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團組織建設大網絡陣地 用新媒體發出主流聲音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06: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正在舉行的倫敦奧運會成了廣東青少年最期待的“暑假盛宴”,@廣東共青團緊跟潮流,從7月初就開始設置關於奧運的內容板塊,包括“回望奧運”、“奧運項目”、“奧運聖火傳遞”、“中國奧運軍團”,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評論轉發。

  一人一部手機、一人一個微博,當下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新媒體。廣東團組織積極貫徹落實團中央關於新媒體和文化建設要求,認真研究新媒體的規律和特點,始終堅持以滿足青年需求為核心,以服務青少年為準則,不斷探索與青少年學習、生活、工作、娛樂、閱讀方式相適應的網絡引導路徑和載體,大力加強團屬新媒體陣地建設。

  “只有跟80後、90後等‘大拇指一代'牽上線、搭上話、交上心,才能真正影響和引導他們。”團廣東省委書記曾穎如説,新媒體對青年的影響與日俱增,團組織要善於把握新媒體發展趨勢並勇於探索嘗試。廣東共青團正是基於這樣一個理念,在微博網絡交流方式剛起步的時候,就積極嘗試建立“@廣東共青團”微博,以有意思的事情來吸引青年關注,在此基礎上,通過將大道理細化並轉化為小常識,對青年進行有效影響和引導。

  目前,廣東共青團已初步構建起一個以微博為主陣地,涵蓋手機媒體、網絡電臺、主題網站等各種載體的新媒體“大網絡”陣地,積極服務引導青少年。

  為百萬微博粉絲講有意思的事

  “暑期‘三下鄉',有你,有我,也有他。用微博記錄‘三下鄉'之旅,以#我在三下鄉#為話題,@廣東共青團,與百萬粉絲分享暑期‘三下鄉'活動的點滴吧。童鞋們,出發吧!童鞋們,加油啊!”

  7月5日,廣東高校暑假第一天,@廣東共青團就發佈了這條熱情洋溢的微博。短短10天,記者在@廣東共青團搜索欄輸入“我在三下鄉”關鍵詞,評論及轉發數達33.5萬條,滿屏都是高校學子投身社會實踐的身影。

  微博是當前青少年喜愛和熱捧的網絡交流方式。為此,去年1月,@廣東共青團正式上線,以有意思的表達和有活力的內容贏得了粉絲的認同。“那一年……這一年……下一年……N年後……”@廣東共青團以此為格式創造的“青春體”,今年2月走紅網絡。國家一級編劇和廣東本土歌手也被吸引“織”起“青春體”,粉絲自發原創#青春體#微博逾千條。線上創作還推動了線下的青春體歌曲、舞蹈、動漫、游戲等文化産品的産生。

  除了語言表達得有意思外,@廣東共青團的微博內容及活動設計上更貼近潮流,採用“靜態發佈+動態引領”模式,凸顯廣東共青團微博的信息發佈、傾聽民意、數據調查、意見。

  在推進官方微博的建設中,廣東共青團專門成立了微博工作委員會,通過舉辦微博應用專題學習會、應用和管理研討會等方式加強學習,邀請團幹部、專家學者、“微博控”等針對團省委微博改革建言獻策,大力推進微博建設。

  今年初,@廣東共青團每天平均增加千名粉絲。2月,廣東共青團啟動了省、市、縣(區)三級團委微博集群上線,成為全國團系統首個統一成建制、100%開通微博的省份。據中國青年網、新浪網和騰訊網等網站的統計,在全國認證的9065個團組織微博中,廣東共青團微博位列新浪、騰訊團組織微博排行榜榜首,粉絲總數超170萬。

  46萬青年工人用手機上“學堂”

  在粵務工的80後、90後異地務工青年約2000萬人,如何解決他們在8小時工作之外的精神匱乏問題?去年,廣東共青團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面向全省非公企業中的青年推出“廣東青工學堂”,致力於滿足務工青年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學習需求。

  “廣東青工學堂”項目分為線上線下。線上的包括“青工學堂”短信學習圈子、手機電臺“青工學堂”頻道、@廣東青工學堂微博。目前,已有超過46萬青工成為學員,每天接收兩條免費學習短信,累計發送接收量近1.54億條次。同時,線下已建有3096家廣東青工學習成才服務站,組織青年員工開展技能培訓、志願服務、青工廣播站等服務青工成才發展的活動和項目。

