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生代農民工成流動人口主體 返鄉務農可能性不大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7日 1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關注流動人口新需求

  2011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已接近2.3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7%。其平均年齡約為28歲,“80後”新生代農民工佔勞動年齡流動人口的近一半——

  當前,中國的城鎮人口比重已超過50%,流動人口規模達到歷史新高。而現如今的流動人口流量、流向、結構和利益訴求等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他們的生存發展狀況、對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需求出現的新特徵,亟待引起關注。

  “80後”新生代農民工成流動人口主體,返鄉務農的可能性不大

  國家人口計生委近日發佈《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報告》利用2011年國家人口計生委組織的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圍繞流動人口生存發展、流動人口社會融合、人口管理和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調控以及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等進行了深入分析。

  《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已接近2.3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7%。“這些流動人口的平均年齡約為28歲,‘80後'新生代農民工佔勞動年齡流動人口的近一半。”國家人口計生委流動人口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與他們的父輩相比,新生代流動人口比較看重自己未來的發展,注重體面就業的發展機會。”據了解,這些佔據主體的新生代農村戶籍流動人口,大多數在城市中成長,基本不懂農業生産,即使經濟形勢波動,城市就業形勢不好,他們返鄉務農的可能性也不大。

  家庭化遷移成趨勢,住房條件和子女教育是影響穩定生活的重要因素

  據介紹,目前規模龐大的流動人口群體主要集中流向東部地區,新增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國家重點培育的城市群和城鎮化地區,廣東、浙江、上海、北京、江蘇和福建集中了全國八成以上跨省流入人口。但《報告》指出,這種單向集中的態勢正在發生轉變,由於東部地區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産業向中西部轉移加快,中西部勞務輸出大省出現人口回流。未來10年,國家重點培育的城市群和城鎮化地區將是城鎮新增人口的重要吸納地,預計將吸納一半左右的城鎮新增人口。

  調查發現,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生活、就業更加趨於穩定。超過三成的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生活時間超過5年,從事目前工作的平均時間接近4年,全年平均回老家不足兩次。隨著生活、就業的穩定性增強,流動人口家庭化遷移趨勢日益凸顯。目前,近70%的流動人口與家人一同流動,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平均家庭規模達到2.5人,青少年流動人口和老年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加。72%的流動人口家庭通過租房居住,尤以租住私房為多。因此,住房條件和子女教育正在成為影響流動人口在城鎮穩定生活的重要因素。

  流動人口融入當地意願強烈,但缺乏社會參與渠道

  《報告》中還指出,儘管2011年流動人口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的比重穩中有升,但就業的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五險一金”)的參加比重均不超過30%。而且,流動人口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平均每週工作54.6小時,遠超過勞動法規定的每週40小時的工作時間;流動人口勞動合同簽訂率普遍較低,僅有51.3%簽訂有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未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超過30%。

  此外,多數流動人口融入當地的意願強烈,大多數流動人口關心流入地的發展和變化,願意參與所在工作單位或所居住社區的管理和選舉活動,希望逐步融入當地社會。但由於其與流入地其他社會群體交流不多,社會交往仍局限在原有的親屬、同鄉、同學中,因此參加當地社會活動比例也較低。35%的流動人口從未參加現居住地舉辦的任何活動,僅有不到一成的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參加選舉、評先進及業主委員會活動。

  《報告》預測,我國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步伐將逐步趨於平穩,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在本世紀中葉,城鎮化也將會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未來十年,全國城鎮人口年均增加1300萬至1600萬,其中農村轉移人口1000萬至1300萬。國家人口計生委流動人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城鎮化的背景下,應引導人口有序遷移,積極推進流動人口市民化,同時提高人口管理科學化水平,構建屬地化的人口管理體系。(記者 田雅婷)

  鏈結

  “北上廣”青年流動人口生活狀態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對“北上廣”35歲以下青年流動人口的生活狀態進行初步分析,認為具有以下特點:

  收入和學歷總體上高於全國同齡流動人口平均水平——

  北京的青年流動人口月收入為3280元,上海3006元,超出全國同齡流動人口2513元的平均水平,廣州略低,為2470元。

  就業以製造業為主,在高薪行業、知識密集型行業就業的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上海、廣州的青年流動人口和全國的同齡流動人口一樣,以從事製造業為主,約佔四成左右,其次是批發零售、社會服務等行業。不過,北京從事製造業的比重明顯較低。“北上廣”三市青年流動人口從事金融地産、教科文衛體等高薪或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的比重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北京尤為明顯。

  尋找工作的渠道多元化——

  從找到工作的渠道來看,“北上廣”三市的青年流動人口除通過自己或家人、親戚、朋友等外,利用互聯網尋找工作的比例較高。

  社會保障情況好于全國流動人口平均水平——

  以北京為例,青年流動人口參加養老、工傷、失業保險的比例都只有同城同齡戶籍人口的一半左右,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只有戶籍人口的1/3。儘管如此,北京的青年流動人口保障程度依然是全國同齡流動人口中最好的,上海情況也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流動人口子女基礎教育保障較好——

  “北上廣”的青年流動人口中,有超過60%的人把孩子帶在身邊,與其他地方基本相同。從7歲至13歲隨遷兒童入學的類型分佈來看,在北京有82.4%的隨遷兒童進入公立學校就讀,略高於79.5%的全國平均水平;在廣州,55.7%就讀于公立學校。值得關注的是,“北上廣”分別有3.5%、5.1%、5.3%的隨遷兒童既未入學也未入托,都高於2.1%的全國平均水平。

  新生代農民工婚育行為呈現三大新特徵

  特徵一:先流動,後結婚,多在流動中完成婚戀大事。

  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時間更為提前,50%的新生代農民工在20歲以前開始流動。在已婚新生代農民工中,超過50%外出務工後結婚,同比為老一代農民工的2倍。

  特徵二:初婚年齡推遲,跨省婚姻比例逐步擴展。

  監測數據顯示,老一代農民工在23周歲以前初婚的佔50%以上,新生代在23周歲以前初婚的僅佔35%。與此相應,新生代農民工跨省婚姻的比例要顯著高於老一代農民工。

  特徵三:婚戀態度發生變化,婚前懷孕現象較為普遍。

  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接觸更為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對於婚戀與性行為的態度逐漸發生變化。監測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婚前懷孕的比例佔42.7%,比老一代農民工高16個百分點。

熱詞:

  • 流動人口子女
  • 農民工外出
  • 有序遷移
  • 報告
  • 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