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評論:自強是對歷史最好的銘記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8日 04: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1週年。這個日子,因“釣魚島事件”而變得格外沉重。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之時,日本政府和右翼勢力置中日友好大局于不顧,罔顧歷史事實,強行實施所謂的“購島”行動,引發我國民眾的憤怒和不滿。近幾天,各地均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民眾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我們需要銘記歷史,國土的淪陷,是民族的恥辱;日本的侵華暴行,是中國人抹不去的記憶。我們需要記住曾經的屈辱和抗爭,記住戰爭的慘痛、文明的脆弱和侵略者的野蠻殘暴。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必須銘記並反思過去的苦難,並從中汲取進步的力量。

  我們是戰爭的受害者,也同樣是落後的受害者。近代中國的每一次“受辱”,都與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相關。文明的世界,不再是“弱者”挨打,所有的國家,不管強弱或大小,主權和尊嚴都不應受到侵犯。但是,國與國的利益之爭,最終依然是國家實力的較量。

  日本的右翼勢力,將釣魚島當作自己的政治籌碼,他們深知“購島”可能引發的後果——日本媒體幸災樂禍地稱中國抗日陷入“暴徒化”,並預測會給中國社會帶來動蕩——恐怕這才是居心叵測的石原們真正想要的結果。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具備很強的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能給其以致命打擊的,唯有“內亂”。對此,我們要有冷靜的判斷,不然,很容易掉入別有用心者的陷阱。

  中日關係是一個複雜的棋局,中國對釣魚島的反制措施,已經有所成效。然而,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卻是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在對局勢有著客觀分析的同時,也需要對自己有著準確的認知。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突飛猛進,GDP已經超越日本,相比之下,日本經濟持續低迷。這讓一些國人産生了盲目樂觀的心態,“保釣”中,很多人呼籲抵制日貨,甚至有人預言:“中國人一天不買日貨,日本一半以上的工廠就要倒閉;中國人半個月不買日貨,日本的整個工業支柱就要徹底垮臺”。

  這種自負有些極端。按照經濟學家的統計分析,清朝時期的中國,GDP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一,卻遭遇西方列強侵淩,不得不割地賠款。抗日戰爭爆發前的1936年,中國的GDP仍高於日本,但無論是日本政府、中國政府,還是西方的觀察家,都不認為那時的中國是強國。即使是今天,中國的GDP再次位居前列,也並不意味著綜合國力就“無可匹敵”。起碼現在,我們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尚有差距。

  一個國家,是否能贏得世界的認可與尊重,與它的實力和努力直接相關。如今,沒有哪個國家,能輕視中國,靠的不是喊口號和自吹自擂,而是踏踏實實的苦幹和付出。30年不停歇的奮發向上、艱苦努力,才創造了讓世界驚羨的經濟增速和發展成就。

  我們可以表達被“侵犯”的憤怒,但最終決定輸贏的,肯定不是義憤填膺的抗議。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代表也是振臂高呼,要求國家主權和利益,有幾個國家認真傾聽?二戰之後的日本,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離不開國民的戮力同心。大國的地位,需要有實力與之相匹配,而實力的累積,來自每一個國民的自強。

  全球化的進程,讓每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封閉,只能拉大與文明的距離。國家利益寸步不讓,國民心態,卻應該包容和開放。即便是對手,也肯定有優長。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實力的競爭,同樣也是社會文明、國民素質的競爭。這是一種軟實力,涵蓋著民主、法治、權利、正義等價值理念,也體現著政治清明、民生幸福。

  銘記歷史,為的不是沉溺于屈辱中延續仇恨,而是以一種自信自強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力量。

熱詞:

  • 釣魚島
  • 自強
  • 歷史
  • 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