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光明日報:從成功經驗看堅持中國道路的自覺自信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3日 15: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新途徑。它反映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要求,也體現著人類文明進步的趨勢和走向。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進步,我們黨和人民對堅持這條道路有了前所未有的自覺自信。這種自覺自信,來自於理論上的不斷創新和成熟,來自於全黨全社會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來自於社會主義體制的不斷更新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也來自於黨的政治優勢的充分發揮。

  一、以理論創新引領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我們黨開創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和基礎。我們黨是一個由科學理論孕育催生、用科學理論武裝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以實際問題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的運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創造性地回答實踐和時代提出的新問題,用新的理論成果引領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我們黨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我們黨獲得實踐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

  解決實際問題,是理論創新的根本任務,也是理論創新能夠引領社會發展進步的意義所在。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始終是圍繞著中國問題展開的。面對當代中國問題,走新路的強烈意識,促使著我們黨的理論不斷向前發展;不斷探索解答新問題,體現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獨特價值。“走新路、説新話”,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在新時期實踐探索和理論創造的特點。就當代中國問題來説,聚焦在一點上,就是加快發展,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強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我們黨探索解答當代中國問題過程中形成的基本認識、基本思路。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從根本上、宏觀上解決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些重大原則問題,明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遵循、戰略步驟和宏偉藍圖。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逐步展開,必然又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進行新的探索解答。事業不間斷、不停滯,理論必然要有新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相繼形成,進一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中的新問題。這些回答,既體現了對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上的不斷深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雖説各有其階段性的特點,理論觀點也各有其側重,但卻從整體上構成了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套話語體系。有了理論上不斷發展和成熟,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有了日益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理論創新是在實踐基礎上推進的,也是在不斷總結經驗中實現的。尊重歷史,立足於現實,從總結經驗中形成新的理論觀點、作出新的理論判斷,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不斷總結經驗,有利於繼承前人、突破陳規,避免重走前人走過的彎路,也有利於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加深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而把握社會發展的方向。我們黨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作出的新判斷,提出的新觀點,許多都是從總結經驗中而來的。通過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經驗,尤其是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不僅使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具有了深厚的歷史感和時代感,也使我們黨和人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在當代中國,走老路沒有前途,走邪路只能會導致災難的産生,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強國富民的正確選擇。

  我們黨對當代中國問題的探索解答,不是封閉孤立地進行的,而是把當代中國問題置於當今世界大局中去思考,與世界問題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相聯絡,其中許多觀點和判斷,既是對中國問題的認識,也是對人類社會共性問題的回應。這樣的理論視野,使我們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寬廣的眼界,也有了橫向的客觀比較。無論從人類歷史的進程來看,還是從當今世界發展的基本態勢來説,人類社會共同進步的追求可以通過不同的文明來表達,各國人民的美好生活理想可以通過不同的發展道路來實現。由於各國歷史條件和文化傳統不同,在走向文明進步過程中,必然會選擇不同的發展道路,産生不同的價值觀念。正是這些不同發展道路和價值觀念的存在,構成了當今世界的多樣性,體現出了人類文明進步過程的多樣性。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可以成為普世樣板,也沒有哪個國家的價值觀念可以成為其他國家必須遵循的準則。這樣一種深刻認識,強化著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自信。

  二、用共同理想信念團結人民、凝聚力量

  道路是達到目標的途徑,也是實現理想的過程。理想是道路的明確指向,信念是道路的精神支撐。對一個國家來説,堅持走好一條道路,就必須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形成共同的命運,産生共同的責任,才能實現政黨和人民的團結。這種理想信念越能充分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越能反映人民的願望,就越能為整個社會所認同和接受,就越能成為政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基礎。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團結人民、凝聚社會力量,這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經驗,也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優勢體現。

  在當代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是實現黨和人民在政治上、道義上和精神上團結一致的重要基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是中國的惟一齣路,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是人民的共同期盼。從現實的情況來説,實現公平正義、走向共同富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實現個人幸福、體現個人價值是每個社會成員的合理願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確立,把社會主義發展與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緊密聯絡在一起,把現代化的實現與人民共同富裕緊密聯絡在一起,把國家強盛與個人幸福緊密聯絡在一起。這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承接了整個民族的願望,也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的意志和主張。在明確這個共同理想的同時,我們黨從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把理想目標的實現階段化、具體化,確立了相互銜接的目標體系,這就是:從擺脫貧困、解決溫飽開始,到初步達到小康,再到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再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的目標體系,貼近現實,貼近人們的感受和願望,因而也就更能鼓舞人心,更有助於凝聚社會力量,增強人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所以能團結人民、凝聚力量,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共同理想蘊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與愛國主義精神的高度統一。這樣一種既符合社會發展方向,又蘊含深厚民族情感的理想,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和認同性,它可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可以使不同信仰、不同價值追求的人能夠共同致力於國家強盛、人民富裕、民族復興的事業。在這樣的共同理想下,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現代化建設、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用自己雙手創造美好家園的思想和精神,都會得到充分的尊重、鼓勵和支持,並形成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建設局面,使社會發展和進步獲得持續不斷的推動力量。

  任何一種理想信念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存在形式,而作為一種道路指向和支撐的理想信念,不僅要深入人心,還要能夠直接轉化為人們的實踐活動,並使理想的踐行和道路的堅持成為一體化的過程。在當代中國,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感覺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號召力量,都能感受到這一共同理想正在持續地轉化為億萬群眾的實踐活動,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面貌。這種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激勵著我們黨和人民按照既定目標努力前行,也支撐著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能夠經受住各種壓力和考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成就,給中國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地位,也給中國人民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這也是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自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在改革開放中更新體制完善制度

