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火箭飛天“引路人”(20120613)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3日 2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20ac5706ff10411fb2fa630c4884e72b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CCTV-1

    6月13日 19:38

    CCTV-新聞

    6月13日 19:38

    重播:

    CCTV-新聞

    6月14日 03:45

    CCTV-新聞

    6月14日 05:45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焦點訪談):這樣的畫面人們越來越熟悉:隨著發射倒計時的口令,火箭拔地而起,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飛向太空。在中國航天領域就有這樣一些為火箭畫弧線的人,這是一支為運載火箭進行軌道設計的隊伍。他們由17個人組成,平均年齡不到30歲,這支隊伍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一部余夢倫班組,人稱“航天第一班組”。

  “航天第一班組”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矗立著一個龐然大物,它就是長征二號F遙九運載火箭。按照計劃,它將在6月中旬,把搭載三名航天員的神舟九號飛船送上太空,與已經在太空軌道上運行的天宮一號實現首次載人交會對接。記者採訪時,余夢倫班組的正副組長常武權和李平岐,正在為神九的發射做準備。

  有人説,火箭的控制系統是“大腦”,金屬殼體是“筋骨”,燃料劑是“血液”。然而有一群為火箭注入生命“基因”的人──火箭要幾級,多高、多粗,需要多少個助推器,發動機推力要多大……他們決定著一枚火箭未來的“成長”方向,關係到幾萬航天人十幾年的後續工作,擔此重任的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余夢倫班組”。班組的17名組員中,有兩位返聘的70歲左右的老研究員,四位博士,其餘都是研究生畢業,平均年齡不足30歲。從1966年班組成立到現在,余夢倫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無私奉獻,先後被評為院士和全國勞模,但他的崗位始終在基層一線,做的最大的官就是班組長。

  作為我國著名的航天飛行力學專家、火箭彈道領域奠基人,余夢倫提出了特殊彈道方案、小推力程序優化入軌方法、優化停泊軌道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在洲際導彈、返回式衛星研發、同步軌道衛星、捆綁式運載火箭彈道設計等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雖然已經76歲,去年還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安裝了起搏器,但他現在不僅每天上班,帶研究生博士生,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和組裏的研討,還經常跟蹤國際上航天領域的最新動向。

  青年創新 不竭動力

  “強國之需 我輩使命”是這個班組的核心價值觀,“科學 精準 創新”則是班組的精神所在。建組四十多年來,班組裏先後産生了兩名院士和一批中國航天技術的領軍人物。他們承擔了我國大部分火箭飛天軌道的設計任務,成為我國航天彈道設計領域的龍頭,創造出了一個個令世界矚目、國人自豪的奇跡。

  在余夢倫班組裏,記者發現了很多十分陌生的稱謂,比如計劃提醒專員,專業建設專員等等。其實,這正是這個班組管理的一大特色。他們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目標管理法:包括“搭建一個知識共享平臺、建立一套管理制度體系、樹立一個永保成功的理念、打造一個和諧小家”,這四大“法寶”就是班組管理的“門道”。在此基礎上,他們又獨創了班組創新法和育人法,有了這一整套機制的保障,新人入組後可以快速成長。別看現在的余夢倫班組平均年齡不到30歲,而我國航天領域許多重大突破都出自這些年輕人之手。

  在余夢倫班組,成員之間有三個共享——推導數學模型共享、技術成果共享、設計經驗共享。共享的理念和氛圍造就了一個人才輩出、創新為魂、精誠協作的班組,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航天人對崗位的堅守,對責任的擔當,對祖國的忠誠。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