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劉洋引用毛澤東語錄:要當戰鬥員不當表演員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6日 06: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航天員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航天員劉旺。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微笑亮相。

  此去九霄訪天宮,天路迢迢自從容。15日下午,神舟九號任務飛行乘組與中外記者見面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舉行。3位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一亮相,便迅速成為互聯網“搜索熱詞”,正像新聞媒體所形容的,今天,他們是中國最亮的“星”。

  景海鵬:中國首位再度飛天的航天員

  景海鵬2005年曾入選“神六”任務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圓滿完成“神七”任務,是飛行乘組中的老面孔。一晃數年,筆者最驚奇的是,時間之河仿佛在他身旁繞了個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面對筆者的疑問,景海鵬笑著説:“怎麼會沒變化?1985年剛當飛行員的時候我64公斤,現在66公斤,發福了!”

  一句輕鬆的玩笑,背後藏著幾多汗水。從航天員訓練開始以來,他不僅要嚴格控制體重,還要使自己的體能、心理指標都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個中艱辛,常人難以體會。

  “神七”任務剛結束,景海鵬就全力投入載人交會對接專項訓練。此次任務,他將作為指令長,與航天員劉旺、劉洋一道,共同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即將成為中國首位兩度飛上太空的航天員,景海鵬顯得十分平靜。他説,“航天員的職業就是飛行,不可能因為飛過一次,就可以躺在成績和榮譽上面睡大覺。”

  作為航天員隊伍中的“新兵”,劉洋對這位老大哥非常敬佩,“參加學習訓練,景大哥比我們這些初次執行任務的航天員還認真,他總是把地面訓練都當做太空失重環境來對待。天宮一號實驗艙底部裝有一些腳限位器,用來防止航天員失重漂浮。在地面模擬器訓練時,他每次起身或移動位置,一定會先把腳放進限位器,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對我影響很大。”

  在景海鵬的影響和帶動下,航天員們都養成了在地面模擬太空生活的習慣。筆者看到,他們用過的紙巾、喝過的礦泉水瓶蓋,都會很自然地裝進訓練服衣兜,蓋好兜蓋,再用粘扣粘牢。

  長期負責航天員選拔訓練工作的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説,“作為一名合格的指令長,既要完成好自己擔負的任務,還要成為乘組的‘核心',景海鵬在這方面比較突出。”

  “神七”任務成功後,景海鵬成了名人,但他説榮譽屬於全體航天人,自己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同學聚會,他總是和大家回憶當年,閉口不談自己當航天員的經歷。

  去年10月,景海鵬應邀回母校解州中學作報告。看到老師和同學們坐在露天的操場上,報告席卻安放在搭著涼棚的主席臺上,他執意不肯。他説:“我是來向各位老師、校友報告自己離開母校20多年間的學習工作經歷的,應該站著向大家彙報。”最後,他走下主席臺,站在操場上講了4個半小時。

  沉穩、低調、內斂,時隔多年再次見到景海鵬,依然是挺拔的身姿、白皙的面龐、銳利的眼神。然而,在不變的樣貌背後,卻明顯感到他成熟了很多。

  景海鵬笑著説:“成熟的谷穗總是會彎下腰來。”我們衷心期待著,這位成熟的“指令長”帶領他的隊友,圓滿完成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載譽歸來。

  劉旺:為了這一天,等待了14年

  在我國1998年選拔産生的首批14名航天員中,劉旺年齡最小,比其他航天員的平均年齡小了四五歲,他同時也是大家公認“腦子最靈光的一位”,不僅因為他基礎理論紮實、專業技術考核成績突出,更因為他好學肯鑽、學習能力很強。

  在近乎殘酷的乘組選拔中,雖然歷次考核成績都十分靠前,劉旺卻屢屢因毫釐之差與飛行機會擦肩而過。2012年3月,他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神九”飛行乘組,肩負起操縱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的重任。

