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黨小組發力服務群眾無盲區(一線紀事)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6日 17: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內蒙古達拉特旗,從黨員跟項目鬧對立、和幹部鬧意見,到實現黨群、幹群之間的“零距離”交流,黨員聯絡服務群眾的全覆蓋,這一切都源於這個旗在農村成立了並非新生事物的黨小組,推行了“一統三化”黨建新模式。

  什麼是“一統三化”黨建新模式?它為什麼能拉近黨群、幹群關係?記者對此展開了採訪和調查。

  之前部分村級組織渙散,黨群幹群關係疏遠

  位於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的達拉特旗是黃河沖積平原區,具備集中連片開發的優勢。白泥井鎮黨委書記張玉亮介紹,2007年以來,全鎮投入各類資金40多億元,實施大型噴灌節水項目12萬畝,引進涉農企業22家,流轉土地8萬畝。

  然而,如此集中的項目建設和鉅額的資金投入,卻在當時帶來了一場思想觀念的大碰撞,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矛盾和問題。“為什麼我們給村民辦好事,村民不理解、不支持?”白泥井鎮的領導幹部陷入了沉思。

  鎮黨政領導班子經過入戶調研並認真分析認為:長期以來對黨員的宣傳教育、管理和關愛不夠,黨員們沒有表達訴求的機會和發揮作用的平臺;部分村級組織渙散,威信不高;個別鄉鎮領導幹部服務意識不強,黨群幹群關係逐步疏遠,影響到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設黨小組,有效組織黨員,創新活動內容方式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白泥井鎮黨委經過反復的研究討論,決定在農村牧區普遍設立黨小組。

  旗委組織部部長楊雁華介紹,在白泥井鎮探索設立黨小組的實踐基礎上,我們總結提煉出了基層黨建“一統三化”模式——在蘇木鎮黨委統一領導下,黨支部管理區域化、黨小組活動常態化、黨員聯絡農牧民普遍化,實現黨群、幹群之間的“零距離”交流,黨員聯絡服務群眾的全覆蓋。

  目前,達拉特旗按照“一統三化”工作模式,靈活設置了區域型、功能型、示範型、流動型、重大項目推進等共5大類1200多個黨小組,將全旗1.3萬多名黨員在不改變原有組織隸屬關係的基礎上,量化鑲嵌到了新的産業鏈條和示範崗位。

  據達拉特旗委組織部的民意調查結果,農牧民群眾對農村牧區黨員幹部不滿意率、不信任率從以前的26%下降到現在的14%,滿意率則由過去的74%上升到86%。

  搭建橋梁,黨員幫扶聯絡群眾普遍化

  “這是在我們村600畝地上建起的引黃灌溉水庫,項目可使全鎮6萬畝土地受益。”侯家營子村支書祁有師指著剛剛竣工的水庫大壩説。2011年,該項目準備實施,可部分村民不同意。黨小組組長們分頭行動,動員全體村民正確認識項目、配合項目,使該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通過‘一統三化',不僅搭建了黨員聯絡服務群眾的橋梁,而且推進黨員幫扶聯絡群眾普遍化。”張玉亮説。他們按照組織“定對”、自由“結對”等形式,每名黨小組成員與普通農牧民群眾廣泛開展“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

  “‘一統三化'黨建模式,通過創建‘信號無盲區、服務全覆蓋'的黨小組,形成了自上而下聯動的服務體系和自下而上的監督體系,加強了黨在基層的執政能力,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達拉特旗旗委書記馬建峰總結道。本報記者 賀勇

熱詞:

  • 十八大
  • 特刊
  • 黨小組
  •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