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圖説家鄉:老倉庫變形記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0日 05: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背對黃浦江,戴東生看著眼前的和興倉庫感慨萬千:“山墻和樓梯還是老樣子,不過整體看上去更緊湊、更現代了。”上一次這麼近地面對和興倉庫,還是世博會之前。那時倉庫一幅破敗相,又臟又亂,在浦東林立的華屋廣廈群中十分寒磣。

  “這是我們上鋼三廠的老根子哪!1913年就建了。”老戴告訴記者,他在上鋼三廠工作了整整41年,黃浦江邊的這個老倉庫,簡直是他第二個家。

  要辦世博了,上鋼三廠被劃進了世博地塊。雖然在世博地塊上,紅線“攔”出了許多保護建築,但和興倉庫按藝術價值的標準,並不能忝列其中。不過,和興鐵廠是我國第一家民營鋼鐵企業,作為上海近代工業文明的見證,倉庫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而且,倉庫面向黃浦江的牌坊式立面、平緩的交叉樓梯、鋼筋混凝土變截面交叉梁及無梁樓蓋結構體系,具有30年代老倉庫的獨特風格,也能反映上海碼頭倉庫的歷史建築風貌。於是,“留!”,上海市政府作出了決定。

  2008年底,在華東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黃秋平主持下,和興倉庫的改造工作開始進行。根據規劃,這裡要變成舒適的休閒中心“海上鋼庫”。

  “我們在設計中,既要堅持‘原真性'原則,又要改造其功能。”黃秋平告訴記者,他們對倉庫體量略微縮減,留下“外殼”,重塑“內膽”,“裏面建了全新鋼結構建築,既滿足了休閒功能,又起到了支撐作用。”

  其實,在上海,和興倉庫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只要有價值,想盡辦法保留,並創新性改造利用。特鋼車間變成了“寶鋼大舞臺”;發電廠的大煙囪成為當代藝術館的另類展覽空間……僅一個世博會,就有38萬平方米的老建築被保留。

  而同時,與百姓密切相關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望。“十五”期間,上海“拆、改、留”相結合,共改造二級以下舊裏房屋700余萬平方米,受益居民28萬戶。“十一五”期間,上海以世博園區、軌道交通等重大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的拆遷為契機,改造了340萬平方米舊住房,受益居民12.5萬戶。

  上鋼三廠附近棚戶集中的“城中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道路、現代的建築、成片的綠化。環視著兩岸風景,老戴打心眼裏覺得驕傲,“你看,現在的上海多美!

熱詞:

  • 老建築
  • 變形記
  • 上鋼
  • 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