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時期基層宣傳幹部的好榜樣 周恩義先進事跡調查報告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8日 17: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他紮根基層,服務百姓,是樂於奉獻的好榜樣

  周恩義常説:“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他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只講奉獻,不圖回報。他每年都抽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到基層搞調研,聯絡群眾,準確把握群眾期待,努力實現群眾願望,從群眾中汲取智慧、獲得力量,在群眾中樹立起新時期基層宣傳幹部的良好形象。

  1994年冬天,周恩義騎著自行車到裴家村調研,發現村支書裴昌學愁眉苦臉,連忙問起原因。裴昌學説:“農村水稻豐收了,可農民家中的大米卻賣不出去。這麼多糧食老在家裏堆著換不回來錢,老百姓都沒心思過年,我這個支書束手無策,著急上火啊。”周恩義當場表態:“老百姓是咱們的衣食父母,百姓的事就是我們幹部的事。放心吧,我來想辦法。”説完,他騎上破舊的自行車,頂著寒風跑了4次郵局,向他在部隊時的駐地內蒙古巴林右旗巴林石礦、美術公司等單位連發9封電報,請老朋友幫忙。最後一封電報拍過去第5天,兩台大挂車急匆匆開進了村,村民的12萬公斤大米以每斤高於市場2分錢的價格賣了出去。村民們喜出望外,交口稱讚:“周部長可幫了我們大忙了。”“周恩義是咱百姓的貼心人”。

  趙家村是個特殊的村落,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它成了“城中村”。城市在長大,耕地在減少,村民要變成市民,出路在何方?1993年,周恩義主動來到趙家村蹲點,經過週密的調查研究,根據趙家村的實際,結合發達地區經驗,給村裏出了三條計:“發展路邊經濟帶,引領農民包商網,轉移剩餘勞動力。”接著又結合華西村經驗,提出建設“趙家新村”。這幾條計策,在上世紀90年代初,可謂驚人之語。在他的鼓勵下,支書崔再仁、主任張國榮帶領村民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幾年時間,建起聞名遐邇的“瀚新花園”,率先進入全市第一批小康村、第一批文明村行列,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現在趙家村有事,村民第一個想到的還是他們的“高參”周恩義。

  周恩義曾先後與3個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東躍村的朱景武因腸道疾病做過大手術,體弱多病,喪失勞動能力。全家一貧如洗,住在別人家的倉庫裏。周恩義就自己掏腰包拿出三千元錢,協調鄉黨委、政府和村裏給予幫助,為朱家蓋上了新房。然後又給他們出主意,協調區民政部門出資,幫助朱家辦起建材店,過上好日子。朱景武致富後,總想請周恩義吃頓飯或是送點東西表達謝意,都被周恩義謝絕了。後來,朱景武想到了一個“報恩”的辦法:請周恩義給他找個貧困戶。他説:“您幫我們脫了貧,我們也要幫助幫助別人。”

  2012年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九,大年之日,陳屯村的大街小巷鞭炮聲此起彼伏,周恩義帶著兒子周雷、兒媳張放和7歲的孫子周煒強,抬著大米、豆油、黃花魚,拿著乾果、糖果、對聯,來到他的幫扶對子、72歲的張素蘭家,一家人歡歡喜喜地貼上對聯後,周恩義照舊送給張大姐500元錢。張大姐説:“老周啊,你都退休了,就別來了。”周恩義把兒子、孫子拉到她跟前,誠懇地説:“大姐,我人雖然退休了,但是扶貧的責任不能退。等到有一天我走不動了,我的兒子、孫子會接著照顧您。”

熱詞:

  • 新時期
  • 基層宣傳幹部
  • 好榜樣
  • 周恩義
  • 先進事跡
  •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