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記者歸來]新聞是推動社會的杠桿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3: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040d8e91e1734152aea2ba368731c70c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歸來】:各位觀眾朋友你好,您現在收看到的是中國網絡電視臺新聞社區中心《記者歸來》欄目,我是主持人汪昂。從記者到總編輯,從新聞把關人到媒體管理者,27年的從業經驗,使他冷靜、執著,也引發了他關於新聞理想、新聞報道模式以及框架結構,包括報業運作模式深層次的思考。今天我們專訪《北京青年報》總編輯張雅賓,歡迎您。請您首先跟各位網友打一個招呼。
      【張雅賓】: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長時間沒有在網上跟大家見面了,今天有一個機會能夠一起談一談很高興。
      【記者歸來】:張老師,我們知道您是北大畢業的,前兩天二套的主持人王凱,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一篇微博,涉及到北京大學校園宣傳片和耶魯大學校園宣傳片,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熱議,您覺得北大對您的影響是什麼,您怎麼評價您的母校?
      【張雅賓】:説起母校來,話就很多了。我覺得在北大商學的這幾年,確實是我人生很重大的一個轉折,我們這一代年紀比較大,另外過去經歷時間比較長,我從插隊的農村,能從地頭上走上一個新的人生道路,完全是因為進入了北大,這樣一個很大的轉換。這個學校我四年讀書,給了我很好思維方式。
首先北大教給人獨立思考能力,網絡上也有段子,不同的學校,北大的學生還有清華等其它學校學生不同的地方,上來就説北大學生容易質疑,一個事沒做先看對不對,對北大學生一種諷刺,也是很有意思。不管怎麼説,獨立思考還是給了我們很重要的思想方式、思想框架,做新聞工作更加重要。
      【記者歸來】:什麼讓您當時在大學的時候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新聞理想,您的理想在大學的時候是什麼,為何説畢業之後從事到新聞行業?
      【張雅賓】:願意做新聞來説,開始是盲目的,那個時候考學,我在農村裏插隊,這麼多年也沒有報考大學,學校應該有什麼專業,應該有什麼戲,應該怎麼報考,自己並沒有自覺的主張或者認識。完全在一個前輩的老師、叔叔這樣的引領下,學新聞怎麼怎麼樣,那個時候也覺得新聞很重要。因為我們上大學,正好文革結束,文革當中大家都知道,其實新聞對於推動整個文革進程和發展起到很大作用,儘管這種作用可能很多情況下都是負面的,影響力和作用還是很明顯的,所以我們還是覺得新聞很重要。但是對於新聞具體做什麼不太知道,上學之後,一個是讀書,一個是跟著老師來學習,特別重要的是那個時候撥亂反正,可以説是翻天覆地的時代,那個時代新聞發揮得作用比過去很多時候都強得多。我們感覺到新聞可以這麼做,利用這樣一個工具撥亂反正、思想解放,在推動改革開放上有這樣的作用,我們覺得這確實是很好的途徑。那個時候自己慢慢樹立新聞理想,一定要沿著這樣一個新聞理想走下去。通過新聞這樣一個工具、杠桿,推動整個社會前進。
      【記者歸來】:我真的覺得您跟咱們現在這一代中流砥柱的媒體從業人員是一個特點,通過在新聞戰線上摸爬滾打,從記者到總編輯,從媒體的把關者到媒體管理者,現在已經是報業集團了,整個一路走下去,回首您覺得對您影響比較深刻的幾件事情是什麼?能不能今天談一談?
      【張雅賓】:如果説起來,當然回想起來看,其實當記者很重要的是很多歷史關注點的東西影響比較大。我畢業以後進入《北京日報》,多年從事政治新聞、法制新聞報道,很多重大問題很深刻。比如像農業改革,聯産承包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後來連續發生幾次學生運動,再到後來的1989年風波,以及後來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在很多這樣的歷史關頭,儘管推動著歷史進程向前發展是多種社會力量,但是這個過程中新聞、媒體還是有它自己的獨特的發揮作用的條件跟舞臺。所以在這些地方逐漸、逐漸開始形成了我們自己對報道的一些理解。
今天情況不同了,今天的情況在現在這個社會情況下,其實可能有更多的因素,我認為可能是在弱化著新聞從業者的新聞理想。前兩天,我們77級同學回到北大、人大,跟人大新聞系教授一起慶祝或者叫做紀念畢業30週年,走出校門。因為人特別多,回去的同學特別多,不可能每個人都講太長時間的話,所以每個人都從提問的筐子裏,每個人撿一個問題來回答。結果我抓到的問題是,問我現在對青年新聞學院的學生有什麼話要説,我説我可以説一個忠告,可以説一個感受,我的忠告就是在現在不管這個社會上有多少誘惑,新聞學系的學生還是應該秉持自己的新聞理想,因為如何丟掉了新聞理想,新聞工作就會變成一種很危險的工作。我還有一個感受,對不起,這個很消極,在現在來説,我覺得新聞工作真不是人幹的,真是很難幹。為什麼?總是覺得跟社會的需求、跟人民大眾的這種要求來説,自己做的總是不夠,所以我説它給我帶來的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也可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它給我帶來的痛苦遠大於給我帶來的愉快跟快樂,當然這個完全是從非常哲學上的層次來説的,這樣一個意思。
      【記者歸來】:確實跟這個時代有非常大的影響,包括現在也是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時代下,我們知道美國人的讀者是全球視角,您覺得咱們的報業、紙質媒體、雜誌應該引導讀者以什麼樣的視角閱讀,或者應該培養什麼閱讀習慣?
