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呼籲熱門景區公佈承載量 普及旅遊素質教育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08日 03: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黃金週期間,熱門景區、景點“爆棚”的同時,也是對公民素質的一次大考。但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現象:遊人在故宮裏亂扔垃圾、爬上長城墻頭拍照、在天壇回音壁上亂寫亂畫……

  面對“史上最長黃金周”中的破壞式旅遊,有關專家開出“藥方”:除通過宣傳引導大眾文明旅遊外,熱門景點亟待公佈最大承載量,人流超量時大力倡導預約購票,並對一些不文明行為立法約束。

  □剖析現狀

  破壞式旅遊不利於保持旅遊場所的乾淨整潔,可能會破壞歷史建築、展覽場館等旅遊資源,造成旅遊者與當地居民、管理人員的衝突,出入境旅遊的不文明行為則可能引起國家和地區間的文化衝突。

  文明出遊亟待引導

  京華時報:今年的“史上最長黃金周”也成為檢驗公民文明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們看到,長城上路人亂扔垃圾、有人爬上長城墻頭拍照、天壇回音壁上遊人亂寫亂畫……

  李仲廣:這些行為不利於保持旅遊場所的乾淨整潔,可能會破壞歷史建築、展覽場館等旅遊資源,造成旅遊者與當地居民、管理人員的衝突,出入境旅遊的不文明行為則可能引起國家和地區間的文化衝突。我們現在每年的國內旅遊人數接近30億人次,出境旅遊人數約8000萬,旅遊者的行為會産生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影響,亟待引導。

  京華時報:如何應對這種破壞式旅遊?

  李仲廣:建議開展公民旅遊文明素質主題教育活動,普及文明旅遊知識,促進遊客旅遊素質提升。旅遊管理也要不斷提升科學化水平,完善遊客行為管理的設施、制度。

  國民素質需要提高

  京華時報:很多人一提到這樣的現象就會説是國民素質低,您怎麼看?

  李仲廣:旅遊行為是日常生活的一個延伸,也是觀察一個人、一個群體的重要“窗口”。人們離開常住地,到了異地之後,關注他的人和目光少了,確實會存在道德弱化的現象,産生不文明行為,這也是旅遊學的重要問題。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認為,人們受到關注才會自律,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其行為規律都是相同的。只不過中國人處於社會轉型時期,旅遊走進普通中國人生活才不過一二十年的時間,相對於國外一二百年的大眾旅遊歷史,這種新的生活方式還需要我們去學習和適應。從這一意義上講,我們的整體國民素質確實需要不斷提高。

  景點不要見利忘義

  京華時報:僅僅是遊客素質低的原因嗎?

  李仲廣:正如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就有什麼樣的員工一樣。到了一個寫著“店內裝有攝像頭,偷一罰十”等標識的商店,跟到了一個什麼都沒寫的商店,人的表現是不一樣的。管理和引導對於旅遊者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這次假日暴露的突出問題,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提高景區、旅遊區的科學化、標準化管理水平。出現亂扔、遍佈垃圾的結果,管理單位有責任進行客流分析,要考慮到客流達到峰值上限乃至超過上限應該如何應對,理應提前在客流高峰期到來前增加路牌、垃圾桶、臨時公廁、志願服務點、通勤車輛等配套。我們的旅遊服務和假日管理確實需要不斷加強。

  京華時報:實際上這種破壞式旅遊一部分是因為總量太大,比如人多了客觀上對文物的保護就會有影響。再有就是不文明的出遊習慣造成的破壞。對於這兩點您怎麼看?

  劉思敏:儘管我們習慣説祖國山川壯美,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實際上從氣候上來説是有先天缺陷的。我們主要是大陸季風氣候,夏天太熱,冬天太冷,再加上外在因素,形成了旅遊淡旺季,所謂“半年不開張,一開開一年”,導致旅遊的投入淡季過剩,旺季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景點必須杜絕的是見利忘義,為了在半年掙一年的錢不顧一切。對於不文明的出行習慣的改變和素質的提升則是一項系統工程。

  □專家建議

  首先應該知道景點最大承載量是多少,然後根據這個數字設定售票數量。如果這個數量滿足不了公眾的需求,為了公平分配,採取預約的方式旅遊。

  景點需公佈承載量

  京華時報:從技術上有哪些措施可以應對破壞性旅遊?

  李仲廣:比如在文物保護、生態觀光和公共餐飲場所等,以及破壞情況比較嚴重的景區、旅遊區等安裝必要的流量控制系統、行為監控系統、節能減排系統、文物保護系統等,這些技術目前已經在大型購物場所、酒店、博物館等廣泛應用。比如:運用手機短信提示、發佈戶外廣告、播放系列宣傳片、免費發放旅遊提示手冊、開通旅遊服務熱線、增設旅遊諮詢服務站點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引導。但是從涉及旅遊的專利技術看,涉及遊客行為管理的並不多,政策上應當加強鼓勵。旅遊者作為消費者,其權益應當得到技術進步的有效保護。

  京華時報:從管理上如何應對?