  這一天,劉旺等待了14年。景海鵬説,劉旺就像山西老陳醋,越陳越香。

  此次任務,劉旺將擔任手控交會對接操作手,親手操控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對接。而這個對接過程,他已在地面模擬器上訓練了1500多次。

  很多人感到,作為操作手,只要把控制技術掌握純熟就足夠了,但劉旺從不這樣認為。訓練初期,他幾乎每天都要和對接機構研製人員、飛船系統專家通幾次電話,了解科研人員的設計思路、操作手柄對飛船的控制規律,認真記錄每次操作的手感和設備響應狀態。

  一次故障模擬處置演練,劉旺發現,按照手冊上的操作程序,可能會延長處置時間,影響操作結果。他通過認真分析判斷故障現象和處置機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經過專家復核,果然他的方案更優。

  按照工程設計要求,對接時的兩個航天器對接機構的角度偏差不能超過4度,但在訓練中,劉旺堅持把標準提高到了0.2度。按照正常操作程序,操作手應按照顯示屏上的對接圖像和參數進行操作,但他自我加壓,要求自己在顯示系統出現異常,甚至無參數顯示的條件下,也能精確操控對接。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有一次到交會對接模擬訓練現場檢查,要求劉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上機操作,結果在各種不同任務狀態下,他都能做到分毫不差、一次成功,周總高興地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這個駕駛員選得好!”

  精準操控對接是此次任務的重要目標,然而在距地面340多千米的太空,操縱時速28000千米的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難度可想而知。

  筆者好奇地問劉旺,“在失重狀態下,人的感知能力、身體控制能力都會發生很大變化,你對自己操控對接有幾成把握?”沒想到劉旺堅定地回答説:“100%!”

  “很少人敢説自己能做到100%,畢竟失重狀態下操作,你也從未體驗過。”

  “我必須保證100%。”

  “拿什麼來保證?”

  “實力。”

  “你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嗎?”

  “不僅是自己的實力,我相信我們整個乘組的實力,更相信我們全體科研人員的實力,他們嚴謹細緻的工作、産品過硬的質量,都給了我必勝的信心。”

  入選航天員大隊14年,先後與“神五”、“神六”、“神七”3次載人飛行任務擦肩而過,但人們從劉旺堅定的眼神裏,從未看到過任何失落。

  筆者甚至問他,如果“神九”任務仍然沒有被選入乘組,會否感到航天員選拔的殘酷。劉旺的答案讓人忍俊不禁,“飛船又不是火車,總不能一下子拉很多人。即使沒有入選乘組,我也不會後悔。能夠加入航天員這個光榮的隊伍,人生中有這段經歷,足矣!”

  劉旺告訴筆者,這次參加任務,最擔心的就是老母親。母親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自從3月份確認入選任務梯隊以後,劉旺就一直很小心地封鎖消息,避免老人家擔心,但又怕自己飛上太空後,母親突然得知消息,心理壓力更難承受。

  今年4月初,新聞聯播播出神舟九號飛船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消息,母親專門打來電話,問劉旺上天的航天員選好了沒有。劉旺故意説:“我們正參加選拔呢,您希望兒子入選嗎?”電話裏,母親沉默了許久,忽然笑著説:“不希望。”

  飛天是兒子一生的夢想,母親怎會拖孩子的後腿?可航天又是一個充滿風險的職業,又有哪個母親會舍得孩子去冒險?

  “女性本弱,為母則強”。劉旺的講述,讓我們看到了航天員背後一位位母親、一個個家庭的默默支持和無私付出。

  劉洋:中國首位飛向太空的女航天員

  高挑、白皙、短髮、幹練,作為我國首位飛向太空的女航天員,同時又是第二批航天員中首位執行任務的代表,劉洋自然是乘組中的“焦點”。

  眼前的劉洋,身著深藍色航天員訓練服,英姿颯爽、瀟灑幹練。當筆者問她作為中國首位“飛天女”的感想時,劉洋的回答乾脆利落,“毛主席接見首批女飛行員時曾勉勵大家:要當戰鬥員,不當表演員。這句話一直是我們女飛行員的座右銘。執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我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應有的貢獻。”