      【張雅賓】:美國讀者常常從全球角度看新聞,我早幾年到美國曾經做過一個月的國際訪問,在相當大層面上也考察了美國讀者的狀態,在很多城市,包括一些地方新聞報紙上發現一些現象,常常把國際新聞放在第一版,而且做重頭處理。這樣逐漸、逐漸地引導,美國好像有全球市場,他覺得他是世界公民,無論在伊拉克、伊朗、以色列任何一個地方發生問題,他必須要關心,必須要表達態度的這樣一種新聞,當然這個肯定跟報紙的引導是有關的。首先還是一種社會狀態,美國的那種大國意識,他自己的那種全球責任意識,好像就在做這樣的引領,中國的讀者看報紙,目前還是更多的從中國的視角,更多讀者還是關心中國是不是崛起,我們自己的社會問題,經濟發展速度等等,從這樣一個角度來關注新聞的。再往小,甚至城市發生什麼,有沒有天災人禍等等這樣的問題,其實這樣的視角也不錯。但是隨著現在整個全球一體化,隨著中國國力的一種發展,我們也應該逐漸、逐漸地引導中國讀者更加關注國際問題,更加關注世界的變化。要説閱讀習慣,這個就很難講了,現在我更多的認為他是選擇性的閱讀習慣。
      【記者歸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件事情。
      【張雅賓】:你自己更關心什麼應該從新聞獲取什麼。
      【記者歸來】:《北京青年報》伴隨我度過大學時光,我也是你們的讀者之一,我的閱讀習慣比較喜歡看評論,我們知道《北京青年報》評論寫得非常好。您是怎麼樣堅持,有時候評論很困難,因為涉及到可讀性,在中國做新聞,有時候需要一些正面的宣傳和引導,怎麼來拿捏它們之間的尺度,您覺得可讀性和宣傳性之間的一種聯絡是什麼?
      【張雅賓】:我們確實非常重視評論,《北京青年報》的評論從最早一開始搞每日社評開始,一直到現在每天都出版一個整版的評論,我們確實很重視。基於這樣一個認識,媒體責任在報道上通過兩個方式來體現,一個是應該告訴讀者過去24小時發生了什麼,未來24小時有可能發生什麼,要把世界的態勢應該告訴我們的讀者。第二,我們應該引導讀者去正確地認識世界,正確地認識客觀事務,這樣一種認識單純憑新聞報道本身就不行了,所以這樣的話我們的編者、評論員要站出來説話,告訴讀者我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我這樣看待這個問題,對你有沒有啟示、啟發,因為有這樣的使命,所以我們覺得評論確實非常重要。重要從兩方面來説,不是你自己覺得重要就重要,還是看讀者的需求。現在讀者反饋來説,我們評論版閱讀力是前沿。
      【記者歸來】:據我所知有11年曆史,為什麼一直在堅持?
      【張雅賓】:這個東西是一個某種程度上更能夠直接表達我們觀念的東西,也可能是能更加深刻影響讀者的一個東西,所以我們始終在做這樣一個評論。
      【記者歸來】:據我所知,我們很多的記者寫了很多的文章,在社會上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力,比如説2007年《王朔可以隨性 媒體不可隨便》,在媒體上産生的影響可想而知,那個時候大家可以查一下新聞。您覺得我們在報道的形式和內容上目前存在哪些問題,以後探索的方向又是什麼,切入點又是哪些?
