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週刊]本週視點 秸稈迷霧(20120616)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6日 22: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0d2899c538444b0bb37e4e2363bc3ab7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週刊):空氣污染是目前中國的大問題,説到是什麼導致空氣污染,大家會説汽車尾氣、工業超標排放等等。但是今天還要再加上個污染元兇,那就是田間地頭燒的秸稈。有這麼嚴重嗎?近半個月來,從湖北到江蘇,從河南到安徽,人們都深受秸稈焚燒之苦,武漢、南京等城市都出現嚴重的黃霧蔽日的悲慘場景。平日裏,PM2.5最高限值是每立方米75微克,但本週,很多城市超最高限值還將近10倍呢,達到每立方米700微克以上。這還了得?中國人黃皮膚是應該的,但土黃色的空氣那就太糟糕了。燒秸稈起得了這麼大作用嗎?農民為搶時間種地、不燒秸稈又能怎樣?《新聞週刊》本週視點關注“用火燒出的污染”。

   以下為節目文字實錄:

    迷霧圍城
2012年6月13日 江西出現大面積霧霾天氣
 “我現在是在高速公路上,因大霧影響已經封路”

    私家車主:整個高速都封掉了嗎
高速交警:對對對,有大霧天氣

    貨車司機:(在這邊滯留了多長時間)從昨天晚上3點鐘開始到現

    6月9日起  安徽遭遇大範圍霧霾天氣

    市民:我大約6點鐘左右從家裏出來,看見天空朦朦朧朧的,也不知道是霧氣還是什麼東西

    市民:我覺得這氣體有毒,可能對人體有害

    6月11日 湖北武漢全城突現煙霧

    武漢市環保局自動化檢測室主任 王建民:自從霧霾從1999年開展空氣質量日報以來,霧霾還沒有發現像這樣的天氣,在同等的時期,還沒發現這樣的污染狀況

    【江面上大霧瀰漫】
航道廣播:因大霧影響,請過往船隻注意安全,放慢行駛……

    解説:
本週,霧霾天氣從北向南快速推進,短短幾天內,席捲了安徽、江西、湖北等多個地區。南京的天空變成“蠟黃天”,市區能見度很差;合肥天空霧氣瀰漫,粉塵顆粒漫天;安徽頻遭霧霾天氣,其中肥西縣迎來入夏以來最大一場霧;上海持續三天污染指數超標,浦東機場大量航班延誤;四川成都變成了“霧都”,空中和路面交通受阻嚴重,自行車比賽也被迫在這一片迷霧中舉行。

    自行車賽參賽選手:就是能見度比較低,心裏和喉嚨都不是很舒服
選手:感覺有些悶,

    解説:
如此集中爆發的霧霾天氣,讓市民們很擔心。江城武漢從11日本週一開始大霧迷城,最嚴重時城區pm2.5值超過國家正常標準6倍多,能見度極低,航路運輸一度中斷。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顯示,11日是武漢市近10年來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一天。很快,坊間傳聞是化工廠爆炸,氯氣洩露,引起市民恐慌。本週二,湖北省環保廳表示,此次空氣異常排除工業污染事件,初步分析是周邊部分省份秸稈燃燒所致。

    武漢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張翠榮:一方面就是北方大面積的焚燒秸稈\\正好武漢市這幾天的天氣狀況又非常穩定,一個下沉氣流,然後擴散條件又比較差,所以就在武漢這邊沉積了。

    解説:
在江蘇、安徽等地出現的霧霾天氣中,各地環保部門無一例外地解釋稱,惡劣的天氣與大範圍焚燒秸稈有關。焚燒秸稈不僅會在短時間內造成空氣急劇污染,而且很容易與水汽形成霧霾,隨風飄逸,形成污染帶。6月9日晚上,受沿線秸稈焚燒影響,寧洛高速安徽蒙城段發生連環追尾事故,造成11人死亡,59人受傷,事發後境內多條高速公路入口因煙霧暫時封閉。12日,國家環保部發佈全國秸稈焚燒分佈遙感監測結果顯示:11日一天就發現安徽、河北、河南、江蘇、遼寧、內蒙古、山東、山西、天津等省(市)的秸稈焚燒火點503個。

    解説:
每年六月和十月,秸稈焚燒導致的大霧都會籠罩各省,而今年新實行的pm2.5監測,更是讓公眾對污染的程度有更直觀的感受。南京市環保局網站9日發佈的實時空氣質量信息顯示,當晚8時PM10指數達到478,PM2.5在PM10中佔比達90%。為重污染級別,在全國120個城市中倒數第一。12日,杭州地區Pm2.5也突破了0.150 毫克/立方米,是國家標準的兩倍,也是杭州公佈PM2.5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社科院李國祥:每當農作物收穫季節的時候,很多秸稈由於我們國家沒有充分利用,\\農民他消化不了,焚燒又帶來很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説既是新聞又是舊聞。\\如果我們不採取有效措施,這個問題可能一直會存在,有可能還會越來越嚴重。

    白岩松;   
在焚燒秸稈的旺季,人們聽到了這樣不幸的消息:在高速公路上,由於焚燒秸稈造成能見度太低,出現多車追尾事故,導致11人死亡。由此可見,火燒秸稈弄出的污染不僅可以慢性致人于死地,還可以直接立即殺人。面對如此糟糕的後果,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禁”,是“堵”,以至於每到這個時候,相關地區政府都是嚴防死守。像山東濟寧就放出狠話,一旦發現秸稈焚燒的現象,鄉鎮黨政一把手就地免職。哦?這也成了“一票否決”的項目。那麼,如此嚴厲的“禁”和“堵”為啥還不那麼好呢?