  廣大外來工下班回到宿舍,就可利用手機和網絡進“學堂”學習娛樂,免費撥打收聽125903009手機電臺,點歌傳情、留言獻祝福等。加入“青工學堂”短信學習圈子,他們可以早晚兩次免費實時接收到內容涵蓋時事新聞、政策法規、生活百科、名人名言、時尚熱點、幽默笑話等的信息服務,實現“不出門知天下事,潛移默化長學識”。

  目前,“廣東青工學堂”已形成“線上+線下”的整體運營方式,確定了“總部+門店”的管理推廣形式,並研究制定出手冊供各地參考使用。同時,團廣東省委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成立“廣東青工教育研究院”,依託專業力量深入推薦“廣東青工學堂”建設。全省各級團組織建立手機短信群發平臺270個,實現了市縣級團組織手機平臺全覆蓋。

  為使共青團的聲音傳播得更廣、更遠,早在2007年,廣東共青團就聯合廣東電臺共同成立廣東青少年網絡電臺。目前青少年網絡電臺月平均訪問量259.7萬,擁有註冊會員15.5萬人。

  豐富的主題網絡活動,讓廣東共青團網絡人氣高漲。其中,粵港澳——北大清華五四網絡青年節網站訪問量逾35萬,全省219個網站連接了官網,影響青年逾千萬;“一樹一心願,一綠一心田”——2012保護母親河網絡植樹心願活動,網絡植樹突破100萬棵,社會熱心人士承諾捐助100萬棵樹苗、購買樹苗款項80萬元;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廣東共青團微博策劃開展了“向青春say hi”活動,已吸引近千微博粉絲直接參與,微博評論及轉發數達14.4萬條。

  四大功能服務引導青少年

  大三學生林雨財剛涉足創業就遭遇不少煩惱,他留意到@廣東共青團正在徵集“微提案”——“我們的青年組織今年應該做什麼,青年當然有話事權”,便嘗試着把公司遭遇融資困難貼上微博並@廣東共青團。3個小時後,@廣東共青團不僅就問題給了建議,還為他聯絡了一名優秀的青年企業家作為“創業導師”。

  在現已建成的大網絡陣地的基礎上,廣東共青團積極探索各類服務引導青少年的新路徑、新方式,充分發揮“大網絡”的諮詢服務等四大功能。

  針對青年訴求,廣東共青團網站及微博着重發佈黨團要聞、時政新聞、公益慈善、環保志願、就業實習,以及青少年喜歡的書籍、音樂、電影和流行語等方面內容。@廣東共青團還邀請在微博上受青年歡迎的知名學者、專家教授和優秀青年典型擔任“微顧問”,定期圍繞熱點問題開展“微訪談”,舉辦“微學堂”,解答網友疑惑。除了服務普通青年的“青工學堂”,從2011年4月開始,粵團早讀、青聯早讀等手機學習平臺每天為1.5萬名專職團幹、青年骨幹發送黨報頭條或社論。

  除諮詢服務功能外,凝聚青少年、傳播主流聲音、傾聽青年心聲的三大功能為廣東共青團更好發揮服務引導功能提供了重要載體。

  建團90周年前夕,團廣東省委發起“尋找向上的力量”網絡大討論,引導青年將“五四”精神體現在實際中,尋找和釋放使自己健康成長的“正能量”。網絡論壇在“廣東共青團”微博和多家網站直播後引起強烈反響,累計有8000多名青年網友進行了互動交流,專題網頁瀏覽量超過10萬人次。

  截至目前,全省各級團組織開展微博話題總數超4000個。其中由廣東共青團微博發起的話題就達108個。

  在發揮四大功能的同時,廣東共青團運用新媒體平臺經驗開展青年工作,包括開發全國首個“志願者服務地圖”,在與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合作開展的“希望工程”愛心短信的基礎上,計劃拓展愛心公益幫扶方式,推出手機查詢待資助學生功能,方便社會各界資助貧困青少年。依託網絡視頻通信功能,開設視頻網絡互動課程,舉辦54期農科網絡大講堂,累計培訓200多萬人次農村青年及基層團幹。

  接下來,廣東共青團將進一步鞏固微博主陣地,建立新媒體編輯部,推動全省團屬微博全面活躍,提高微博應用水平;加強與各大媒體、通訊運營商等機構的合作力度,注重共青團新媒體系統性建設;密切與相關網絡專家、新媒體研究學者等領域專業人士的聯絡和合作,不斷把握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掌握應用新媒體服務引導青少年的主動權。

熱詞:

  • 微博
  • 手機媒體
  • 手機短信群發
  • 共青團
  • 網絡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