐵也在飛速發展,特別是近5年。但這個發展進度依舊趕不上城市區域擴張、人口密度加大的程度。上世紀80年代,北京地鐵遠景規劃才300公里,現在早已突破300公里;2003年的遠景規劃是560公里,現在來看,2015年前就能達到這個目標了。當年或許是50年的規劃,現在15年就完成了,“北京地鐵的發展的確已經非常快了”。

  >>未來的目標

  提高路網密集程度

  除了擁擠之外,如果還有不便之處就是換乘不方便、站與站之間距離大等方面的問題。朱志英告訴記者,她曾去日本、法國等地鐵相對發達的國家學習,最大的感觸就是,“走幾步就有個地鐵口”。而且,法國的地鐵站有“區間車”。

  北京城中心的地鐵線路何時達到這種密集度,讓市民可以隨時坐上地鐵呢?陳曦説,今年年底4條新線運營後,北京地鐵開通的公里數達到442公里,與上海、倫敦一起位居世界前三位。但是,從路網密集度來看,北京與一些發達國家還有距離。目前本市中心城區的路網密度剛達到0.2,就是説每平方公里200米地鐵線,二環以內是0.7。2015年以前的規劃中提到,中心城區達到0.4,二環以內達到1.0。“像巴黎、東京中心城區的路網密度現在已經達到1.0的水平,我們還需要時間。”

  陳曦説,近幾年,政府對地鐵建設的投資非常大,從線網的不斷完善就可以看出,而且越來越重視環保、節能,使用低能耗設備。同時,地鐵乘車環境也在不斷人性化,實施換乘站改造、增裝電扶梯等等。

  朱志英在地鐵站裏工作了幾十年,看著地鐵的發展不斷縮短著市民的出行時間,不斷提高著城市的運轉效率。她説,過幾年就退休了,她可能就跟普通市民一樣,只關注自家周圍地鐵線的便利度了。

  不管市民們對它的認識有多少,這個龐大的地下系統還是不知疲倦地拉著乘客前行,默默地為這座城市的發展做著貢獻。

  本報記者黃海蕾

熱詞:

  • 北京地鐵
  • 地鐵線路
  • 地鐵建設
  • 新線開通
  • 地鐵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