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高山案”應引起金融機構自省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3日 1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此文原載于2012年2月1日金融時報 現為資料所有)

  “疑犯自首”、“銀行行長潛逃”、“10億元存款‘失蹤'”,當這幾個關鍵詞同時出現在一條消息裏時,即便距事件發生過去很久也會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其實,無論是7年前的案發,還是5年前主犯在加拿大被捕,“高山案”始終吸引著公眾的目光。這種目光也再次提醒金融機構應時刻自省,加強防範,堵住自身系統的監管漏洞。

  “高山案”讓人們清醒地看到,目前銀行系統所面對的風險除了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外,也有來自自身由於操作不當或者越權操作等引起的操作風險,其中就包括由職務犯罪引發的風險。

  近年來,銀行要案大案屢有發生。除2010年年末齊魯銀行曝出的騙貸案外,銀行員工盜用千萬元庫銀用於賭球、客戶經理挪用存款私自放貸等各類屬於從業人員最基本的常識性“禁止行為”的案件也頻頻進入人們視野。此外,歸納近幾年發生的銀行案件的共同特點,發生頻率之高和涉及金額之大不僅令人憂慮,也足以引起人們的警覺。

  其實,銀監會針對銀行大案要案的頻發多次發出風險提示,以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不僅如此,早在2005年,銀監會便頒布實施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並啟動了多次專項調查工作,排查潛在風險;2009年,銀監會又增設稽查局,專門負責對銀行業大案要案的預防、查處工作。這些措施都從監管層面減少了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犯錯誤的機會。

  個別金融機構的自身風險防範意識還不強。對於員工挪用資金等銀行自身問題,一些銀行給出了“個人行為”的“免責解釋”,而這種歸結為個人行為“小問題”卻絕不能予以“小覷”。首先,作為負債經營的商業機構,員工所挪用的資金大多是儲戶的存款,案件一旦發生,金融機構將會面臨信用危機。記者在內蒙古某地農村信用社採訪時便了解到,幾年前,該信用社員工偷挪儲戶存款用於放貸,後經查處,雖及時挽回損失,卻造成不良示範效應,該機構不良貸款顯著增加,而當地信用環境至今仍未完全恢復。其次,如因此引發擠兌事件,更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金融業也進入了蓬勃發展期,金融業務呈現多元化、各類新型金融衍生工具也層出不窮。值得注意的是,快速增長的金融創新在一定範圍內已經超越了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對其所能引起的潛在風險的判斷和控制範疇,法律和監管上的空白更使得一些金融機構的部分經營不受約束,這同時也為金融從業人員的違規、越權操作甚至是實施違法行為留有一定空間。

  慘痛的教訓應引起我國金融機構的足夠重視。2007年的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遭到了重創,而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就在於金融業自身監管的缺失,而這次危機使得人們清醒地認識到,這種缺失不僅將金融業拉入傾覆的泥潭,也會使整個社會置於高風險的漩渦。

  國際、國內的經驗教訓以及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國警惕金融風險的聲音從未間斷過。今年年初,防範金融風險再次成為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關注的焦點。溫家寶總理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堅持把防範化解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生命線,加強金融監管和調控能力建設,嚴厲打擊金融犯罪,加強金融機構網絡信息安全。

  目前部分地區的金融機構自身“漏洞”明顯,亟須金融機構通過自省加強風險防控力度進行彌補。據溫州銀監分局透露,從2011年8月至11月,溫州共發現4家銀行4名員工充當資金“掮客”參與民間借貸行為,參與民間借貸涉及的金額大約為2億元。在河南、陜西等民間借貸活躍地區也出現類似情況。考慮到此前已有證據顯示,銀行資金通過上市公司、國企等途徑,流入民間借貸市場。如銀行從業人員再利用特殊身份參與民間借貸,將更助長高利貸氣焰,增加風險掌控的難度。

熱詞:

  • 金融機構
  • 風險防控
  • 民間借貸
  • 漏洞
  • 個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