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申不申遺 都要護好老建築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0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核心閱讀

  上海坐擁632處、共計2138幢優秀歷史建築,歷史建築遺産數量如此龐大,如何保護,可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採取分類保護,審慎看待保護與利用,出臺地方法規加以保障,這是上海給出的答案。老建築有了怎樣的新生態?上海經驗該如何借鑒?

  剛剛過去的6月9日是第七個中國文化遺産日,不少人再度提議“外灘申遺”,而上海市相關主管部門卻反應“冷淡”:短期內,暫不考慮外灘“申遺”。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説,“不管外灘‘申遺'與否,我們都有信心保護好一個原汁原味的外灘。”

  上海的自信和冷靜來自於已經取得的成績:百年曆史的楊樹浦水廠成了自來水科技館、聖約翰大學舊址上建起華東政法大學、馬勒別墅老洋房變身精品酒店……為不同類型的建築量身訂制保護方式,是上海保護老建築的做法。為之保駕護航的,是在實踐中發展的保護理念和地方法規。

  分類保護,度身訂制方案

  喧鬧的大上海,馬勒別墅這幢城堡式建築,美得像是剛從童話世界中走出。

  1927年,來上海灘討生活的英籍猶太人馬勒靠賭馬成為富翁,開始建造私家花園別墅。9年後,馬勒別墅誕生。傳説中,這是馬勒女兒夢中所見的城堡。迄今,這幢色彩斑斕的別墅,仍然用它高低不一的塔尖勾勒出神秘優美的輪廓……

  作為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護管理處副處長,李孔三對眼前的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上海市首批優秀歷史建築瞭如指掌。穿過大門,走過回廊,李孔三隨手指向一塊不起眼的綠色瓷磚,“這麼小的瓷磚,都是以前的老東西,一直就是這個樣子。”

  幾經轉手,馬勒別墅自2001年起由上海衡山集團負責改造修繕與日常經營。別墅的地磚、木頭、五金件、穹頂的彩色玻璃,每一處細節,都原汁原味。

  老洋房搖身變為精品酒店,位於上海市中心的馬勒別墅,是上海對優秀歷史建築進行分類保護的代表作之一。

  自1989年以來,上海已分四批公佈了優秀歷史建築632處、共2138幢。“上海是最早展開分類保護的城市,也一直在研究如何將保護和利用結合起來。”李孔三説。根據其歷史、藝術、科學的價值,上海將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要求分為四類:最嚴格的,建築原有的外貌、結構體系、平面佈局和內部裝修都不能變動;其它三類則按實際情況在嚴格控制下允許適當變動。

  不希望建築成為空殼擺設,是選擇分類保護模式最大的考慮。上海希望通過對每一幢老房子的度身訂制,幫助這些老房子完美融入現代生活之中。“建築是有生命的,你不去打理,它就‘死掉'了。”李孔三感慨。

  在上海,提出分類保護的概念,是在慎重對待的前提下,允許部分歷史建築適當維持一定的商業用途,“能進一步延續其價值,增加其公共性,維護所用的資金更有保障,如果保護機制規範,反而更利於老建築保護。”上海市規土局總工程師俞斯佳曾就此公開表示。

  合理利用,讓老建築“活”起來

  坐擁中國保存數量最多、質量最精的近現代城市建築,上海卻對“申遺”態度審慎。

  “外灘的這些老建築都還在被使用,開咖啡館、開畫廊、開高級品牌專賣店的都有。但是按照‘申遺'的要求,這些建築需要按照文物的要求來保護,這對於外灘及其周邊的發展未必是最合適的。”著名古城保護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態度鮮明,“外灘保護和合理利用是目的,申遺不是目的。”

  況且,“上海保護老建築的方式,並不只有‘申遺'這條單一途徑。”褚曉波説。

  著名的和平飯店,上海外灘標誌性建築之一,如今已恢復其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樣貌,重新開業。在其“豐”字形大堂的中心點,通透天光的八角亭彩繪玻璃頂,在石膏夾層中封存幾十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為什麼要修繕?“如果一動也不能動,飯店裏的抽水馬桶就得一用30年。”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護管理處處長譚玉峰笑言修繕的必要。“文物保護的目的是利用、宣傳和教育,必須‘活'起來。”再者,歷經近百年歲月的磨礪,和平飯店硬體設施已衰老,難以達到現代建築安全需求。

  如何保證“原汁原味”?據稱,修繕和平飯店過程中,“哪怕敲塊磚都要經過有關部門的認可。”作為上海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照國家和上海的相關法規,和平飯店的建築外觀、內部重點保護部位及裝飾受到嚴格保護。修繕總體原則也是“凍結現狀、最小擾動”,正因此,飯店一歇業就是3年,耗資數億元,各方投入的精力更是無法計量。  

  “這是‘修繕',而不是造‘假古董'。”譚玉峰説。和平飯店修繕期間,他爬上腳手架,剝開歲月給那個著名的綠色尖頂留下的層層痕跡,比對最初的綠色究竟是色板上的哪塊顏色。

  凍結時間,不老不朽。改革開放以來,和平飯店所在的上海外灘已經歷數輪改造,口碑都還不錯。

  不“申遺”,也要用心保護好老建築。“對很多地方而言,‘申遺'只是提高知名度的一種手段。上海的外灘真的沒必要去‘軋鬧猛'。”有專家直言不諱。

  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表示,“保護歷史文化遺産是我們的責任。不管它是不是世界文化遺産,是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都不應該影響我們對它的保護。”

  延伸鏈條,留住整體風貌

  在城市記憶留存的各種矛盾衝突中,上海當然也有過不完美的抉擇,但更多走的是一條不失精明的務實之道。

  集中體現這一務實之道的,就是2003年上海出臺的《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條例》已成為上海實施分類保護的地方法規保障。“根據實際情況來,同樣是外灘的老建築,匯豐銀行實施最嚴格的一類保護,和平飯店就是二類低一點。”李孔三介紹。

  不要以為《條例》只注重“靈活性”,“它有效延伸了保護鏈條,這也是全國第一部有關保護歷史街區和建築的法規。”褚曉波説,“不僅僅要保護單個建築,還要保護整條街道,還有街道旁邊的行道樹,乃至整片街區風貌。”

  山陰路、溧陽路、衡山路、武康路……依據該《條例》,上海有64條道路將進行整體規劃保護,即道路紅線永不拓寬,而且街道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要保持歷史原貌,行道樹等道路空間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保護。

  依據該《條例》,2004年,經過對中心城區內有歷史文化風貌價值、較完整成片地區的系統調查與研究,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了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總面積達27平方公里。這12個風貌區內的建築,或記載着世界建築的精髓,或演繹着海派石庫門的精緻……

  “一個歷史文化遺存是連同其環境一同存在的,不僅要保護其自身,還要保護其周圍的整體環境,這樣才能體現出歷史的風貌。”阮儀三説。

  2011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文物局對上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工作進行了檢查,檢查組表示,上海的保護工作是全國50多個受檢城市中最好的之一。

  “我們所有的工作,所有在經濟、民生、發展與保護之間的衡量,都是為了能保護好這座城市的個性和特徵,而城市的個性和特徵,就是城市文化的體現。”褚曉波表示。

熱詞:

  • 申遺
  • 老建築
  • 馬勒別墅
  • 1927年
  • 老房子
  • 建築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