  李仲廣:首先還是要通過倡議書、行業宣傳、社區宣傳和媒體宣傳,提升遊客素養。同時要在散客、團隊遊客和出境遊客出遊前的諮詢、培訓中,納入文明出遊的內容。再有就是要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導遊、領隊和片區管理員等要起到第一宣傳責任、第一監督員責任、第一反饋員責任的全程文明教育責任,旅遊場所的建設和管理也需要達標。最後是要將各種管理規定明確下來,為遊客管理提供法律規章依據。

  京華時報:除此之外,破解破壞式旅遊還有什麼有效的方法?

  李仲廣:正如亞當斯密所説,“要擺脫這種湮沒無聞的狀態,要使自己的行為受到體面社會的注意,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加入一個小小的組織。從成為成員的時刻起,他就獲得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在小組織中,普通人民的道德幾乎總是特別正規和有秩序的。”所以旅遊者協會化和口碑、評論制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旅遊者通過以上機制聯合起來,是很容易促進旅遊企業自律和提供優質服務的。現在的攜程網、去哪兒網、藝龍網、到到網等提供了遊客評論服務,從根本上改變了酒店、機票服務商等的服務質量,取得了很高的服務滿意度。

  京華時報:如何防止景點“爆棚”、“井噴”造成的破壞式旅遊?

  劉思敏:現在提到的一些措施邏輯是這樣的,首先應該知道景點最大承載量是多少,然後根據這個數字設定售票數量。如果這個數量滿足不了公眾的需求,為了公平分配,採取預約的方式旅遊。所以一切的前提是熱門景點承載量的科學評定和對社會公佈。需要綜合文保、生態、舒適度等各個方面確定最大承載量。呼籲有關部門向社會公佈熱門景點的最大承載量。同時也應該公開測算的依據和標準。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跟故宮的城墻的保護是不同的,他們核定承載人數時需要遵循的標準是什麼都應該公佈。

  李仲廣:剛剛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草案)》明確要求景區等旅遊場所及時公示客流量,這一點是非常必要的。

  □他山之石

  新加坡政府規定,凡在大街上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等,只要被巡警發現,都要受到嚴厲處罰。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罰款1000新元(約合人民幣6500元);第二次加倍;第三次除處以罰款外,還要穿上號衣上街掃馬路。

  立法嚴懲遏制惡習

  京華時報:國際上是如何防止破壞式旅遊的?

  李仲廣: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把促進“負責任的旅遊”、“可持續旅遊”和“無障礙旅遊”作為其三大宗旨,制定了《旅遊者守則》、《全球旅遊倫理宣言》等基礎性國際文件,可見國外對於遊客的文明旅遊、企業的文明經營和政府的便民措施看得很重。

  京華時報: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李仲廣:根據國內現有的一些研究,意大利威尼斯政府為規範旅遊者行為而專門出臺了名為“您不能”的行為規範手冊,其內容包括遊客不能在街頭吃午餐、不能亂丟垃圾、不能在河道裏游泳、不能在城內騎車或是駕駛其他任何車輛、不能在公共場合脫衣服、不能身著泳裝行走街頭等等。對於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執法官員會不留情面地給予高額罰款,如對在聖馬可廣場上野餐的遊客的處罰高達250歐元。新加坡政府規定,凡在大街上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等,只要被巡警發現,都要受到嚴厲處罰。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罰款1000新元(約合人民幣6500元);第二次加倍;第三次除處以罰款外,還要穿上號衣上街掃馬路。

  劉思敏:中國人到了國外的一些景點並不一定像在國內那麼亂扔亂畫。一種是因為不好意思,一種是因為不敢。比如到了歐美一些國家,周圍沒有人有不文明的行為,而且景點特別乾淨,自己就不好意思了。到了新加坡等嚴刑峻法的地方就不敢。

  李仲廣

  中國旅遊研究院産業所所長,博士。主要負責旅遊業發展理論、法制和政策;旅遊經濟形勢和旅遊業發展質量提升研究等領域。曾主持參與旅遊經濟運行與監測預警系統、全國遊客滿意度調查體系、旅遊發展促進法制和旅遊業“十二五”規劃等國家旅遊局重點工作。

  劉思敏

  社會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長期致力於對中國旅遊産業運行的觀察與研究,從社會視角密切關注中國旅遊業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是假日改革黃金周存廢之爭的“挺黃派”代表人物。

熱詞:

  • 景區
  • 遊客管理
  • 存廢之爭
  • 旅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