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故宮博物院院長:不主張故宮專傢俬自“鑒寶”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8日 06: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中國青年報訊 改造14年未升級的防盜系統,2016年前將辦公機構全部遷出故宮紅墻,推動慈寧宮等76%的面積向公眾開放,着手公開全部藏品目錄……

  自今年1月11日,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單霽翔正式“接掌”故宮後,動作不斷。一座更開放、更透明的故宮博物院,似乎正在逐步走出“十重門”的陰影。

  近日,履新已半年的單霽翔院長接受了中國青年報的獨家專訪。他表示,故宮未來必須走法制化、規劃化管理之路,由國家層面出臺《故宮保護條例》勢在必行。

  針對商業活動,單霽翔院長明確表示,故宮博物院將始終把公益性放在首位,不論展覽還是商品,均須突出“故宮文化”。不主張故宮在職專家參與自己不擅長的市場活動,更不主張以故宮博物院專家的名義私自“鑒寶”。

  接待採訪近70次,藏品總目近期公開

  一年前,“會所門”、“哥窯門”、“拍賣門”、“封口門”,曾給故宮博物院塗抹上“門庭深似海”的色彩。現在,單霽翔院長表示,故宮不是封閉的宮殿,它是開放的。

  “故宮的開放,不僅包括文物藏品信息公開、游覽區域開放、增設各類展覽,更包括博物院自身工作情況對社會公眾的及時公開、公正透明。”

  單霽翔院長透露,作為我國最大的博物館和世界上觀眾來訪最多的博物館,故宮每年舉辦的各種展覽在30個左右,觀眾已高達千萬以上。近年來,故宮院內每年向觀眾展出的藏品約8000件次,加上出院展覽,每年共向國內外展出藏品9000余件次。

  開放還意味着更大的游覽空間。

  “目前,即將開放的區域主要有慈寧宮、慈寧花園和壽康宮。此前,這些地區或為辦公用房,或為地面文物庫房。”他説,“修繕後的慈寧宮、慈寧花園和壽康宮,都會還原之前古建築的風貌。此外,我們也在通過調整展覽佈局來合理擴大開放空間,通過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服務設施、有序疏導人流等,增大接待能力。”

  藏品目錄的公開也牽動人心。

  “故宮藏品涵蓋了繪畫、碑帖、陶瓷、銅器、玉石器、金銀器、漆器、琺瑯器、織繡、銘刻等絕大多數文物類別。而且,其中93.2%是珍貴文物,呈現出‘倒金字塔'結構。”單霽翔院長説,故宮已做到1807558件(套)文物“實物與目錄一一對應”。

  目前,故宮博物院正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編制《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目》等清理成果,近期將以電子目錄的形式向社會公開。

  單霽翔院長還表示,故宮博物院歡迎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批評和指教。同時會創造條件,主動增強故宮工作的透明性。他透露,其到故宮博物院工作的幾個月來,共接待採訪近70次,據不完全統計,媒體關於故宮博物院的報道達到近700篇。

  年底“一級風險區”報警設備上崗,五年內形成監測體系

  去年5月,“失竊門”開啟了公眾對故宮文物建築、文物藏品安全的拷問。現在,單霽翔院長表示,14年沒有更新的防盜系統,正在被探頭、控制軟體等“最先進的監控設施”取代。

  “截至去年12月,施工單位已安裝完成的前端報警設備,約佔總工作量的60%。計劃今年年底前,將珍寶館區及東六宮區的報警設備建成並投入使用,滿足設計任務書及相關規範要求的一級風險部位防護手段。”他説。

  除室內安裝報警器外,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故宮還在室外設置周界報警,建立縱深防護體系,並配有圖像及聲音復核手段,監控圖像覆蓋範圍將有較大提升。

  單霽翔院長告訴記者,其履新一個月之際,曾向媒體承諾的故宮安全“不但需要一流的設施,更需要一流的管理”,也在探索落實。

  “今年年初,故宮博物院對全體業務人員舉行了近年來第一次大規模、強力度的集中培訓,培訓重點是安全責任意識和業務技能。培訓的考核成績,還將作為年終考評及幹部使用的相關依據。”他透露。