    解説:本週一,南京籠罩在一片灰黃中,陷入了當地人所説的“黃泥天”。根據監測,污染水平一度達到重度污染。南京繼成都之後,“榮登”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榜首。而在南京周圍,不少農田裏村民們正忙著焚燒秸稈。在南京六合區的八百橋鎮記者就見到了一處正在大面積秸稈焚燒。

    同期:村民 郭阿婆:每年都燒?嗯。為什麼呢?不燒這個秸稈,沒法種。沒法種是嗎 嗯,我要種稻子呢。

    解説:郭阿婆説,麥子收了種水稻就那麼幾天時間,這是農民們最忙的時候。和大多數農民一樣,郭阿婆也知道燒秸稈不好。可是又是搶收,又要搶種的,家裏的孩子又都進城打工了,她和老伴實在沒有能力來處理這些秸稈。
同期:村民  梁大爺:這麼多田你叫我怎麼搞呢麼  對不對?沒法搞  嗯,不好弄  又費錢,又費人工。

    解説:梁大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承包這120畝田,用了3萬7千5百元,今年小麥收成不好,除去柴油、人工、肥料等錢,幾乎賺不了多少。如果每天還要花錢請一個工人專門回收秸稈的話就得賠錢了。所以,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在田頭放把火。

    現場:一組燒秸稈的畫面
同期:村民:你不燒這麼多草怎麼弄
同期:村民: 上級號召不叫我們燒 實際我們農民不燒沒辦法
同期:村幹部:貓捉老鼠,我們村幹部看得了這頭,看不了那頭。

    解説:其實,禁燒秸稈的話題在中國一點都不新鮮,各級政府對這個問題也顯得非常重視,文件年年發,有些地方甚至專門成立“秸稈辦”,組成巡邏隊,但秸稈仍然年年燒。每年都週而复始的在這個季節用極端的天氣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同期:李國祥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指責也好,一把手免職也好,這都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解決它的一個辦法,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變廢為寶
解説:其實,秸稈的用途不少,加工成燃氣,飼料、用來造紙等等,在南京市江寧區,就設有很多專門的秸稈氣化站,利用秸稈為原料,生産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氣體供應。按道理説,這正是“大顯身手”的時候,可這些秸稈氣化站卻大門緊鎖。

    同期:村民:沒收,沒收過秸稈 沒收

    解説:據了解,秸稈氣化是2008年由江蘇省農林廳、財政廳&&實施的項目,總投資高達數千萬。在南京江寧區就有秸稈氣化站50家,但目前已經處於半停擺狀態,有10多家氣化站關停,主要問題就是集中在秸稈回收率較低,運營成本與收益無法平衡等方面。

    同期: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周裏社區居民:老百姓買一罐液化氣是105元,但現在一個人工是80塊錢,花80塊錢雇人到田裏收秸稈,那還不如在田裏燒。

    同期:陶蘇民 南京市江寧區農業局生態能源科副科長:收上來,再送到氣站,現在人員的工資確實比較高

    解説:由於,政府只是負責投資建造氣化站,沒有明確氣化站移交後的運營經費從哪來。一些社區為了維持氣化站運轉,每年要額外支付4萬多元的費用。高額的運作成本,低額的經濟回報,導致其入不敷出,氣化站如今只能成為一個擺設。

    同期:李國祥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項目一結束,往往資金就斷掉了,一旦資金斷掉了,地方又拿不出錢來,#市場又沒有完全成熟起來,自身的問題又沒有解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秸稈再利用的項目往往就會半途而廢。

    解説:像這樣被半途而廢的秸稈再利用項目,還有八十年代在四川地區極其普及的沼氣項目,當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合作項目結束後,這個能解決大部分秸稈的沼氣池,由於沒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缺少資金、缺少技術讓農民慢慢填平了沼氣池,又重新開始焚燒秸稈。焚燒秸稈問題看似簡單,卻成了對政府行政能力的一次考驗。

    白岩松; “禁”和“堵”也許是應該的,但誰都知道,僅僅用“禁”和“堵”,作用不會很大,還會激發幹部和百姓之間的矛盾。想想看,夏收結束,農民要搶時間種下一撥糧食,田地上堆積如山的秸稈不處理又怎麼能行?一味的禁,他們把秸稈弄哪兒去呢?對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秸稈如果有了不用燒的去處,問題不就好辦多了嗎?在今年,江蘇的睢寧也深受空氣變壞的影響。但從國家環保部的衛星遙感監測看,睢寧縣純屬是被別人害的,因為他們縣從2008年到現在,四年的時間沒發現一個火點。那好了,作為一個擁有150多萬畝農田的農業大縣,睢寧怎麼做到潔身自好的呢?