  “神九”任務中,劉洋主要負責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試驗管理,內容涉及航天醫學、工效學研究等諸多方面,共計達數十項。對於一位進入航天員大隊剛滿兩年的“新兵”,這的確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員大隊,到今年6月首飛,兩年來,劉洋幾乎放棄了一切休息時間和娛樂活動,一門心思撲在學習訓練上,就連航天城的大門都沒有邁出過一步。

  除了單調乏味的生活,更大的挑戰是各種身體適應性訓練。增強航天員前庭功能的轉椅訓練,要求航天員能夠在高速轉椅上連續旋轉15分鐘,其間,還要疊加頭部運動刺激,一般人連1分鐘也承受不了。

  第一次轉椅訓練,堅持到5分鐘,劉洋渾身冒汗、頭暈噁心。可教員提醒過大家,一旦出現嘔吐,身體就會産生記憶,下次再上轉椅就會出現條件反射。“為了轉移注意力,我強迫自己幻想正站在海邊欣賞風景”,憑著頑強的意志力,她終於闖過了這道難關。

  火箭升空和飛船返回時,航天員會承受巨大過載。離心機訓練就是提高航天員抗過載能力的重要項目。當機械臂高速旋轉時,人的全身就像被巨石壓住一樣,絲毫動彈不得。體液分佈也會發生變化,血液不能正常流向大腦。一次次訓練,一次次煎熬。按照劉洋現在的成績,她可以像男航天員一樣,承受8個G的過載,也就是説8倍于自己的重量壓在身上,依然可以保持頭腦清醒,正常操作。

  2009年,劉洋奉命到西安執行人工降雨任務。飛機剛從武漢起飛,就遇到了惡劣氣象。起飛高度50米就進入了雲層,先是雨點“啪啪”地打在風擋玻璃上,沒過多久,飛機就開始結冰,螺旋槳甩到冰塊,打在機身上發出巨大的響聲。劉洋迅速關閉自動駕駛功能,用手緊緊握住駕駛桿,不斷修正飛行姿態,防止飛機搖晃造成失速。

  “機組商量決定:堅持再往前飛一下,實在不行了再找最近的機場備降。當時大家都很緊張,擔心如果飛機結冰再加劇怎麼辦?飛機高度再往下掉怎麼辦?心裏只有一個願望,盼著太陽趕快出來。飛著飛著,突然感覺雲層變亮了,空中好像有一縷陽光灑下來,繼續飛了幾分鐘,雲層突然閃開了一道縫,太陽露出來了,飛機上大坨大坨的冰塊慢慢融化了,那種喜悅的心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劉洋告訴筆者,這次空中特情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有些航天員訓練項目是對人身體極限的考驗,我總是對自己説:堅持,一定要堅持,也許就在你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堅持一下,成功就在前面。”

  筆者好奇地詢問:“男女航天員的訓練標準怎麼會完全一樣?運動員不也是男女有別嘛?”劉洋説,“太空環境不會對男女航天員區別對待。地面訓練要求嚴一些,將來到天上就更保險。”

  劉洋常説自己很幸運。1997年高中畢業,正好趕上空軍在河南招收女飛行員。那時,每隔七八年才招一批女飛行員,到當年為止,一共才招收了7批。2009年,她正在空軍部隊飛運輸機,剛好趕上我國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第二批航天員,她通過層層考核,順利入選。入隊剛兩年,又趕上了我國實施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她以優異成績通過定選考核,成功入選任務乘組。

  談起這些,劉洋深有感觸地説,“自己的每一點進步,仿佛都能與國家軍隊的發展、與航天事業緊密聯絡在一起,就像那個詞所形容的——時代的幸運兒。對這種幸運,我非常珍惜。”

熱詞:

  • 交會對接
  • 對接機構
  • 控制規律
  • 航天器對接
  • 飛船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