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放開異地高考 全面放開是“不可能的任務”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2日 1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羊城晚報記者 林世寧  備受矚目的異地高考終於看到了曙光,8月31日晚,中國政府網刊登《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廣東的具體政策將如何制定,異地高考對廣東會産生哪些影響?

  全面放開是“不可能的任務”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相關政策剛剛公佈,目前該院尚未收到正式文件。在政策制定方面,廣東此前已配合教育部進行了相關調研,在收到中央正式文件後,將結合具體要求,展開進一步調研,制定符合廣東地方實際的異地高考政策。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異地高考將是對廣東的一項巨大考驗,在廣東不可能一次性放開,肯定會制定相應的門檻,循序漸進地實施。

  據了解,目前在廣東省接受義務教育的外省戶籍學生約171萬人。如果異地高考完全放開,高中階段教育將首先受到衝擊,每年需要新增19萬個學位,土地、師資等都難以一次性解決。而對於高考錄取,如果要保持廣東目前80%左右的高考錄取率不下降來算,每年要增加15.2萬個招生計劃,這部分招生計劃無論是省內解決,還是靠外省院校調劑,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京滬“高考移民”壓力更大

  異地高考放開之後,不少人擔心,會不會有更多的“高考移民”涌入廣東?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增俊教授認為,實行異地高考之後,廣東面臨的“高考移民”的壓力可能並不會很大。他分析説,廣東是目前為數不多的高考人數仍在逐年增加的省份,廣東的高考競爭異常激烈,所以很多省份的考生來廣東高考根本撈不到什麼好處,“那些在廣東出生、長大,從小隨父母在這邊讀書的孩子才是廣東需要著重考慮的人群,而這個數字也很龐大”。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北京、上海才是“高考移民”壓力最大的地方。“這兩個城市本地生源少,外來人口眾多,而且高等教育資源豐厚”,熊丙奇認為,相對於其他省份,北京、上海必定會制定更苛刻的異地高考門檻,或者限制可報考的學校。

  本地考生利益如何保障?

  記者注意到,《意見》給各省制定地方政策預留了非常大的空間,無論是高考門檻,還是考試錄取方式,都未做出具體要求。

  按照《意見》要求,異地高考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異地高考、就地錄取”,一種是“異地借考,折算分數回鄉錄取”。對於“異地高考、就地錄取”,《意見》要求對符合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條件的隨遷子女凈流入數量較大的省份,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將採取適當增加高校招生計劃等措施,保障當地高考錄取比例不因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參加當地高考而受到影響。但是增加的招生計劃從何而來,《意見》卻並未明確説明。

  華南師範大學人才測評與考試研究所所長張敏強指出,目前一本院校基本都在滿負荷運行,招生計劃分配必定是此消彼長,調減哪個省的計劃都不合適。而生源流入地的考生總會感覺自己上大學的機會被人擠佔了,所以政策具體實施時很可能兩邊不討好。

  而對於“異地借考,折算分數回鄉錄取”方式,也並非人人都看好。熊丙奇指出,這在分數折算、考試公平性等多方面都存在相當多的技術問題,很難操作。“異地高考”方案本來應該明確“就地高考、就地錄取”的政策原則,而現在又打開了“如果不能就地高考就回原籍”的政策後門,實際上並不能滿足廣大隨遷子女家長的期待。

  熊丙奇建議應該首先明確計劃指標的具體調配標準,這樣不僅可以讓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更有針對性,也可以讓當地老百姓放心。

  僅靠地方政策

  難以解決問題

  在具體政策制定過程中,各地都必將設立一定的門檻來進行限制,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連續就學年限,父母在流入地的工作時間等要素,很多隨遷子女都將被拒之“異地高考”的門外。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幾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觀點,由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解決異地高考問題,是治標不治本。

  張敏強指出,要更好地解決異地高考問題,必須充分保障地方、學校的經濟利益、招生名額等問題,要堅持“誰辦學誰受益”的政策,地方政府投資教育,要讓他們有所回報。

  馮增俊則認為,異地高考問題的根源還是戶籍問題和教育均衡問題,目前靠地方制定政策來解決這個問題,難以一步到位,他希望政府部門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落後地區的教育水平,“只有教育均衡發展,才是長久之計”。

  熊丙奇則建議,從高考改革來入手解決異地高考問題,“需要改革大學招生體制,實現各地招生公平,而不是各個省份分數不一,同時還要包括對教育落後地區的適當照顧。如果堅持目前的框架,異地考生不太可能完全平等地在流入地參加高考”。

熱詞:

  • 高考移民
  • 高考改革
  • 高考政策
  • 高考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