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政協委員:五大名園應常設急救站 配備四到五名醫生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7日 07: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99急救隊在香山鬼見愁進行景區急救演練。(資料圖片)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出鏡人物:  何厚夫 市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務處處長

  在北京旅遊,故宮、天壇、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十三陵是必須要去的景點,很多人稱這五處景點為京城“五大名園,它們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集大成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今正值暑期,每個景點每天都要涌入數萬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市政協委員何厚夫敏感地發現,與巨大旅遊客流相對應的是,“五大名園”急救力量還比較薄弱。他建議,各大公園應與急救中心緊密聯絡,建立固定急救站,以應對突發的緊急衛生事件。

  故宮調查

  數萬遊客僅倆醫務人員

  8月的一個週六,故宮遊客量再度“井噴”,近8萬人涌入紫禁城參觀,午門以內,遊客摩肩接踵,珍寶館外的故宮箭亭下,一個印有紅十字的房車很是顯眼,這裡就是自7月2日以來,常駐故宮的120急救站。

  熙熙攘攘的遊人瀏覽著每一處殿宇並不時停下來拍照,故宮急救站前,兩位醫護人員卻不敢放鬆,凝神注視著人群,一旦有緊急情況,隨時準備提供醫療救助。

  據急救站點的何醫生介紹,目前站點每週要接診七八十例患者,有的是因為太過專注于景觀,未留神腳下的道路以致腳部扭傷,有的是因為中暑、鬧肚子來求助,急救站中可免費提供速效救心丸、黃連素等常備藥。另外,急救站配有貼著急救標識的電動摩托車,故宮內任何地方有遊客受傷或需要急救,醫護人員均能快速到達。

  據故宮博物院介紹,院救護站由北京急救中心負責選派正式在編急救醫生一名,護士一名,依照法律和行業規定,提供現場實施醫療救護服務。醫療救護站同時配置有急救醫療設備、醫用耗材及急救藥品等,負責南起端門,北至神武門,東至東闕門、東華門,西至西闕門、西華門區域的醫療救護服務工作。

  雖然現在每天的急救量不算太大,但何醫生隱隱有些擔心,畢竟是兩個人面對數萬人。“要是兩起緊急事件同時發生,我們應付起來就有些吃力了。”

  問題分析

  五大名園醫療配備薄弱

  市政協委員何厚夫在參觀故宮、頤和園等五大名園時發現,這幾個大型景點內的醫護力量仍很薄弱。何厚夫説,很多景點的急救站還是停留在醫務室的水平。而此五大景點,園區面積大,遊客數量多,特別在旅遊旺季天氣炎熱,園區的醫療救助面臨較大壓力。

  “現在一些景點的醫務室也僅能提供一些防暑降溫的藥品,無論是醫務人員的水平還是設備配置,還難以應對突發衛生事件。”何厚夫調查發現,五大名園原有醫療站點因其格局合理性差、設備簡陋、醫務人員技術水平有限,且不具備移動性、不能第一時間到達事發現場等缺陷,已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急救醫療需求。

  何厚夫了解到,在個別園區也確曾發生過國內外遊客猝然發病,因沒有專業的醫療救護,急救人員未及時趕到現場而導致搶救不及時,出現了不良後果。這不僅給國內外遊客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也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如果急救站的醫務人員能夠及時參與救治,便能給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但一個醫務室只有一兩個人,應對突發事件肯定會有一定困難。”

  委員建議

  名園應常設急救醫療站

  何厚夫分析認為,旅遊景點提供更全面、更具人性化的服務,才是吸引遊客的最佳方法。在2012年市政協全會期間,何厚夫聯合八位委員,共同提交了“關於增設五大名園醫療急救站的提案”。

  何厚夫建議,政府出資,五大名園提供場所,北京急救中心派出醫、司、護專業急救人員、急救車、急救設備、耗材等,完善軟硬體建設。急救站選址要求相對靠近遊客密集處,能為患病遊客提供查體、急診及小憩的良好場所。因可能接待大量外籍遊客,急救站房屋面積不宜過小,至少保證30平方米,診療環境也應注意私密性,醫療救助標識要明確,易於辨識,包括文字和圖像,同時標注中、英文兩種文字。

  何厚夫指出,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五大名園及北京急救中心可以共同商討相關利益分配問題。為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更好地代表政府形象,建議由北京急救中心提供專業的醫、司、護急救人員,提供高質量服務。另外,一個大型景點設立急救站,還可輻射周邊其他景點,就近提供醫療服務。

  部門回復

  急救站建設正逐步完善

  據北京市衛生局介紹,何厚夫委員提到的五大名園中,頤和園和天壇公園已經由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999)和市公園管理中心簽署急救協議並與周邊醫院建立綠色轉運通道,保證遇有突發事件能夠及時有效處置。

  十三陵地區在2008年由昌平區政府在長陵設置了急救站,配備了專業醫護人員及急救車輛。同時,十三陵各景點均設有醫務室,目前長陵急救站運行良好。

  關於八達嶺長城急救站建設工作,已經通過與延慶縣政府、八達嶺特區辦事處、縣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協商,決定由八達嶺特區辦事處提供急救站用房等基礎設施,縣衛生局提供急救醫護人員及司機、市衛生局提供急救車輛及急救設備,形成三家共建。目前,考慮主要人流在日間,先期啟動了一輛急救車,採取日間運轉模式。另外,八達嶺社區醫院距離該景點不足五公里,也可以擔當日常急救保障任務。大型活動及重要節假日期間,縣政府和縣衛生局還將隨時加派急救力量。

  緊鄰故宮博物院地區的國家博物館南門和天安門廣場附近,北京急救中心已長期設置移動急救站,目前運行良好,重要活動期間,北京急救中心會隨時加派力量。

  此外,為進一步提高園區內遊客突發意外傷害事故的醫療救護能力,提高園區工作人員自救互救能力,由120和999自2007年以來,分批為包括五大名園在內的各大公園工作人員、醫療人員、安保人員提供了急救培訓。

  ■反饋

  國際大都市需要人性化醫療服務

  針對市衛生局對提案的回復,何厚夫表示,衛生部門應該在已有醫療設施人員的基礎上,繼續增強急救站點的服務保障能力。比如,一個站點的醫護人員至少要有四到五名,配備必須的醫療設施。另外,在進行永久性急救站建設時,還要注意不要破壞文物古建,保持文物建築內的整體風貌。

  何厚夫認為,故宮、天壇、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十三陵等一些大型景點,一定要加大力度建設急救站,這不僅可使各外國政要、高級商務人士及不同外籍遊客遇到疾病、外傷時得到及時醫治,同時對京內外離退休老幹部、普通市民在遊園時也給予了充分的醫療保障,更為人性化的衛生公益事業才符合“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標準。

  晨報記者 王歧豐

熱詞:

  • 急救站
  • 醫護人員
  • 景區
  • 名園
  • 十三陵
  • 醫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