    短片三

    解説:本週,就在各地焚燒秸稈防不勝防的時候,我們在江蘇省睢寧縣看到的,卻是農民主動把秸稈送到加工廠出售。

    問:這一車拉過來多重?

    村民:一噸多。

    問:多少錢?

    村民:130多。

    問:花了多長時間弄完?

    村民:一車也就兩個多小時。

    解説:一畝地出産三五百斤秸稈,按照每噸120元的價格賣給這個加工企業,農民拿到的錢基本能抵消雇傭大型收割機的費用,再通過秸稈打捆和固化成型,企業生産的成品,最終去向就是附近的發電廠。

    問:能頂標準煤來用是吧?
睢寧某秸稈加工企業負責人:對,有一噸半可以當一噸煤了。一噸半也就五百多塊錢,普煤的話現在(一噸)都賣到800多元。

    中共睢寧縣委常委 宋慶科:目前為止,國家也沒有出臺政策對秸稈進行用電上給予特殊的政策,導致秸稈加工過程當中它的成本主要用電,由於用電的電價高,它的成本就高,當然如果成本高,他的利潤空間很小的話,就沒有更高的積極性來加工更多的秸稈。

    解説:在睢寧全縣共有30家這樣的秸稈加工企業,類似規模比較大的19家,按照現行政策,他們的用電屬於工業生産用電,白天峰電約1.4元/度,晚上谷電不到0.4元/度,因此企業往往選擇白天休息晚上開工。

    中共睢寧縣委常委 宋慶科:為了促進企業的規模化生産,也就是讓企業吃飽開足來加工更多的秸稈,我們採取了一種扶持政策,重點是根據他的生産規模來進行扶持,我們對他們的企業進行用電補貼,我們算了一下這個賬,他們滿負荷全天候生産,我們有200萬左右的電價補貼就夠了。

    解説:學農業出身的宋慶科很坦然地告訴我們,對峰電用量每度電三毛錢的財政補貼,其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成本壓力,但沒有國家的扶持政策和上級的配套資金,作為縣級政府也只能是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而對於擁有150多萬畝農田的産糧大縣睢寧來説,每年産生的各種秸稈約8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的形式也不止這一種,一家大型食用菌培育基地,同樣也在變廢為寶。

    睢寧某食用菌培育基地負責人:360一噸,因為我們收購的價格比較高,當地我們可以消化掉將近2萬多畝地的秸稈.

    解説:因為用來培育食用菌,企業對秸稈的要求比較高,不能有霉變,還要色澤金黃,相應的收購價格也就比秸稈加工企業高了兩三倍,而他們生産的杏鮑菇和雙孢菇,可以做到每天出菇,年利潤能達到兩千萬以上。

    中共睢寧縣委常委 宋慶科:秸稈禁燒這方面,我們採取的做法是堵疏結合,以疏為主。政府要給一種指導,要給農民有一種幫助,這叫政府引路,工作的措施、綜合的措施到位了,秸稈就會有出路,最後得到的結果,企業有財路,農民有銷路。

    解説:從2008年至今,每年拿出約1000萬財政資金對各類秸稈利用進行補貼的睢寧縣,已經做到了連續幾年“不點一處火,不冒一處煙”。秸稈生産沼氣、秸稈混合飼料、補貼收割機加裝秸稈粉碎機直接進行秸稈還田,睢寧縣幾乎擁有發達國家對於秸稈利用的各種形式,而在它周邊的縣市,卻依然是濃煙滾滾。從拍攝于6月10日的這張照片可以看出,下了大力氣引導秸稈綜合利用的睢寧,最終也要無奈面對空氣污濁的現實。如果不能全國一盤棋整治秸稈焚燒,又該讓一個縣級政府付出多大努力去堅持自己的決心呢。

    社科院李國祥:要解決這個農業問題,政府必須要有系統的、一攬子的、長久的解決方法,尤其我們國家,未來糧食生産、其它農作物生産越來越向專業化、規模化集中,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這麼多的秸稈,它只能夠再利用,只能夠有下游的企業或者有收購主體把它承接下來,這個是擺在我們國家面前,尤其是中央政策制定、執行、完善決策者們一個很大的問題。

    白岩松;有堵有疏,燒秸稈導致的空氣污染就會減少,但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可以放心了嗎?換個角度想問題,過去農民也燒秸稈,為何不如現在這般後果嚴重呢?是不是平時城市及周邊空氣污染已經很糟糕,再一燒秸稈,就變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呢?這麼想,不燒秸稈的也難以做到萬事大吉啊!還有,過去秸稈有很多農民身邊的實際用途,比如説,進沼氣池,但是現在還有多少沼氣池存在呢?我們好像現代化了,但我們進步了嗎?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