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猜測中國作家獲諾貝爾獎是“一廂情願”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1日 02: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 張中江) 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日前表示,中國人關心諾貝爾文學獎,更多是非文學層面。這種情結既反映出渴望,又反映出一種不自信。事實上,在作家層面,並沒有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是至高無上的獎項。

  2012年的諾貝爾獎日前陸續頒出。尚未揭曉的文學獎再次引發國人的熱烈討論。尤其是莫言可能獲獎的消息,更令不少人倍感振奮。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作家一直和諾貝爾獎無緣,這令不少人頗為遺憾。每年10月,照例會有一場“中國何時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大討論。以至於有人調侃,“又到了該追問為什麼不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季節”。

  中國為何屢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文學能否走出被世界“遺忘”的尷尬境地?這一命題已成為盤桓在國人心中的“結”。這個“結”日益沉重,以至於有評論稱:人們更多關心是否有中國作家獲得諾貝爾獎,而不是獲獎的中國人做出怎樣的貢獻。

  當代中國最具實力的作家之一莫言,今年被博彩公司視為獲獎大熱門。這個“心結”11日是否會被解開?

  專家稱猜測中國作家獲獎是“一廂情願”

  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種情結,每年一到10月份就會爆發,反映了中國人對本土作家獲獎的渴望。不過猜來猜去,差不多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並不反映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在文學圈裏,大家知道它是怎麼回事,並不焦慮,也並不把它太怎麼當成一回事。

  在他看來,人們關心諾貝爾文學獎,更多是非文學的,是一種社會性和媒體性的關心。這些關心,可以單純地看作一種熱情,一種基於民族主義熱情的想象。

  之所以産生這樣的情結,是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文化上也有了進一步的嚮往和需求。人們希望中國文學能像經濟一樣,在世界上佔得地位,摘取重要的獎項。這背後是“大國意識”在文學上的反映。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周寧此前接受採訪時認為,這種熱情反映出急於被西方主流文明認可的心態。白燁也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既反映出國人的渴望,又反映出一種不自信——好像獲個獎,才能被真正證明。

  他認為,這倒也不是壞事。大家有這樣的意識、渴望,比沒人關注文學要好,“但是我們要給大家講文學圈內人的看法,使大家對這個問題有更接近真實的認識。”白燁同時也坦言,當下文學小眾化,即便中國作家獲獎,也不會引發過去那種廣泛的大眾關注。

  中國作家眼中的諾貝爾文學獎:並非至高無上

  白燁表示,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和非文學、政治等綜合因素考量的結果,有時候還帶有偶然性。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諾貝爾文學獎曾授予非常好的一批作家,贏得了聲譽。進入新世紀之後,這一獎項跟過去比整體水平在下滑,頒給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作家,這些作家到現在仍然還火不起來。有些大家認為很好的作家,卻沒有評上。

  從中國作家來説,大家並沒有把諾貝爾文學獎看成一個至高無上的獎項。因為它也有很多非文學的因素。即便是文學的,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所以不能把它太當一回事,它只是很有歷史傳統、很有影響力的一個獎項而已,不能把它當成中國作家的奮鬥目標和文學標準。

  “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標準和中國的國情、文化是不一樣的。我們立足於本土文化,把它作為參照就好了。能得當然最好,不能得也沒關係。”他説。

  白燁認為,中國人的作品如果要競爭世界獎項,有兩方面問題。一個是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問題。作家在選擇題材、主題,構思故事,使用語言的時候要選擇具有人類共通性、普遍性的,而不要過於獨特。否則外國人可能會看不懂。

  另一個方面是宣傳和翻譯。對好作家的好作品,應該舍得花氣力,大投入去宣傳,包括請一流文學翻譯家來翻譯等。

  白燁特別強調了文學翻譯的重要性。他説,目前中國在文學作品翻譯方面下的功夫不夠大。一般的情況是,作家的作品推出後,完全是自然而然,有人看中喜歡就翻譯。在組織性、推介性上做的很不夠。中國作家的作品翻譯成其他文字,主要靠的還是國外的漢學家。

熱詞:

  • 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獎
  • 白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