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日本駐華大使就雲南地震致慰電 表示如需協助還望告知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08: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月7日,雲南發生5.7級地震,截止目前已造成81人死亡,821人受傷,受災人口超過70萬。災後次日,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致信中國外交部、民政部、地震局及雲南省委省政府,對地震災區表示深切哀悼和誠摯慰問,並祈願災區人民能夠早日恢復安穩生活。在信中丹羽大使還表示“如需協助還望告知”。

  由於釣魚島主權爭端激化,和“拔旗事件”等一系列風波的相繼發生,中日關係目前正處敏感時刻,對於丹羽大使代表日本政府表達的慰問,一些國內人士認為是“故作姿態”,主張“不接受”、“不理睬”;還有人對日方“如需協助還望告知”的措辭表示不滿,認為是“惺惺作態”、缺乏誠意——既然要幫忙就該更主動些,難道還要我們上門乞求不成?一些朋友更進而主張,中國人“應該有些骨氣”、“求誰也不能求日本”,且不説如今中國已今非昔比,自己有能力解決救災和災後重建問題,即便有什麼欠缺之處,也不該向正力推“釣魚島國有化”的日本求援。

  中國近代多災多難,民族情感和自尊心高漲,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應該看到,重大自然災害是無國界的,吊望相聞,災害相恤,是當代國與國間正常的人道主義互助。

  慢説中日兩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就是遠隔天涯的兩國,災難發生後,致信致電慰問,提供幫助和撫恤,也是應有的禮儀。加勒比海島國海地大地震時,中國曾積極參與援救,而中國汶川地震時,南美國家智利專門降半旗致哀,中日之間也同樣如此,日本曾慰問、救援過中國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中國也對日本去年3月發生的東北地區特大地震、海嘯伸出援助之手。

  自然災害發生後的禮尚往來,守望相助,是人道主義範疇的國際慣例,也是當代通行的外交禮儀,主權爭端方面,中國自應堅持原則,堅守底線,但這和人道主義範疇的災害相恤是兩碼事,理應一碼歸一碼。

  去年日本地震、海嘯發生後,中國主動提出一系列援助計劃,但當時曾有傳聞稱,日方因種種考慮,曾將中國醫院船和部分救援人員拒之門外,消息傳出,許多國人或憤怒,或嘲諷,認為日本太神經過敏,太小家子氣。將心比心,中國發生了地震,日方大使發來慰問信,不論動機如何,以禮相待,以國際慣例相應答,是符合中國國際地位、身份的得體行為,是維護國家尊嚴的表現,“不接受”、“不理睬”看似“有骨氣”,反倒顯得小家子氣,對國家形象並無幫助。相反,懂得一碼歸一碼的道理,該堅持的原則不妥協,該應答的善意不扭捏,才是應有的大國風範。

  還應看到,“如需協助還望告知”的措辭固然顯得不那麼積極熱情,但這也和當前兩國間微妙的氛圍有關。在救災和災後重建方面,自然應自力更生,以我為主,但如需外援,也不應羞于啟齒,以免貽誤救援時機,損及災民利益。

  由於自身為山地、地質複雜區和地震多發區,日本救援隊在地質結構複雜的山區進行地震和次生災害救援方面,具有獨到的經驗和技術,在汶川等地的救援行動中,日本救援隊和救援人員的技術實力、敬業精神和工作作風,都給中國同行和災民留下深刻印象。此次災區恰處地質結構複雜、次生災害頻繁的山區,又是經濟發展滯後的少數民族貧困區,倘災情需要外援,而日本又是最適合的外援提供對象,作出“協助告知”也是完全可以的——總之,在救災層面,災情打過天,一切取捨都應從災民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量、去決斷。

熱詞:

  • 災民
  • 不理睬
  • 不接受
  • 故作姿態
  • 汶川
  • 外援
  • 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