  此外,故宮博物院還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完成編制、審批《故宮保護總體規劃》工作。用五年時間,初步形成故宮世界文化遺産監測體系。

  “《故宮保護總體規劃》將對故宮大約106公頃範圍內的人、地、房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確定每一平方米用地的性質、每一平方米建築的合理利用問題。它是故宮博物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藍圖。”單霽翔院長説,

  作為1987年中國第一批入選《世界遺産名錄》的遺産地,故宮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信息平臺,將涵蓋文物建築、室外陳設、植物動物、環境質量、游客動態、安全防範、基礎設施、館藏文物、非古建築、監測保障等10個方面。據單霽翔院長此前向媒體透露的信息,日後,故宮每一件文物可能將擁有自己的身份證——一個條形碼,一旦文物被移動,便會自動報警。

  不主張專家介入商業活動

  西方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進駐故宮,國際著名奢侈品牌“卡地亞”在午門辦珍寶展……近年來,公益性與商業性的糾葛,曾令故宮博物院這一老百姓心中的“天字第一號國寶”,沾染“銅臭氣”爭議。

  現在,單霽翔院長明確表示,故宮始終堅持公益性第一位的主導思想,“盡最大努力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如何堅持公益性?必須有一套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同時是當今世界上觀眾來訪最多的博物館,規章制度建設是故宮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故宮博物院規章制度彙編》的主體工作已基本完成,內容包括綜合管理、安全管理、古建與工程、藏品保護與利用、科研管理等12大類、137個單項,52萬餘字。”單霽翔院長説,“這是故宮未來管理的制度保障。”

  針對時下頗為熱鬧的鑒寶類節目頻頻邀請“故宮專家”出席,單霽翔院長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科研管理”類制度中有明確規定:一切從事涉及文物的院外活動,均應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準則,遵守故宮博物院規章制度,切實維護故宮博物院各項權益。

  “我們的原則是:屬於‘因私'在院外的活動,必須明確告知院外活動的主辦單位,不得在任何宣傳活動中冠以‘故宮博物院'、‘故宮'、‘紫禁城'等中外文名稱。”他説,“以防止社會公眾誤解,由此産生不良的影響或誤導。”

  單霽翔院長説,故宮博物院尊重專家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所提出的意見,鼓勵專家多做文物知識的普及工作,利用講座、出版物、電視專題節目,向社會民眾傳授文物知識,避免盲目的收藏行為,但不主張專家介入商業活動。

  “更不主張在職專家,以‘故宮博物院'的名義或利用故宮博物院的公職身份,參與非公務文物鑒定等活動。”他明確表示,“即使在故宮履行審批手續批准的公務性活動,也必須在授權範圍和時間內開展。”

  公益性也意味着“有文化特色”的展覽與公共服務。

  據悉,目前故宮南側端門一帶品質不高的陳列展覽已被清退,今年“五一”已騰出房間,用於售票、飲水、領取老人車和改造為洗手間。

  “我們的陳列展覽已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去年在午門展廳舉辦的《蘭亭特展》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同時,我們將逐步梳理故宮內部的商家,在紀念品方面將不再什麼都賣,而是配合每一次陳列展覽,研發適合百姓需要的、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系列文化産品,突出‘故宮特色'。通過文化産品讓公眾‘把故宮帶回家',也是一種延伸服務理念。”單霽翔院長説。

  呼籲制定《故宮保護條例》

  單霽翔院長表示,未來,為促進故宮文物保護工作真正做到“依法進行”,保護故宮的有形資産和無形資産,不再受到各類形式和程度的侵害,亟需在國家層面制定《故宮保護條例》。

  今年“兩會”期間,他已正式建議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制定該《條例》。“在法律層面上,對於故宮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管理,與故宮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承擔的歷史使命並不匹配。”單霽翔院長説,“我還是希望由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故宮保護條例》,構築對故宮進行分層次、分區域科學管理的法律防護網,同時也能廣泛吸納民意,尊重全社會保護故宮的積極性。”

熱詞:

  • 東六宮
  • 故宮文物
  • 保護故宮
  • 故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