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南水北調東線沿線河流水質達標率從3%升至89%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05: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的南四湖,湖面碧波盪漾,水邊蘆葦叢生,船槳劃過水面泛起潔白的浪花,不遠處幾個漁民在撒網捕魚。難以想象,9年前的南四湖,還是水草不生、魚蝦絕跡的“死湖”。南四湖治污是東線治污的一個縮影。

  南水北調東線,成敗在治污。要把一條條“醬油河”變成清水走廊,被一些專家視為“流域治污第一難”,在世界治污史上也沒有先例。

  9年攻堅,東線治污作出了流域治污典範:沿線河流COD(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85%以上,氨氮平均濃度下降92%,水質達標率從3%提高到89%。最新監測顯示,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幹線水質基本達到Ⅲ類標準。

  鐵腕關停,治污關鍵看決心

  南水北調東線,從長江下游調水到膠東半島和天津,總長1156公里。按照規劃目標,2013年,東線一期工程將全線通水。

  “南水北調會不成污水北調?”從工程開工就一直有質疑聲。

  懷疑情有可原。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分析,以東線必經的南四湖為例,它地處魯、蘇、豫、皖四省接壤之處,入湖53條河流涉及32個縣。上世紀90年代,入南四湖一些河流水質嚴重超標,有的指標甚至超標180倍。所有污水都匯到那裏,哪條河治不好,都會影響湖區水質。

  治污關鍵看決心。國務院明確南水北調“先治污後通水”。通過實施工業結構調整、城鎮污水處理、截污導流等項目,建立一體化治污體系,確保輸水幹線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按照目標任務,江蘇、山東兩省政府把治污減排任務確定為約束性指標,與調水沿線14個地市簽訂了治污目標責任書。“十一五”以來,江蘇省全面淘汰落後的化學制漿企業和低産能的酒精、澱粉生産線,累計關停沿線化工企業800多家。山東微山縣“十一五”以來,先後取締淘汰落後産能企業38家。

  給污水找“出路”。調水沿線實現了一個縣至少一座污水處理廠、一座垃圾處理廠。

  截至今年6月底,東線一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51.4億元,佔在建工程總投資的84%。目前東線治污規劃確定的426項工程已全部完成。

  工程見成效。監測顯示,今年1—4月,南水北調東線黃河以南36個控制斷面中,有32個達到了規劃目標。東線沿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率先大幅下降,幹線水質和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微山縣留莊鎮農民劉傳平説,現在水清了,草綠了,對水質敏感的小銀魚、毛刀魚又出現了。

  實施最高嚴於國標6倍多的地方排放標準

  東線治污難,難在既要“消存量”,又要“控增量”。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環保司副司長徐子愷説,專家論證,東線一期工程通水前,全線COD入河量須削減29.0萬噸,削減率82%;氨氮入河量削減2.8萬噸,削減率84%。另外,東線工程所經地區,大都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有的地方沒有入海口,污染物要全部“就地消化”。

  江蘇省融節水、治污、生態環境保護為一體,提出了“嚴格準入、節水減排、清污分流、應急保障”治污理念。

  徐州是大運河在江蘇省的最後一道關口。徐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王斌説,針對運河航運污染問題,取消散貨碼頭,市區只保留4家整裝碼頭,減少航運油污污染。

  創新水環境補償機制。自2010年起,江蘇省在南水北調沿線實施區域補償,明確重要跨境斷面的治污責任,對水質達不到目標要求的斷面,由上遊政府給予下游政府資金補償。

  山東省逐步探索出“治、用、保”系統推進的流域治污體系,2006年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嚴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排放標準,其中COD排放最高嚴於國標6倍多。

  創新生態治理。山東在南四湖開始退耕還濕、退漁還湖,種植蘆竹、杞柳等濕地作物,目前濕地面積已經達到15萬畝。山東省南水北調建管局副局長王安德説:“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經過濕地凈化,COD的去除率約為50%,總磷的去除率為60%,最終以Ⅲ類水標準排入南四湖。”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並舉,東線治污正逐步由工程治理向綜合治理轉變。

  在經濟發展與環境成本之間尋找平衡點

  在經濟發展與環境成本之間,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考驗著沿線各地政府的智慧。

  治污也要發展。老工業基地徐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5年來全市162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産,直接經濟效益11.66億元,産業結構由重變輕,層次由低變高。山東的造紙企業最多時有500多家,現在僅剩10家左右,但是産業規模卻是原來的3.5倍,利稅是原來的4倍,技術水平領先全國至少5年。

  治污並未影響發展。2002年到2011年,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22個考核斷面水質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濃度年均改善12.7%和21.2%,而沿線市縣GDP年均增長18.2%。

  治污是一個動態過程,一項長期任務。雖然東線治污取得明顯成效,但目前仍有4個考核斷面沒有穩定達標。目前東線污染結構發生新變化,農業面源污染、養殖污染、航運污染等問題凸顯。

  針對當前不能穩定達標控制單元,兩省分別制定了水質達標補充方案,納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江蘇將重點安排城鎮污水處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項目,對重點地區實行環保區域限批,2013年前再完成新增治污項目87項。山東將沿線污水處理廠全部升級到1級A標準,到2012年底徹底取消環湖人工投餌網箱、圍網養魚。

  確保一泓清水北調,南水北調東線治污還在繼續。

熱詞:

  • 治污
  • 南水北調東線
  • 河流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