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揭秘女航天員選拔標準:無藥癮不偏食易入睡等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6日 1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昨天宣佈,神舟九號飛船將在16日18時37分發射,前往太空與天宮一號執行我國首次太空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昨天下午,神舟九號飛行乘組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出征大廳首次與記者見面。按照任務分工,第二次進入太空的景海鵬任指令長,劉旺主要負責手控交會對接任務,劉洋則主要承擔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試驗任務。昨天13時58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天宮一號偏航180度,通過一個完美的太空轉身建立了倒飛姿態,為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做好準備。

  景海鵬

  指令長

  山西省運城市人

  1966年10月出生

  2008年9月執行神七載人飛行任務

  即將成為我國首位兩度飛上太空的航天員景海鵬説:“航天員的職業就是飛行,不可能因為飛過一次,就躺在成績和榮譽上面睡大覺。”

  長期負責航天員選拔訓練工作的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合格的指令長,既要完成好自己擔負的任務,還要成為乘組的‘核心',景海鵬在這方面比較突出。”

  劉 洋

  醫學實驗和空間試驗

  河南省林州市人

  1978年10月出生

  中國首位飛向太空的女航天員

  神九任務中,劉洋主要負責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試驗管理,內容涉及航天醫學、工效學研究等諸多方面,共計達數十項。

  按照劉洋現在的成績,她可以像男航天員一樣,承受8個G的過載,也就是説8倍于自己的重量壓在身上,依然可以保持頭腦清醒,正常操作。

  劉 旺

  對接操作手

  山西省平遙縣人

  1969年3月出生

  此次任務,劉旺將擔任手控交會對接操作手,親手操控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對接。而這個對接過程,他已在地面模擬器上訓練了1500多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有一次到交會對接模擬訓練現場檢查,要求劉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上機操作,結果在各種不同任務狀態下,他都能做到分毫不差、一次成功。

  宇航員在太空停留將超10天

  據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牛紅光介紹,此次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飛船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主要目的包括3方面:一是驗證手控對接技術,二是驗證天宮一號對航天員生活、工作的保障支持性能以及組合體管理技術,三是開展空間實驗。

  神舟九號飛船、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與神舟八號飛船及遙八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為適應載人需要,並進一步提高安全性與可靠性,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神舟九號飛船為滿足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需要,將首次啟用配置的手控交會對接設備。

  武平介紹,交會對接技術是載人航天的三大基礎技術之一,掌握這項技術是建設空間站的前提條件。自動和手控的交會對接是實現航天器在空間交會對接的兩大主要手段,互補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交會對接的成功率。通過這次神舟九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後,我國將全面掌握這項技術。“這對於實現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階段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也將為後續工程發展奠定一定基礎。”

  任務中,航天員需要在太空停留超過10天,將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在軌活動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員系統總指揮陳善廣表示,此次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從短期飛行向中長期飛行過渡。

  手控對接猶如“百米穿針”

  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點火發射後,飛行約585秒,船箭分離,飛船進入近地點約200千米、遠地點約330千米的初始軌道。按照預定程序,飛船調整飛行後,將完成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

  目前,天宮一號正運行在距地面343公里的交會對接軌道上。在這一軌道上,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將先後完成兩次對接任務。其中,第一次為自動對接,隨後,由航天員自主控制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再次形成組合體。對接形成組合體後,航天員通過對接通道,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驗艙工作和生活。

  完成預定任務後,兩個太空飛行器再次分離飛船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則轉至長期運行軌道。

  景海鵬在記者見面會上表示,航天員進行手控交會對接如同“百米穿針”,對航天員的空間位置判斷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心理素質是極大考驗。

  神九任務有四大特點和難點

  武平介紹,與無人交會對接任務相比,這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和難點。

  一是第一次實施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首次考核飛船手動控制系統。這既對航天員操作的精準性和靈敏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時也對飛船控制系統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第一次實施航天員訪問在軌飛行器,首次實現地面向在軌飛行器進行人員和物資的運輸與補給。同時,將首次考核天宮一號支持保障航天員工作生活的能力,全面考核組合體環境控制與穩定運行功能和性能。

  三是女航天員第一次太空飛行,通過此次任務,將首次對我國女航天員選拔訓練、醫學監督和保障以及新研製的女航天員乘員飛行裝備等方面進行飛行驗證。

  四是航天員在軌飛行時間較長,大約10天左右。期間,他們將開展一系列的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站部分單項技術試驗,為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長期在軌飛行奠定基礎,積累經驗。

  模擬騎車對抗骨骼肌肉退化

  武平介紹,針對神舟九號任務飛行時間較長的特點,為了保障航天員健康,對抗失重環境對航天員健康的不利影響,科研人員重點採取了三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採取了新的醫學監測和保障措施。在前三次載人飛行中主要是監測航天員心電、血壓、體溫和呼吸。這次任務增加了航天員的心肺功能和生化等更多醫學指標的在軌監測。同時,增配了相關藥物和醫學保障用品,將定期進行艙內衛生學處理,以確保對航天員健康狀況的及時監測和對空間運動病等的有效預防。

  二是採取了失重防護的相關措施。失重環境對航天員的心血管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為了對抗這種影響,飛行中新增了自行車功量計、企鵝服、套帶等對抗防護和鍛鍊用品,以此來維持航天員心血管和肌肉功能,確保航天員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和工作狀態。

