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天津津南區人武部政委張明創新武裝工作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他是精武強武的“領頭雁”,在人武戰線頗有名氣;

  他是富民愛兵的“好模範”,在津沽大地享有盛譽。

  14年來,無論職務如何變化,崗位如何轉換,天津津南區人武部政委張明始終以衝鋒的姿態幹事創業,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多次被總部、軍區和天津警備區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産黨員”,被北京軍區評為“優秀旅團級主官”、“人武之星”,榮立個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

  以強烈的使命感打造新型民兵方陣

  去年初,已54周歲、還有一年就到最高任職年限的原天津漢沽區人武部部長張明因編制調整,被組織上任命到津南區人武部任政委。

  到任後,他在走訪鄉鎮、街道中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全區原有的165個行政村整合為29個城鎮社區和18個還遷社區,原有的鎮、村兵員分佈徹底改變。與城市化進程相隨而來還有産業結構和就業形式的變化。全區近60%青年在不同類型的企業務工,一部分在民營企業就業,一部分青年從事第三産業。

  面對經濟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張明和同時上任的部長蔣曉林及時提出“調整編組模式、整合兵力資源、優化佈局結構”的應對思路,把編組重點由村、鎮向新型社區、新興企業和新經濟組織轉移。將基幹民兵編組在29個城鎮社區和18個還遷社區、3個行政事業單位、5個民營企業集團及新型經濟組織,做到了編實、編強;兵員主體由普通農民、居民向社區工作人員、黨員骨幹、各類社區青年志願者拓展,全區兵員結構煥然一新。

  “心要融入,步要跟緊,才能不與時代發展脫節。”這是張明開展武裝工作的切身感悟。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能緊貼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主動跟進、積極作為、創新有為。

  1999年1月,張明從警備區機關到薊縣人武部任政委。全縣947個行政村,村村留下了他的身影。下營鎮九山頂村只有27戶人家,是個“種糧靠天收,吃糧靠救濟,鳥不落山窩,人往山外走”的自然村,張明發現村裏有獨特的旅遊資源,鼓勵民兵&&創辦農家旅遊,推出了拓展訓練場、騎馬場、坐驢車、競技賽車等特色旅遊項目,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富民工程給民兵帶來了巨大實惠,民兵工作地位也大大提升,編兵由以往的“上門找”變為 “找上門”。每年,返鄉青年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編入民兵組織,不少鄉鎮領導也積極要求建立民兵創業示範點、成立産業基地。

  以前瞻的思維練兵強兵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津南區一些農民失地失崗、住進樓房,萬人社區驟然增多;天津海河教育園區建成,數萬名大學生入駐;經濟快速發展,外來人口急劇攀升,增加了管理難度和不穩定因素。

  “民兵是抗災救災、防止重大疫情、維護社會穩定等突發事件行動的突擊力量。”張明説:“作為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必須知責思為,未雨綢繆,以前瞻的思維行走在‘兩場'之間練兵強兵。”

  他借助津南區推行數字城區建設的歷史性契機,通過網絡融合、系統融合和應用融合,建成了覆蓋全區的指揮網絡,實現了軍地信息共享、一體聯動;完成了集數據管理、信息查詢、信息處理、輔助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民兵應急力量數據庫。區政府投入近千萬元,按照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的要求,在人武部建成了集成軍地多種要素、具備光纖傳輸、有無線指揮通信、民兵常態管理等功能配套的軍地一體化指揮平臺,實現了轄區內各種應急力量間的互聯互通和集中指揮。配備了以中、小型指揮車為載體的移動指揮平臺,通過單兵背負站、小型指揮車、中型指揮車逐步前伸、有效接力,實現指揮各要素間的無縫鏈結。

  記者在人武部軍地聯合指揮中心看到,數百個城市社會管理信息終端實時顯現當地社情、天情、水情、交通及重點目標動態畫面,提高了軍地聯合處置突發事件效能。

  張明和“一班人”還針對津南區的實際,按照“一種編制多種任務、一種任務多種力量”的多樣化建設思路,採取應急分隊拓展任務,專業分隊拓展功能的方法,對兩支重點應急分隊賦予反恐維穩、抗震救災、防汛搶險、森林滅火等4項任務,29支專業救援分隊兼顧災害搶險救援任務,形成了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力量體系。

  以如火的激情推動武裝工作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民兵武裝工作必須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機融合起來,才能贏得理解、得到支持。” 張明説。

  近年來,“當兵冷、徵兵難”在全國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津南區也不例外。張明在調研中發現,國防教育機制不健全、全民國防意識淡化也是重要原因。他依託小站練兵園等特色陣地和資源,積極推進國防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從駐區部隊、高等院校、軍隊離退休幹部中聘請了26名國防教育義務宣講員,僅去年就深入基層宣講60余場,受教育者達10多萬人。同時,還充分運用兵員管理系統群發短信,擴大了國防教育的覆蓋面。

  在深化國防教育的基礎上,人武部還堅持政府行為與社會行為相結合,制定出臺《退役士兵優撫安置辦法》,大幅度提高義務兵優待金標準和就業補助標準,對榮立二等功以上和三級以上士官的退役戰士由政府指令性擇優安置,激發了適齡青年的參軍熱情。

  民兵工作只有順勢而為才能保持活力。作為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沽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許多農民進城面臨“雙失”(失業、失地)。張明向有關部門提出,在茶淀中心鎮創辦新市民學校。如今已建成了3所集就業培訓、素質教育、社會服務、文體健身、信息宣傳、基地實踐為一體的“新市民學校”,引導城鎮化農民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就業創業、履行公益義務,向新型市民轉變,解決了長遠生計問題,同時也為民兵組織轉型、投身經濟建設、練就過硬隊伍搭建了舞臺,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在末端的有效落實。

熱詞:

  • 軍地一體化
  • 國防教育
  • 兵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