      【張雅賓】:其實我們關於很多報道,其實在社會上確實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你剛才講的是評論,這樣一個評論産生完了之後,因為涉及到當時王朔在鳳凰衛視上的表現,所以鳳凰衛視把我們的評論員專門請去,大家一塊做期節目,怎麼看待現在這個現象,怎麼樣來做?這樣使我們的文章評論影響更擴散了,更大了。其實不光這樣,我們有些評論涉及到國家某個部委工作,寫完了之後,人家專門給我們寫來信,表示感謝。認為這樣一個評論,對他們指導工作很有價值。還有的更逗,甚至把我們評論員的文章作為內部文件下發下去,要求整個系統要學習,要從中來借鑒、指導等等。不光是這樣,其實還有很多更大的專題報道,我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説我們關於房地産價格報道,關於有些開發商把房屋做重復貸款,到銀行套出貸款,關於這樣揭露性報道,也給當時很多受害人很大支持,給我們送錦旗,然後跑到報社找編輯、記者座談,産生很大的社會影響。這個現象其實在報紙是經常發生。
      【記者歸來】:我經常在地鐵上看到這樣的場景,上班族很早擠上地鐵參加一天的工作,路上時間很長,來回換乘,他們閱讀習慣拿手機或者新媒體終端、現在的互聯網媒體等等,大家事關在改變,您剛才談到時勢造英雄,現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家都是自媒體時代,報紙跟新媒體結合,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
      【張雅賓】:這確實是很大的題目,這也是經常現在被問及到的一個問題,整個從人類發展進程來看,傳播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求,傳播形態應該隨著歷史的變遷而變化。今天因為有了很多新技術,所以有很多新媒體、新的閱讀方式都産生了,我認為這個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點我認為什麼樣的閱讀方式或者什麼樣傳播方式能夠最終沉澱下來,作為人們溝通交流基本傳播方式,這個還需要歷史長河的檢驗。至少現在來看,書籍完完全全被保留下來,報紙包括以後來發明的廣播電視都是這樣,現在新媒體也是這樣。
我注意到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説現在新媒體發展非常迅速,有人提出來大有取代傳統閱讀方式、傳播方式的一種可能,我也注意到新的傳播方式,自己還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下,這種傳播方式也常常被調整,就以互聯網和移動媒體來説,可能前幾年創造這個方式,很快到過幾年就不行了,原來我們還認為一個最快的閱讀方式,就是大家到網絡上,到新聞門戶網站上閱讀新聞,現在很快被微博其它方式所取代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被固化下來,這個還要看發展,這是從傳播形式上來説,那麼我更重視,我是覺得還是傳播內容是第一位,現在這個方式,我認為已經從能夠固化下來成為人們日常傳播形態的東西,都是一種能夠被加工,能夠被選擇,能夠在整個浩海一樣新聞信息裏,能夠被突出出來的東西,有這樣職能傳播方式才能留下來。這是因為人們傳播方式,第一追求要知曉、了解,其二追求方便,方便他攝取、閱讀,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新聞工作者對內容的加工、選擇、篩選,乃至於最後重新包裝,其實對讀者的接受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歸來】:其實還是總結您的話就是什麼渠道、傳播方式,其實都是表面化一些。
      【張雅賓】:工具性。
      【記者歸來】:實際上還是內容為王,還是注重內容的創新。
      【張雅賓】:對,內容。説白了還有內容適合形式的問題,這種傳播內容不適合傳播形式也會産生變異,所以我們還是要堅持把新聞內容做好,但是現在時代給我們的要求是什麼?不想誰能替代誰,新媒體能替代報紙,其實這個不是需要憂慮的,更重要報紙加工出來的東西,應該適應多種形態傳播的,既適應紙媒體的傳播,同時也能適應電子時代,新的移動互聯網傳播形態來傳播,這樣才是最理想。
      【記者歸來】:其實看現在中國,創新大家都在談,包括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成果,跟我們的創新機制、包括現在科學發展觀,以及大家的理念的解放是有關係的,作為媒體來講,創新顯得也是尤為重要,您剛才也是談到內容為王,您覺得在創新方面,我們要去追尋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呢?
      【張雅賓】:這個創新,我是覺得我們作為報紙,特別是《北京青年報》一直以來有自己的創新追求的,其實這些年的發展,《北京青年報》大概從1949年開始算,是很長時間的報紙了。其實我們最近的發展是最近的30年,從我們第三次復刊以後,走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即使看這些年,實際上也是不斷地創新的結果,在辦報方式上、傳播方式上也是這樣。今天很多方式都是已經被認為是很常態了,其實當年《北京青年報》能夠把一個演員、把一個文藝人物弄一個大頭像放到報紙上,通篇整個一個版就報道他一個人,在當時這是很大的一個創新,所以引起了轟動性的效應。
    這些年來,我們走過了很長的道路。比如説當新聞的傳播自由度還沒有那麼高的時候,我們只能搞一些自己的選題來做,這樣形成了《北京青年報》以週刊式的報道為主的方式。後來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整個新聞事業的進步,新聞傳播變得越來越常態了,這個時候我們及時地向日報化來轉變,來強調對新聞的全覆蓋,強調對新聞的全面報道,這個時候我們走上了這個道路,近期我們也看到,因為現在社會現象越來越複雜,應該必須得深刻地來報道跟發言,所以我們近期又有了一個新的新聞的業務方向,我們決定在未來的報紙上解決現在報紙同質化的情況嚴重的狀況,我們將以自己獨特的選題深度報道為主,帶給讀者更多的東西。
      【記者歸來】:做出自己的風格,做出自己的特點。
      【張雅賓】:對,將來在選題上,我們更加要自己的獨創性,我們要告訴讀者你現在應該關心什麼東西,而不是現在整個發生了什麼事,所有媒體報一個東西。
      【記者歸來】:不是像互聯網那樣碎片化處理。
      【張雅賓】:互聯網信息非常好,但是上去之後不知道看什麼好,讀者沒有時間分析今天哪個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事件,這個工作應該由我們的編輯來做,今後爭取讓讀者每天、每週都能有一個重要選題看到,這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歸來】:剛才談到業務素養、業務內容上創新,其實我們知道運營模式上《北京青年報》有自己的探索,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報》控股的北京傳媒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媒體,與境外媒體進行競爭,如何來競爭,您覺得《北京青年報》的競爭力在哪?
