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回顧近10年行政體制改革 提未來改革5重點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05: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行政體制是國家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我們黨歷來重視行政體制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回顧我國行政體制改革近10年的進展、成就與經驗,研究行政體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展望行政體制改革的未來走勢,對於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中國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行政改革論壇”不久前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是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前瞻。與會者提出,應在回顧、總結行政體制改革近10年的進展、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思路、方式和舉措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主要成績與基本經驗

  行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大以來,伴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改革的不斷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主要表現在:政府職能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政府組織結構不斷優化,法治政府和陽光政府建設全面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和機制建設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穩步提高,等等。10年來,行政體制改革積累了不少經驗,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條。

  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必須堅持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以及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始終遵循上層建築改革必須與經濟基礎變革相適應的基本原理,始終保證行政體制改革的方向、思路、措施有利於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堅持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轉變政府職能是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應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管理好,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全面加強社會建設,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的意志決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內容和形式。行政體制改革必須著眼于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高度重視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堅持統籌規劃、協調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密切相關,必須科學規劃、統籌協調。應按照建立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總體目標,明確改革的方向和路徑;綜合考慮社會各方面的需求和各種因素,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各方面的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明確長遠目標下的近期目標,做到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行政體制改革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政府與市場的職能邊界仍不清晰。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一個老問題。儘管多年來政府職能歷經多次調整改革,在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門對微觀經濟運行管得過多、過細。與此同時,行政審批事項還較多,一些行業壟斷經營問題比較突出。

  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較弱。政府缺位、越位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一方面,在一些政府應當發揮作用的領域還存在“缺位”問題,如市場監管職能在一些地方、領域履行不到位;基本公共服務缺乏質量標準,數量有待增加。另一方面,在一些本應由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的領域存在政府“越位”問題,政府承擔了過多的社會職能,導致政府責任過大、風險過於集中。

  政府組織結構不盡合理,協調運行機制時有不暢。合理的政府組織結構能夠明確部門職責,提高行政效率。當前,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事權劃分還不十分清晰,財力配置不盡完善;同級政府部門之間權責不清,個別部門同時承擔著審批、執行、監督、評價等多個職能,部門之間合作、協調機制不順暢;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尚需進一步加強。

  深化改革的重點環節

  未來幾年是我國深入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到202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目標的關鍵時期。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現在及今後一個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切實將政府職能轉移到市場監管、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積極建立市場主體自律與社會組織協調機制,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此,須以加強公共服務為著力點,推動政府轉型。一方面,該由政府管理的一定要管理好。比如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應通過合理的財力配置保障國民獲得大體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另一方面,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一定要轉移出去。應切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發展和培育可承接公共服務職能的社會組織,逐步形成政府、市場、社會既分工明確、又相互協調的新型結構。

  進一步優化政府結構。合理的組織結構、協調的層級體系,是行政權力順暢運行的重要基礎。一是繼續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大部門制改革有效解決了一些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難題,但總體而言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堅定、持續地深入推進,並與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結合起來,同時需要防止和化解權力過於集中、領導職數過多、職能整合不到位、機構設置上下不銜接等問題。二是繼續完善中央與地方關係。繼續調整、優化不同層級政府履行職能的重點,逐步將基本公共服務事權適當向中央集中,由中央統籌平衡各地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並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機制;適時調整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稅體制,理順地方政府與企業的關係,促進地方政府職能轉變。

  進一步建設法治政府。完善的行政法制體系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多年來,我國先後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由於多種原因,我國行政法制還不完備,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用法律法規調整政府、市場、企業的關係,使政府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推進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確保行政權力在法律範圍內行使;嚴格依法行政,完善執法程序,堅決克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強化對行政行為的法律監督,做到用法律管權、依法律辦事。

  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是我國當前的一項重要改革,應抓住重點,搞好頂層設計。應將事業單位分類作為這項改革的基礎,加快形成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新型政事關係。其要點是區分公共服務的提供與生産,將事業單位打造成公共産品的生産主體之一,成為政府的助手和夥伴;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重在構建以理事會為中心,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新模式;高度重視事業單位改革的政府條件,確立事業單位相對於政府的正確定位。另外,須解決好事業單位改革後經濟上的可持續問題。這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形成戰略目標,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形成透明、多元化參與的治理結構;形成多元化的籌資體系;形成複合型人力資源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

  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社會建設滯後於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政府職能轉變。實現行政體制改革與社會建設相互促進,應抓住以下幾個重點:一是加強社會管理創新,逐步實現政社分開,使政府與社會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關係。高度重視政府在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方面的主導作用;政府應為社會組織發展讓出空間,放權給社會,培育社會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修復能力。二是大力扶持、發展各類社會組織,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部分公共服務職能;形成靈活的協調機制,有效維護不同社會群體的合法利益。三是積極探索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的類型、方式等問題,鼓勵和扶持社會組織發展,推進社會組織去行政化、去壟斷化改革,形成社會組織提供服務、政府購買服務的格局。

熱詞:

  • 人民日報
  • 10年
  • 行政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