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外經貿廳長公選臺前幕後:曬成績能力家産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6日 1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曬成績、曬能力、曬家産,讓每個考察對象都成了“透明人”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孔博 毛一竹

  雖然已不是第一次參加公選,但是站在“公推比選”的演講臺上,面對台下140名評委的“大場面”,抽中“二號簽”的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蔡允革還是有點手心冒汗。

  臺上的他並不知道,這些評委是用人單位廣東省外經貿廳機關的全體幹部和直屬單位的班子成員,他們認真地傾聽、打分,尋找著心目中最優秀的廳長。

  3月6日,廣東省“公推比選”省外經貿廳廳長進入關鍵性的“6進3”環節,成功入選的3人將成為組織考察對象。按照比選規則,每人要登臺演講15分鐘,闖過三道關:英語自我介紹,談如何做好外經貿廳長,根據自己的調研報告回答考官的靈活提問。

  憑藉留學英國和曾在外資銀行工作的經歷,蔡允革用一口標準的英語完成了自我介紹,闖過第一關。他認為,具備良好的英語聽説讀寫能力,熟悉外經貿情況,具有國際視野是自己做好外經貿廳長最大的優勢。

  對另一名候選人廣州市南沙區常務副區長孫雷來説,演講臺上的PK,是繼東莞調研後的第二場“硬仗”。孫雷説,他寫的調研報告《穩定存量創新增量——實現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堪比博士論文,7小時寫出1萬多字,反復修改刪到3200多字,但臺上短短幾分鐘,要展現報告中豐富的內容並不容易。

  比選緊張有序地進行。演講中,不時有監督員舉起“還有十分鐘、五分鐘”的牌子,提醒人選把握時間。由廣東省黨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省紀委和省委組織部的5名工作人員組成監督小組,坐在會議室一側,全程監督比選過程。“6進3”結束後,蔡允革、孫雷、郭元強被確定為考察對象。

  今年2月起,廣東省委組織部向全省發出通知,決定採用“公推比選”的方式在全省範圍內公開選拔省外經貿廳長人選。這是廣東首次拿出省政府組成部門正職進行公開選拔,也是首次採用“公推比選”方式選拔幹部。

  3月底,經過近一個月的層層比選,原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書記郭元強脫穎而出,並在4月初接任廣東省外經貿廳長。

  公選“一推四比”

  廣東省委組織部介紹,此次拿出省外經貿廳長的職位來“公推比選”,主要是考慮到廣東是全國的外貿大省,當前的外經貿形勢面臨巨大考驗,選出一名懂外貿、懂外語、業務能力強的外經貿廳長,對於應對複雜的外貿形勢十分重要。

  “公推比選”分為“一推四比”五個環節,即採用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結合的方式推薦報名,綜合運用個別面談比選、能力測試比選、實地調研和面試比選、組織考察比選。

  與以往採用“排除法”的遴選方式不同,比選的核心是根據崗位需要和個人素質,比較評選出一個優秀的人選。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戎鐵文解釋説,比選是通過多種方式對考察對象的任職經歷、工作表現、家庭背景等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不是“唯分數論”,也不是“腳踩西瓜皮,走到哪步算哪步”。

  根據考察程序,初始提名權在個人自薦的基礎上,由各市和省直各單位黨委(黨組)推薦1到2名人選,全省共推薦了32人,經資格審查後確定23人進入比選環節,從個別面談比選和能力測試比選的表現,確定6人進入實地調研和面試比選,再確定3人為差額考察對象;最後根據3人考察情況,提出2名建議人選,提交省委組織部部務會差額票決,確定一名擬任人選報省委審批。

  為避免只見考分不見人,在個別面談比選和能力測試比選環節,由省委組織部、省外經貿廳有關領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專家等6人組成的評委組,全面考核人選的外語、外貿知識水平和反應能力;實地調研組織人選到東莞市圍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玉妹,還當面聽取了候選人對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看法,考察其帶班子的能力。

  廣東省委組織部副廳級組織員鄭軻説,在比選環節實行全程差額,讓每個環節、每個評價要素都發揮作用,避免了某一環節起決定作用而其他環節“空轉”的問題。

  “這次選人不是誰會書面考試就用誰,”第一次參加公選的孫雷説,“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外貿知識和外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沒有時間準備,也沒有辦法準備。”

  得知評委中有省外經貿廳的幹部,頗感意外的蔡允革説:“接受未來工作單位的評價很重要,他們也希望選出能帶領他們幹好工作的人,確保了用人單位幹部對新上任負責人的發言權。”郭元強認為,這一環節的設計對被選拔的幹部是考驗和挑戰,既增加了比選的透明度,也擴大了民主的參與度。

