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遼寧振興再現當年勇 三大戰略構建發展新格局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7日 0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連港

圖①:瀋陽青年大街流光溢彩的夜景。

  圖②:鐵嶺農民腰鼓隊在全省群眾文化會演中表演。

  圖③:華晨集團工人在裝配汽車。

  圖④:遼寧農民在蔬菜大棚中採摘。

  圖⑤:大連重工集團生産的港口設備。

  資料圖片

數據來源:遼寧省統計局

  十年振興,今朝收穫。

  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遼寧逆勢而上,上半年又交了一份亮麗答卷:全省生産總值11228億元,同比增長9.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80億元,增長21.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呈現出潛力巨大、後勁十足的“內生式增長”態勢。

  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遼寧造血功能強勁,經濟一直保持著12%的增速;地區生産總值、公共財政收入、城鎮居民收入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次持續攀升,呈現出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的“內涵式振興”之路。

  十年突圍,十年追趕,十年跨越!

  老工業基地遼寧,已度過初期的陣痛,經過奮力突圍,正駛入發展的新境界!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遼寧煥發生機,更加自信、自豪!

  全面振興,突圍躍上新臺階

  “共和國長子”是遼寧的符號,代表著遼寧的輝煌。但是,當改革開放潮起沿海,遼寧卻一度陷入困境。

  2003年10月,《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出臺,遼沈大地再次迎來發展的春天。省委、省政府果斷搶抓機遇,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各項事業。

  遼寧追趕的速度更快了:2007年,遼寧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首次超過東部平均值——而在2001年,遼寧的經濟總量只有5000億元。2011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達到22226.7億元。

  遼寧經濟的含金量更足了:裝備製造業成為遼寧工業第一支柱産業,市場“話語權”更強。數控機床、大型船舶、機車、輸變電設備、大型石化設備、礦山設備、航空發動機等諸多産品達到“國家隊”水平,在諸多關乎國家戰略安全的重大項目領域,可以和世界跨國巨頭“掰腕子”較勁。

  遼寧的吸引力更強了:“到遼寧投資去”,成為許多國內外投資者的選擇。2011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42億美元,外資額位居全國第二位;引進內資5950億元,比上年增長45%。

  7月中旬,寶馬全球第二十五家工廠、投資額高達15億歐元的鐵西新工廠,2平方公里的廠區絕大部分地方還在平整,但在裝配車間,一輛輛嶄新汽車已在駛出;投資總額25億美元的英特爾大連芯片廠正式投産……一大批投資大、“錢景”好的外資巨頭紛紛進駐遼寧。

  “振興10年,遼寧的主要經濟指標再次回到國內各省份前列,標誌著遼寧已突破‘東北現象'困擾,正邁向全面振興,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遼寧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認為。

  三大戰略,構建發展新格局

  和全國一樣,長期以來,遼寧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瀋陽、大連經濟總量佔據全省近2/3,其他市經濟總量小、財政貢獻低。

  2011年,瀋陽、大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達620億元和650億元,接近2005年全省水平;撫順、本溪等7市首次突破百億元;遼西北的阜新、朝陽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於全省,遼寧逐漸告別“雙城記”,形成了多點支撐的經濟發展局面。

  十七大以來,遼寧著力構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格局:沿海城市轉身向海,為東北振興建設新平臺;瀋陽經濟區快速一體化發展;欠發達地區“突破遼西北”戰略同步實施。

  遼寧沿海經濟帶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新高地,實際利用外資佔全省比重達到66%。2011年,遼寧沿海經濟帶新開工投資10億元以上的産業項目達100個,投資200億元的江蘇恒力石化長興島項目、投資160億元的台灣長春石化基地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省財政預撥補助資金30億元,支持42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2008年,遼寧創造性地將中部城市群確定為“瀋陽經濟區”,對以瀋陽為龍頭的8個城市的資源進行整合,行政壁壘被打破,一體化發展格局確立。目前,沈撫、沈本、沈遼等幾大城際連接帶節點新城建設初具規模。

  緊接著,遼寧實施“突破遼西北”戰略,舉全省之力扶持欠發達的遼寧西北地區。“十一五”期間,遼西北地區人均生産總值年均增長23.1%,增速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隨著“三大戰略”實施,沿海與腹地良性互動,城市與農村並舉並重;瀋陽大連優勢互補,沿海城市錯位發展,遼寧新的發展格局愈發清晰。

  轉型發展,調出産業新氣象

  36%——這是2011年遼寧省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

  數字背後,是遼寧對科技工作、對自主創新的推動。2011年,遼寧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累計達718億元,居全國前列。瀋陽機床耗時4年多,投資數億元,研製出“飛陽”系統,並成功産業化,結束了國産數控機床“大腦”外購的歷史。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1500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就有近千人。目前,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650余家。

  隨著振興步伐不斷加快,工業結構得以調整,裝備製造業迅速崛起,穩居全省第一大支柱産業。目前,裝備製造業工業增加值佔比由2006年的25.6%增加到31.8%,殲擊機、航空發動機、艦艇、百萬噸乙烯裂解壓縮機組、百萬伏高壓變壓器、大型盾構機、五軸立式加工中心、大型船用曲軸、大功率內燃機、冶金成套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産品技術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近年來,遼寧集中力量大力實施工業産業集群工程,提高産業的整體競爭力。目前,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産業集群有55個,10個産業集群正向千億元目標進軍。瀋陽鐵西裝備製造、大連軟體信息服務、本溪生物醫藥、阜新液壓、遼陽芳烴及精細化工、鐵嶺專用車等一批示範産業集群崛起,引領全省走出一條適合省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遼寧農産品加工業也異軍突起,比重提高到19%,成為全省第二大支柱産業。全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帶動農民390萬戶,農民人均從産業化鏈條中獲得收入2640元,産業化鏈條收入佔農民人均收入的38.2%。

  幸福遼寧,改善民生新目標

  今年6月,畢業後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方達,最終選擇回到家鄉瀋陽創業。“在外面生活、購房壓力太大了。瀋陽是7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教育、醫療等資源要素齊備,但房價卻只有一線大城市的1/3!”

  房子是最大的民生。遼寧2007年起率先在全國開啟棚戶區改造,到2011年底,回遷樓累計建設4402萬平方米,211萬居民住上水、電、氣、暖配套完善的新房,人均面積由改造前的10.6平方米提高到16.6平方米。2011年,中央給遼寧下達了34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而全省實際完成37.1萬套。

  振興成果正在源源不斷地惠及群眾。遼寧率先在全國實現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城鄉326萬人可領取養老金。2011年,全省民政事業費總額達123億元,同比增長16%;全省困難群體、優撫群體、特殊群體救助補助資金總規模達73億元。

  群眾腰包更鼓了。遼寧是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011年遼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0467元,比上年增長15.5%,由2005年的全國第十五位提高到第九位。

  2005年以來遼寧連續7次為企業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水平。今年,全國安排人均調整水平為2011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10%,確定為月人均增加150元左右。遼寧省政府決定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200元,增長幅度達到13.7%。調整後,遼寧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將達到1662元。

  十年振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遼寧正在駛入新的發展境界,老工業基地煥發出無限生機!

  視覺統籌:蔡華偉 張芳曼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振興戰略
  • 遼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