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在全球經濟轉型機遇下 中企海外投資步入風險多發期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4日 04: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走出去”屢屢受阻 政府、仲介、企業需合力應對 

  面臨全球經濟轉型的難得機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但在海外投資高歌猛進的同時,投資地政局動蕩、政治審查、市場環境以及管理經營等多重風險也在增加,環保標準、社會責任、合規反腐等各種新的風險開始出現。

  專家提醒,“走出去”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風險和挑戰越來越多,政府和企業都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機遇

  中企“走出去”增速迅猛

  在當前全球經濟面臨新的調整的背景下,全球資源價格普遍下調、發達國家尋求新的刺激措施、各國對外資寄予厚望,這都使得我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面臨低成本擴張、高起點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前7個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的240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42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2.8%。在當前全球投資幾近停滯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在這股“走出去”的熱潮中,並購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的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2年在全球並購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資本卻“一枝獨秀”,2012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交易數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交易金額是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報告稱,鋻於中國企業已經積累更多海外並購經驗、對資源和技術的戰略性需求以及存在絕佳的海外買入機會等原因,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將迎來創記錄的一年。

  中國國際貿促會會長萬季飛在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上表示,目前,我國企業“走出去”已經初步形成了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三個支柱支撐的局面。

  “我國的對外投資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商務部前副部長張志剛説,一是投資規模迅速擴大,10年前的入世之初,中國一年的對外投資規模不過幾十億美元,到了2011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60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實現了350億美元。二是投資主體多元化,已經由國有控股企業拓展到民營企業和其他企業。三是投資方式多樣,海外並購快速發展,合作建設境外的外貿合作區開始興起。四是投資合作領域拓寬。對外的投資已經進入加工製造、農業開發、金融商貿、基建交通等領域。

  “中國過去10年增長非常驚人,目前已經成為貿易方面的強國,也吸引了很多投資者。中國正在成為海外投資的一個主要來源地。”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素帕猜巴尼巴滴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海外投資者把資金投向非洲以外的地區、傳統行業之外的行業。

  中國的海外投資不僅僅讓中國的經濟和企業受益。素帕猜巴尼巴滴説,中國的海外投資現在對全球的經濟已經有越來越大的影響。過去10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率達到25%,遠遠高於傳統發達國家6%的投資增長率。

  “中國的海外投資可以改變全球的結構。”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哈沙辛格説,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出口國和進口國,下一步重大的轉變就是中國的海外投資,將有更多的中國公司“走出去”。

  挑戰

  步入風險多發期

  隨著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的加速,海外投資合作的風險也不可避免地在增加。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石油、中國五礦、中糧、華為等企業在海外並購中屢屢被拒,一些承包工程的公司在海外市場也面臨著嚴重的虧損,特別是中東、北非政治動蕩,更為我國企業在這些地區的投資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對此,專家提醒説,我們在高歌猛進的同時,必須保持清醒、冷靜,高度重視風險防範,切切實實地提高風險應對的能力。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表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歐盟國家正受債務危機困擾,美國經濟復蘇乏力,高失業率等挑戰仍未解除,受其影響,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經濟減速、通脹壓力和結構調整等方面的挑戰。國際貿易保護有所抬頭,經濟問題政治化傾向有所加強,國際投資風險越來越大。

  “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風險尤其巨大,其中包括對中國投資的偏見,這些偏見既來自於政治領域,又來自於經濟和社會領域。”傅成玉説。

  中國産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副秘書長和振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中國企業“走出去”在近期比較突出的風險主要還是來自政局動蕩。利比亞危機、埃及騷亂、印度孟買的恐怖襲擊事件等等,給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蒙上陰影。

  除此之外,來自海外的壁壘也有增多的跡象。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對外投資體量不斷增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投向的變化: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投資的目光轉向歐洲,尤其是以品牌和技術為目的的並購明顯增多。而這樣的並購一向難度更大、阻礙也更多。

  萬季飛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危險,大體可以劃為政治監管風險、市場社會風險、經營管理風險。其中首要的是政治風險。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將中國海外投資貼上政治化的標簽,而且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資源民族主義也在抬頭,致使我國的海外企業受阻。“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中國企業開展海外投資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很難置身事外、全身而退”。

  此外,缺乏對國際經濟形勢和目的國的深入了解,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家化經營意識等也使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不小的市場風險和管理經營風險。

  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説,社會責任問題、環境問題、合規反腐問題、高風險地區投資的風險等等,這些“非傳統風險”要非常警惕。

  以合規反腐為例,王志樂説,國際公司把監管和合規的風險擺在第一位,而中國企業卻重視不夠。這使得最近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在海外已經屢屢受創。比如,中國某知名公司在阿爾及利亞的項目中,兩個項目人員因為受賄被判入獄18年。

  建議

  政府、仲介、企業合力應對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表示,全國政協外事委調研發現,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常常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障礙,其中的部分原因來自中國企業自身。例如,缺少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缺少和經濟合作對象以外的各方面,如議會、工會、媒體、社區等溝通的習慣,也缺少公共外交的自覺和經驗。

  傅成玉表示,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發展國際化經營,必須要轉變理念、轉變方式、轉變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合作供應、承擔社會責任。堅持以合作為主的方式,堅持人才國際化和用工本地化,切實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規避最大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使西方的偏見不攻自破,才能證明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不僅是商業化的,而且是共贏的商業化投資。

  美鋁公司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陳錦亞則建議説,“不知深淺,切莫下水”。“走出去”不一定是所有企業的良方。已知和未知諸多因素可能導致對外並購失利,有些企業把市場重心放回中國市場反倒實現盈利。

  萬季飛提出三點防範風險的建議:第一,在政府層面,應著手建立相關的法律保障機制,應考慮制定中國《對外投資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其次,要進一步加強政府宏觀指導和監管的力度,預防無序和盲目。同時,政府要加強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各種保護和支持,要切實維護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正當權益。

  第二,在市場和仲介組織層面,可以探索建立境外投資保險制度,充分利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平臺,解決境外投資融資難等問題。要大力發展金融、法律、外語、諮詢等現代高端服務業,加強商協會等仲介組織建設,要倡導我國的企業將爭議在中國涉外仲裁機構仲裁,避免境外仲裁對我國企業境外投資合作的不利影響。

  第三,在企業層面,要引導企業不斷地提高跨國經營水平,要從企業經營管理的源頭出發,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科學、理性、冷靜地開展境外投資合作。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國際化模式,開展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建立完善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制度。

熱詞:

  • 風險控制
  • 風險防範
  • 風險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