  考察對象變成“透明人”

  廣東省委組織部介紹,為把幹部考察準、考察實,廣東在“公推比選”中通過制度設計擴大民主範圍,強化民主評議,深化民主監督,提高選人用人的準確度和公信力。除了撰寫調研報告和演講臺上公開PK的“曬能力”環節之外,參加“公推比選”的候選人還要公開其在原單位的工作成績和詳細家産。“曬成績、曬能力、曬家産”的“三曬”環節,更讓每個考察對象都成為“透明人”。

  進入組織考察比選後,考察對象要在原工作單位“曬成績”,交出近3年工作的成績單。孫雷告訴記者,考察對象採取“一事一條”的方式,書面列舉近3年來所做的主要工作,將成績單在考察對象所在單位進行公示,並召開幹部大會評議其工作績效,“自己的工作成績寫出來給身邊的同事看,不敢吹牛皮、注水分”。

  考察之中還要“曬家産”,考察對象須如實填寫《廉政報告表》。記者在報告表上看到,填寫內容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子女的全年收入、儲蓄存款、擁有房産等家庭財産情況,配偶及子女的投資經商情況及幹部本人的廉潔自律情況。考察組在個別談話時向談話對象公開相關內容,聽取對所填寫內容的意見,對反映所填內容不真實的,要重點進行核實。

  蔡允革説,“曬家産”就是讓自己成了“透明人”,接受幹部群眾的監督。“我們必須如實填寫,否則同事要反映不實情況”。郭元強説,填寫廉政報告的內容細化到持有的股票,有沒有接受過別人的禮金券等,這些都要向考察談話對象公開,誰也不敢不如實填寫。

  鄭軻説,“公推比選”通過三“曬”,一方面確保了程序公開、公正,另一方面提高了民主的質量,讓幹部對考察對象的評價具體化,能力是否勝任、情況是否真實,都由一定範圍內的幹部予以評價,防止民主“走過場”。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吳克昌教授認為,在考察中增加“曬成績”、“曬家産”的環節,表明組織部門由過去單純注重在幹部選任中發展民主,向民主和科學並重轉變;由單純注重知識考試,向德識、才學考察並重轉變,使幹部選任真正實現“人適其位、位得其人”。

  “標桿效應”待深化

  本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參加此次“公推比選”的幹部中,有不少人已是數次登上公選PK臺。最後勝出的郭元強正是其中一員。他向記者坦言:“從技術型幹部到管理型幹部,我的成長伴隨著廣東省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創新,是廣東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

  早在2003年,時任深圳市科學技術局(知識産權局)局長助理的郭元強,就在廣東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幹部的競選中,成為了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2008年,廣東面向全國公開選拔100名優秀年輕廳、處級幹部,入選的郭元強又走上地方領導崗位,擔任茂名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記者在廣東省委組織部和廣東省外經貿廳採訪了解到,郭元強接任外經貿廳長以來,其工作能力、工作作風受到了幹部的普遍認可,其他考察對象也對“公推比選”的結果表示認同。

  郭元強等人通過公選逐漸走上領導崗位的經歷,也反映出多年來廣東省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進程。2008年,廣東省委樹立“圍繞科學發展觀選人用人”、“讓善於科學發展的人上”等用人導向,組織實施“雙百”領導幹部人才計劃,通過公推公選、聯合公選等方式,分別在本省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拔了100余名,面向全國公開選拔了100名廳、處級幹部。

  受訪專家認為,一次次公選,不僅選拔出一批優秀的領導幹部,在幹部隊伍中也形成了明顯的“標桿效應”。廣東省物價局副科級幹部宛丹説:“通過公選讓更多想幹事、能幹事的人有舞臺,對普通公務員來説是一種激勵,在基層營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圍。”

  從“雙百工程”到“公推比選”,歷次公選的寶貴經驗使選人用人機制逐漸完善。李玉妹説,“公推比選”的核心是更重視選人制度的內涵改革,提高選拔幹部任用的民主質量,既強調過程規範嚴謹、公平公正,又注重優質高效、社會公認,做到科學性和民主性的更好結合,目的是拓寬選人視野,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吳克昌認為,“公推比選”通過個別面談、能力測試和實地調研等突出能力考察的環節,提高了選人用人的科學性,並通過“曬能力、曬成績、曬家産”等環節擴大了選人用人中民主評價的分量,提高了公信力。這種選拔幹部的方式,對於選拔專業素質要求較高的政府職能部門“一把手”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

熱詞:

  • 廣東
  • 外經貿廳
  • 公選
  • 家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