  三是採取了對女航天員的針對性保護措施。針對女航天員的生理特點,在飛行程序設計、生活照料安排等方面充分考慮女性需求,以保障她們的健康。

  返回時可能採取臥姿出艙

  航天員需要在太空中停留十多天,太空環境對航天員的狀態影響會更明顯。表現較明顯的是骨質流失和肌肉能力減退。

  “航天員在經過較長時間的失重飛行,再次返回地面後,會不同程度出現立位耐力下降的現象,需要一個重力再適應的過程。”武平介紹,“當航天員返回地面出艙以後,有可能出現不能站立的情況。請大家不要擔心,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和以往航天員坐著或者自行出艙不同,據了解,3位航天員從太空返回地面時,根據具體情況,有可能採取臥姿出艙。臥姿出艙也是國際上航天員長期太空飛行後常採用的出艙方式。

  本報記者 童曙泉

  本報酒泉6月15日電

  揭秘

  女航天員飛天的背後

  劉洋將乘坐神舟九號訪問太空之際,“女航天員”成為人們的焦點話題。近半個世紀前,前蘇聯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就已在太空留下倩影。迄今為止,世界上有7個國家50余名女航天員執行過太空飛行任務。

  選拔標準苛刻嚴格

  2009年5月,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啟動,中國航天員隊伍首次為女性開啟大門。

  選拔條件並未因為性別的變化而放寬。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説,惡劣的航天環境給男女航天員帶來的挑戰都是一樣的,因此女航天員同樣要具備對環境的適應性和耐受能力。

  女航天員的選拔標準與男航天員相似: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空軍飛行員,飛行成績優良,無等級事故,最近3年體檢均為甲類。此外,還要求五官端正,語言清晰,無藥癮、酒癮、煙癮,不偏食,易入睡等。

  出於對心理成熟度的考慮,選拔標準還包括“已婚”。考慮到進入航天員隊伍後,女航天員在未來幾年的訓練期間都無法要小孩,楊利偉還建議補充了一條:生育過的優先。但是,進入最後一輪選拔的6名女航天員候選人中,有5人尚未生育。

  這也正是軍人奉獻精神的體現:30多歲正是飛行員技能走向成熟的黃金時期,如果要了小孩,至少要停飛兩三年,必然影響飛行事業。

  對於此前盛傳的“女航天員已經生育”“不能有齲齒疤痕”“身體無異味”等説法,航天員選拔訓練研究室主任吳斌表示了否定:“不是説有齲齒就不能上天,只是不能過於嚴重,以免在任務過程中出現牙疼情況很難處理;身體上有疤痕並不影響任務的執行,這也不是我們選拔考量的標準。”

  經歷層層嚴格選拔後,兩名女性于2010年5月成為中國首批女航天員。兩年多高強度訓練後,二人同時通過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乘組選拔的初選。

  3月28日,兩男一女、新老結合的飛行乘組最終確定。根據最終成績排名,劉洋入選。另一名女航天員成為備份乘組。

  女性考驗太空保障

  女航天員進入太空,也對航天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了保護私密性,飛船軌道艙上特意為女航天員拉了一道簾,營造出私密空間。同時,在更換服裝和進行方便時,還可以蒙上攝像頭。考慮到女航天員的生理特點,還採取了一些新的醫學監測方法,為女航天員準備了藥物和應急預案。

  航天員中心特別為女航天員開發了低脂食品,增加了蔬菜的比重,還根據女航天員的口味和生理狀況準備了甜點、巧克力和一些補血食品。

  (趙薇 白瑞雪) 照片均為新華社發

  承諾

  返回後

  給大家講故事

  “在完成任務之餘,我想盡可能多地體驗一下太空奇妙的失重環境,多欣賞一下我們美麗的地球,多看看我們美麗的家園。”作為我國首位載人航天飛行女航天員,劉洋首次公開亮相時很快露出了女性浪漫的一面。

  身著航天員訓練服的劉洋,略顯清瘦但神采奕奕,從揮手致意走入環形玻璃包圍的出征大廳,到回答記者提問,再到離開大廳,她一直面帶微笑。

  面對全社會高度關注,劉洋仍顯出一絲緊張,剛開始並沒有像已經第三次走進出征大廳的景海鵬一樣,用眼神與大家交流。不過,當記者向她提出第一個問題時,劉洋身上一下充滿了自信。

  “太空不會因為女性的到來而降低它的門檻,太空環境不會因為你是女性而對你特殊照顧。”她説,“兩年多的航天員生活,我們學習了大量理論知識,進行極具挑戰的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接受非常嚴格的‘零失誤零差錯'技能考核。我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並且女性更認真、更細緻、更堅韌、感覺更靈敏的特點,也為我戰勝種種困難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當問到面對太空生活有何期待,劉洋臉上立刻浮現嚮往的神情,一臉輕鬆地説:“當飛行員時我在天空飛行,成為航天員我將在太空飛行;這次將是一次更高、更遠的飛行。”她告訴記者,自己完成大量科學實驗任務之餘,將盡可能多地體驗一下太空奇妙的失重環境,多欣賞一下美麗的地球,多看看美麗的家園。“我會把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記錄下來,帶回來和大家分享。”她説。

  景海鵬此前曾乘神舟七號進入太空,劉旺則是1998年入選的第一批航天員,都顯得更加老練。劉旺表示,為確保完成任務,他們在訓練模擬器進行了1500多次的手控交會對接操作訓練,已經熟練掌握了操作技能;同時,堅信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工程技術水平,因此“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好手控對接任務”。

  景海鵬在見面會快結束時,還向記者們賣了個關子。“有一些細節,一些鮮為人知的小故事,等下一次見面時,一定給大家講。”

熱詞:

  • 女航天員
  • 交會對接
  • 飛行程序設計
  • 選拔標準
  • 失重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