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3省嘗試鼓勵看守所在押者舉報酷刑 邀律師參與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漫畫任夢真

  外界看來,看守所是封閉又神秘的。這個特殊的場所,外部的監督渠道有限,社會公眾對其認知少之又少,反倒是諸如躲貓貓、喝水死等撩撥神經的事件,會刺激公眾的想象。

  在押人員不敢投訴、投訴者常被當作“異類”、投訴效果不佳等權利保障不暢的情況,似乎已成基本事實。怎麼才能鼓勵在押人員投訴,並且使投訴在程序上得到保障?一項新的制度在試驗。

  去年3月,安徽蕪湖市看守所在學者的推動下,低調試水在押人員投訴處理機制,旨在遏制酷刑和保障人權。在那裏,在押人員被鼓勵投訴,投訴會有一個暢通的渠道,外部公眾亦可介入監督。

  今年10月,試點範圍將正式擴大到3個省份共4個地方,寧夏吳忠市、浙江寧波北侖區及安徽蕪湖縣、南陵縣被納入全國在押人員投訴處理機制二期項目。

  遭遇

  投訴太多被説成“異類”

  曾是一名律師的王希(化名),因一起過失傷害案被某地看守所羈押,去年6月期滿重獲自由。

  兩年半的看守所經歷,像刻在她的大腦裏,無法忘記。

  “與同監號的其他人相比,我被認為‘很事兒',因為我遇到不滿的事情就會提出來。”王希説。

  王希説,她所在的看守所,早飯是一根小拇指大小的鹹菜就兩個饅頭,中午和晚上才有大白菜或者圓白菜,量很小,每人一勺,“有時候打飯的人就給一勺菜湯”。王希為此找管教“告了一狀”。週末,看守所可以加餐,12元買一份餃子,一般是十四五個的量。

  但過了倆月,王希發現餃子的數量少了四五個。“我又投訴了一次,後來得知是被分發餃子的服刑人員剋扣了。”

  投訴之後,王希就發現同監號的人故意找茬和她吵架,“她們會反感,認為我是一個異類”。

  王希在看守所中曾因生病需去就醫,前往的是向社會公開的醫院,“需要戴那種一隻手和一隻腳銬在一起的械具,得彎著腰走路,我接受不了”。管教向看守所彙報後,她因此得以“特例”。有人受欺負,王希看不慣,讓她去找管教,“她不敢去説”。

  “很多人覺得‘無所謂,不想太找事,能忍就忍',慢慢地,不正常的事情就變成了正常。”王希説。

  現狀

  每月投訴不足一件

  像王希這樣的“異類”,在各地看守所都很稀缺。

  “現實是在押人員基本上不投訴。”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中心副教授程雷説。

  程雷和他的同事、博士生們曾赴廣東、浙江、河南等地的看守所調研。

  在某地看守所進行的匿名問卷調查表中,設置了一道不定項選擇題:“您投訴之後,發生了下列哪些情況。”

  收回的問卷顯示,90名在押人員都沒回答這道題,“説明他們從來沒投訴過”。

  程雷統計發現市級的看守所一年的投訴量才10件左右。“押量在幾百人以上的看守所,每月投訴不足一件,顯然不合常理。”

  調研中,程雷發現在押人員普遍存在不敢投訴、投訴無用或投訴有風險這三個問題。“多數人認為‘看守所畢竟沒有外面好,湊合就行',部分稱‘提出來也沒什麼用',還有被調查者稱不知道投訴路徑。”

  王希説,她進所後,“看守所強調的是監規,你享有的權利則沒人明確告知”。

  程雷分析,在押人員還受到看守所“亞文化”的影響,“其他在押人員會告訴新來的人投訴無用,他寧願相信這一經驗之談,也不去信任看管他的人”。

  “那種環境,你和別人不一樣,會很彆扭,時間長了,你會得過且過。”王希説。

熱詞:

  • 在押人員
  • 看守所在押人員
  • 匿名問卷
  • 投訴
  • 異類
  • 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