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86歲老人王文彬要為烈士墓尋名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7日 17: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河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3年前,在新中國即將迎來勝利的曙光裏,昌黎縣汪上村的村民王文彬含淚埋葬了23名年輕的解放軍戰士;63個春秋中,王文彬和村民們心懷樸素的情感堅持祭掃、守護烈士忠骨,為烈士墓的樹碑立傳奔走呼籲;63年後的今天,已經86歲的王文彬老人心底裏又有了一個熱切的願望,那就是,要確認18位烈士的英名。
  23名烈士對於王文彬來説,是一張張鮮活的面孔。
  1948年6月24日,華北野戰軍第四旅奉命攻打昌黎城西北寧鐵路線上的後封臺火車站,部隊的後勤部和衛生所駐紮在汪上村。戰鬥打響後,村民們有的為解放軍帶路,有的幫助運送傷員。曾經和戰士們一同爬壕溝給前線送飯的村民王文彬,又承擔起埋葬犧牲官兵遺體的任務。
  戰鬥異常激烈,年僅22歲的王文彬眼看著一位位生龍活虎的解放軍戰士被抬下火線,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他知道,這些解放軍戰士的犧牲是為了窮苦人過上好日子,他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讓烈士在汪上村的土地上安眠。
  戰鬥中共有23名解放軍官兵犧牲,而棺木只有兩口,村裏人紛紛捐出自家板櫃。埋葬了23位烈士,在每一座墓前,村民們都立上了一塊木碑,上面鐫刻著烈士的姓名:犧牲的連長叫夏鳳祥,排長叫封躍先,還有戰士郭玉忠、朱興山……。
  從掩埋了這些年輕生命的那一天起,王文彬的生命中注入了一種守護的職責,汪上村的父老鄉親開始了幾輩人63年祭掃和緬懷。
  建國伊始,一座墓被烈士的親屬遷走,半個多世紀的時光裏,王文彬像珍愛生命一樣守著22座墓地,老人説,為了革命,戰士們死到這兒都不在乎,護他們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這兒也不在乎。村裏曾經兩次平墳,當有人提出要動烈士墓時,王文彬站了出來,他抖著那張發黃的烈士名單,説:“解放軍為了新中國,為了勞苦人把命都搭在這兒了,地再缺我們也不能對不住他們!”近年來,一些挖沙的人瞄準了烈士墓旁的小河沿,聞訊後趕到的王文彬語重心長地告誡這些挖沙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河沿旁埋的是烈士忠骨!老人的肺腑之言讓挖沙人猛醒,沙子沒有挖,烈士墓地附近的一些坑洼反倒被填平了。
  鐫刻烈士名字的木牌早已腐朽,23座烈士墓沒有一塊墓碑——這成了壓在王文彬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王文彬盤算著,自己已經80多歲了,是村裏唯一能認出哪位烈士埋在哪的人,萬一有一天自己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無名烈士墓了嗎?2007年,82歲的王文彬坐不住了,他和村裏的老哥們兒徐浦、王寶林一道,開始了奔走呼籲。王文彬等人的呼籲得到了縣有關部門的重視,縣民政部門落實相關史料後,修建墓碑的工程啟動了。那一年的清明讓王文彬格外難忘,汪上村的村民們和村小學的小學生們聚集在烈士墓前,奏哀樂、默哀、向烈士墓敬獻花圈,少先隊員在烈士墓前宣誓:“擎起烈士的旗幟,傳承烈士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鬥!”王文彬對前來掃墓的孩子們喊著:“都好好學習,別對不起烈士!”
  60多年了,王文彬隔三差五要到烈士墓地走一走、看一看,給烈士墓拔拔草,清明時節培培土。他習慣在墓地里長久地佇立,想想那些年輕的生命,再想想今天衣食富足的生活,老人經常會熱淚盈眶。從青年到暮年,這一片墓地王文彬去了多少次,他自己也記不清了。墓地保存完好,墓碑高大雄偉,可是86歲的老人心底還有一絲遺憾。
  王文彬依稀記得,烈士所在部隊大多來自山西和河北張家口,部隊撤離前曾留下一份烈士名單,但因為戰亂名單不知去向。1949年的一場大水,沖毀了18座墳前的木碑。年輕的王文彬按照自己的記憶記錄下了夏鳳祥、封躍先、郭玉忠和朱興山的名字及墓穴位置,然而,另外18座烈士墓自此沒有了名字。想到這裡,王文彬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
  “他們生前在部隊點名的時候,都會被響亮地叫出名字,我們怎麼忍心讓他們默默無聞地長眠他鄉?”尋找18位無名烈士的名字,成了老人有生之年的唯一心願。(李薔、張宇紅)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河北新聞網,時間為2011年3月26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王文彬
  • 河北
  • 老人
  • 守墓人
  • 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