      【張雅賓】:我覺得經營上整個報社運轉上需要不斷地創新,這些年來,特別是十多年以前,我們在經營上還是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及時抓住了很多歷史機遇,特別是新技術發展,我們特別在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特別是在房地産、電子産品、汽車等等大的産業領域發展的時候及時抓住了,所以我們獲得了很高的廣告份額,因此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到香港上市,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首先我們必須得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自己,然後才能把自己打造得很強盛,來應對競爭。另外我們也參與到整個國際競爭當中去,現在要説《北京青年報》這麼多年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核心價值是什麼?可以説這麼幾點:
    第一,它在自己的過去辦報過程中、競爭中創造出來一種不斷地創新的業務追求,我們始終是以引領潮流、引領潮頭、站在潮頭這樣一個精神來激勵自己,始終要努力往前進。在這樣一個影響下,我們在整個中國新聞界、全國確實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做法在過去引領了業界,比如説報紙形態,濃眉大眼的版式方式,後來曾經有很多外地報紙,直接拿來學習跟拷貝的,這是它自己的影響。第二,形成品牌價值,《北京青年報》確實具有品牌了,我們雖然是北京市的報紙、雖然是地方性報紙,這一點可以説,在地方報紙裏我們是一傢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報紙,這樣一種品牌,現在很多讀者説出來,《北京青年報》我們很喜歡,我們很願意讀,或者我們隨著這張報紙共同成長起來的等等這樣的,我覺得這種品牌價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歸來】:接下來咱們不妨把談話深化一下,我們最近在做一個專題,叫做媒體在中國的影響力,您覺得媒體現在作為報紙在中國進程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張雅賓】:我覺得這又是一個大問題,怎麼評價媒體在中國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作用,進步過程中,媒體作用是強是弱?我覺得是這樣,首先我認為這個要放到歷史的長河裏去考察,遠的不説,30年來的改革開放,我認為媒體作用的變化跟他所能達到的強度、力度是空前的,我現在記得很清楚,過去《北京青年報》在報上因為批評了一個地方的公安局長,受到了很嚴厲的批評,認為這是有礙于公安隊伍形象的。今天我們看到,媒體對整個社會監督非常普遍。今天我們做的很多輿論監督,揭露社會的各種陰暗跟負面的現象,推動一個事情向著合法的方式去進展、解決,這個都是過去30年根本就不敢想象的,所以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説,今天中國社會的巨大進步有媒體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問題。當然中國始終是行政力量佔主導的社會狀態、社會體制,所以推動社會前進的各種力量當中,行政力量始終佔據在第一位的,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其它的社會力量,其它的這種社會組織,實際上他們的作用往往是比較落後的。在這樣一個以行政力量佔主導,推動前進的形態下,媒體還是能夠作為一種很存在的輿論方式,能夠為各個階層、各個團體、各方面的人群來使用,對他們成為武器,維護自己的發展,這個方面看媒體作用依然很大。當然這個作用現在理想不理想,確實還有很大的潛力應該來發覺,在我們現在這樣一個轉型時代,很多社會問題亟待得到解決情況下,媒體本來可以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所以這一點上媒體人自己也有責任。
      【記者歸來】:任重而道遠。
      【張雅賓】:我們常常檢討自己,我們做得夠不夠,我們進步得快不快,跟社會其它戰線比較起來,無論改革還是開放,人家推進得很快,新聞戰線怎麼樣,確實有很多課題需要研究、解決。
      【記者歸來】:再次感謝張總編輯今天百忙之中來到演播室跟網友朋友做一個交流,同時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

熱詞:

  • 記者歸來
  • 張雅賓
  • 新聞
  •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