  體制的更新和制度的完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在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拓展的保障。在改革開放中更新體制、完善制度,使社會主義體制充滿活力,使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和發展,這是我們黨探索解答當代中國問題作出的重要決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隨著社會主義體制的不斷更新,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超越,也獲得了同資本主義道路相比較的優勢。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具有“改天換地”的意義。而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創新社會主義體制,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過程中,我們黨根據中國國情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同時也確立了公有制在經濟領域中的支配地位,在制度建設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點。但在社會主義建設方式上,我們主要選擇和運用了計劃經濟,並倣照蘇聯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管理體制。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來説,選擇和運用計劃經濟,建立高度集中的體制,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理論上長期説的,社會主義就是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特徵。而且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初,也確實需要一種相對集中的體制把有限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集中起來,去解決各項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這種體制也確實發揮了應有的歷史作用。但這種體制也隱含著嚴重的弊端,其主要表現是:經濟上排斥市場,政治上缺乏民主,思想文化上強求一致,社會管理上沒有法治。這些問題在短期內不一定表現得那麼明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逐步顯露出來。它們會扭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價值目標,壓制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制約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因此,隨著時代發展和條件的變化,對這種體制進行全面改革,通過體制的改革進一步完善制度,這就成為鞏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對於用高度集中的體制進行建設所帶來的問題,毛澤東和我們黨早有察覺,也曾一直努力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但由於實踐經驗不足,也由於受思想理論上的局限,始終沒有實現對蘇聯模式的突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首先是從破除計劃經濟體制開始的。從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到黨的十四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逐步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並成功地實現了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更新。這種更新,是對計劃經濟體制的超越,也是對市場經濟本身的超越,由此也打破了社會發展的封閉半封閉狀態。在進行經濟體制更新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經濟體制的更新和新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必然也促進著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這不僅極大地煥發了社會發展的活力,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有了強大的內在動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正是因為有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才擺脫了原有體制上的弊端,使制度的完善有了可靠的途徑,從而避免了傳統社會主義模式造成的發展困境以及導致的災難性後果,同時也加快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體現出了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總體佈局的具體內容。這幾個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展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特點、新趨向,也在進一步推進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

  四、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黨的領導下開創的。這條道路的開創,展現了我們黨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也展現了我們黨所具有的獨特政治優勢。這些獨特政治優勢的發揮,對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增強著人民群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我們黨作為執政黨,不僅有統一的思想基礎,有根植於人民、服務於人民的政治立場,還有善於依靠群眾、善於聯絡群眾的優良傳統,這也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早在革命時期,我們黨就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運用到黨的實踐活動中,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凝練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理念,並形成了密切聯絡群眾的優良作風。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這種群眾路線和優良傳統,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運用。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努力拓展群眾發揮才能和智慧的更大空間,不斷總結群眾的經驗,集中群眾的智慧,並以群眾的實踐作為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形成的基礎,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這種路線和傳統的實際體現。把解決關係人們切身利益的問題放在首位,維護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反映和兼顧不同的群體利益,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努力滿足人們的發展願望和多樣性的需求,並著重解決好一些人們最關心、最急迫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也是這種路線和傳統的實際體現。我們黨依靠人民群眾不斷創造事業發展的成就,而人民群眾因事業發展又不斷受益。因此,人民群眾對黨的領導也就有了真心擁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有了真心認同。

  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也是我們黨的一個傳統。面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我們黨在總結經驗、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性探索,改進了方式方法,豐富了教育內容,使思想政治工作體現了時代性,反映了規律性,增強了針對性和實效性。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注重增強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能夠回應大眾關切,解答大眾疑惑,能夠引導人們正確看待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所以在增強幹部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念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同黨的興旺發達是相輔相成的。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強大、人民富裕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高舉著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吸引了數以千萬的社會優秀成員,匯成了一支強大的政治力量。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中國共産黨自身也不斷發展和壯大。中國共産黨已擁有8000多萬黨員,並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網絡式的組織結構。除此以外,中國共産黨還通過民主黨派和社會組織團結了眾多的社會優秀成員。有這樣眾多的先進分子和社會優秀成員集中在中國共産黨內,團結在中國共産黨周圍,形成了一個步調一致的有機整體。這樣的組織優勢和隊伍優勢,是當今世界任何政黨都不具有的。這種優勢的發揮,使我們黨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具有了強大的組織力和戰鬥力。

  中國是一個多黨派的國家,除了中國共産黨以外,還有八個民主黨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各民主黨派的共同意願。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促進力量。執政黨與參政黨團結一致、和諧相處、相互促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大特點。在社會利益出現多樣化的情況下,執政黨與參政黨堅持民主協商,有利於把多種多樣的政治資源、多種多樣的社會力量有效地整合起來,也可以使多種多樣的利益訴求得到合理的疏導,避免造成社會混亂。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通過民主協商解決分歧、凝聚共識,既有利於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又有利於加強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形成和諧的政黨關係,這也有效地避免了在一些國家産生的因多黨競爭、互相傾軋而造成的政治動蕩,使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持久穩定的政治基礎。

  (執筆:秦剛)

熱詞:

  • 成功經驗
  • 中國道路
  • 自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