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20年增5歲 2020年有望達77歲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8日 13: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倫敦奧運會如火如荼進行之時,中國民眾也迎來了一個大眾體育的重要時刻——8月8日全民健身日。

  “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不再只是一句口號。數據顯示,“十一五”末,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3.5歲,比上一個五年增加了一歲。20年間增長近5歲。“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將其列為一個預期性指標,並提出到“十二五”末,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4.5歲。到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77歲。

  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印證著社會經濟和醫療衛生發展水平的穩步提升。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延長生命有了更進一步的追求:活得長還要活得更健康。”

  人均期望壽命增加

  醫療服務水平提高

  根據世界銀行的官方統計,196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僅為43.46歲。經歷半個世紀,到2010年,人均預期壽命已悄然增長至73.5歲。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到2020年,中國人的平均期望壽命有望達到77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人均預期壽命反映的是當前的死亡水平,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認為,要實現“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一歲”的目標,重點是降低死亡水平。過去,受經濟社會條件、衛生醫療水平限制,死亡率難以降低,人均預期壽命增長有限。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人均預期壽命也在穩步增長。

  自2009年4月以來,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新醫改確立了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奮鬥目標,我國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從2008年的87%提高到2011年的95%以上,全民醫保框架基本建立,為近13億居民構建了抵禦疾病經濟風險的安全屏障。

  與此同時,隨著醫改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領域城鄉和區域統籌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長期存在的城鄉健康水平差異正在逐步縮小。3年來,中央財政投入470多億元,用於支持2233個縣級醫院、6213個鄉鎮衛生院和2.5萬個村衛生室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農村地區15分鐘內可達醫療機構住戶比例提高到80.8%,參保農民自付醫藥費用的比例也因此下降到49.5%。

  2009年起,我國實行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各級財政對全國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按照人均5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北京、內蒙古、上海和陜西甚至將孕産婦補助人均標準提高到600-800元,河北、內蒙古、江西、河南、廣西、海南、陜西、寧夏和西藏實現了農村孕産婦在鄉鎮和縣級定點醫療保健機構平産免費分娩。

  2009至2011年,中央財政共投入79億元,補助農村孕産婦2726.6萬人,促進了婦女兒童主要健康指標的持續改善和城鄉間差距的進一步縮小。孕産婦死亡率城鄉之比由2008年的1:1.24縮小為2011年的1:1.05;嬰兒死亡率城鄉之比由1:2.83下降到1:2.53。與人均預期壽命的持續增長相比,2011年我國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也分別下降到26.1/10萬和12.1‰。

  每天鍛鍊一小時 健康生活一輩子

  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中,世界各地人均預期壽命長期保持一種大體均衡的狀態,只是進入近現代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快慢的差別,富國壽長、窮國命短的趨勢才越來越明顯,長短“兩極”差距越拉越大。

  在世界198個國家或地區中,2005—2010年,中國平均預期壽命為72.71歲,位居第95位,高出世界平均預期壽命(67.88歲)4.83歲,低於發達國家(76.94歲)4.23歲。“十二五”末,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提高到74.5歲,相當於日本1970年、美國1980年、世界2040年的水平。

  事實上,隨著人口迅速老齡化,以及平均預期壽命的迅速提高,反映死亡水平的指標並不能完全反映人們的健康狀況,也不能充分反映人們的生命質量狀況。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在平均預期壽命提高的同時,人們的不健康期也同時在延長,即出現了人口健康狀況在下降的情況。

  “測量人均預期壽命的目的不是單純追求高壽,而是關注生活質量,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認為,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本世紀上半葉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人口健康壓力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應該推廣“不僅要活得長,更要活得健康”的理念,更加關注健康壽命。人們“健康壽命”的延長將極大地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並且盡可能減少生命最後階段對家庭照料和社會資源的高度消耗。政府在提倡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要在生活方式轉變等方面多下工夫,更好地提升人民的生活和生命質量。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強身健體需求,政府正大力推廣“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的理念。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每年8月8日為全國“全民健身日”,同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2011年2月國務院又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計劃指出,到2015年,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顯著增加,身體素質明顯提高,形成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全民健身已經讓不少人享受到了好處。北京市老年游泳隊成立於1998年,至今已有14年的歷史了,最初是由離退休人員自發組織的群眾性組織。游泳隊以健康快樂為宗旨,根據隊員們的興趣和愛好,組織隊員們游泳、跳交誼舞、登山等多種多樣的活動。62歲的管月茹便是游泳隊中的一員,“由於長期堅持游泳鍛練,我們游泳隊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提高,很多人退休後都沒有去過醫院,身體很健康。除此之外,我們的心態也變得更加開放,在活動的過程中也認識了很多朋友,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身心健康才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延長生命健康期 縮短不健康時段

  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勢必會加重老齡化的趨勢,《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隨著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的到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萬;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遞增0.54個百分點。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平表示,老齡化的壓力迫使政府調整一些社會政策,比如正在研究推遲退休年齡。老齡化進程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隨,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相交織,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急劇增加。未來2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國老年人口規模將會翻一番,老齡事業發展任重道遠。

  “現在,我們在研究一項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課題,在美國叫壓縮法。”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姜衛平説,如今,老年人的壽命雖然延長了,但是生活質量不高。很多人到了60至70歲就得了老年病,如老年癡呆、智障、行走困難。比如説他能活到90歲,但60歲以後就不健康了。“壓縮法”就是要延長他生命中的健康期,縮短不健康時段。

  事實上,隨著健康、教育水平提高,這些老年人口中仍蘊含著巨大人力資本,若能善加利用,不僅不會成為負擔,反而會為社會創造財富。老年人口更適合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同時,中國産業結構正在轉變,服務業比重日益提高,這也為老年人口參與經濟活動提供了條件。

  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也存在區域不均衡的狀況,相比中國的發達地區,西部邊遠山區情況卻不容樂觀。2011年北京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首次超過81歲,南京市人均預期壽命則達到了79.31歲。相比而言,西部邊遠山區預期壽命相對較低,提高這裡的健康水平是當務之急。

熱詞: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
  • 20年
  • 增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