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香港回歸15年來內地生增650倍 融入香港夢成真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2日 0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耿春亞

  中新網6月1日電 香港回歸15年來,內地每年數十萬爭相擠高考“獨木橋”的學生中多了港生的身影;同時,香港高校也逐漸為內地莘莘學子敞開大門。十多年過去,異地求學、畢業、工作,幾經浮沉,有港生品嘗到兩地經驗的“甜頭”;而在赴港大潮中南下的內地生中,也有不少正努力克服“融入香港”的最大考驗。在他們心中,“內地”與“香港”不只是兩個概念性的名詞,而是熱騰騰的記憶、切實的生活。

  在回歸15週年之際,香港文匯報記者走入這批學生中間,了解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展現他們心中不一樣的香港與內地。

  “到香港去上大學”曾經是許多內地學生的夢想。香港回歸15年來,赴港就讀的內地生增幅高達數百倍,本科生由1997/1998年度的僅7人,增至2011/2012年的4,582人,增加了逾650倍;研究生在這15年間亦由937人增至4,353人,增幅逾3.6倍。這還不包括自2003年教育部允許港校在內地自主招生後,香港8所資助大學大規模在內地招收的自費本科及碩士生。

  隨著大學門坎逐漸放寬,無數學子得以一圓“香港夢”,但學生的水平也出現良莠不齊;另一方面,赴港就讀的內地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他們面臨的競爭亦日趨激烈,留港已經越來越不易,“融入香港”成為他們畢業後面臨的最大考題。但是,無論留守或離開,香港已經烙印在他們年輕的生命中,不可磨滅。

  2001年,就讀于清華大學物理系三年級的耿春亞,第一次以“交流生”的身份到了香港便下定決心要赴港求學。一年後,這個清華大學的高材生,爭取到了一個公費的機會,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物理系攻讀碩士。畢業後,耿春亞不但留港發展,更獲香港科技園的支持,創辦自己的網絡公司。

  耿春亞説:“香港是一個充滿公平、公正機會的社會,對有實力的人來説,公平性非常重要;香港有一個非常好的商業、工商服務的軟硬體環境,想創業,就只需有能力即可。”

  “不闖出名堂不回去”,是早年赴港內地生群體的普遍想法。在耿春亞那個年代,能赴港求學的多屬精英階層,最終能留下來的更是少而精。10年過後,儘管已有人選擇回流內地,但他們多數仍能克服政策、生活等困難,在香港社會站穩腳跟,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在耿春亞看來,21世紀初香港高校內地生少,也令他們有動力努力融入香港社會,與本地生交流。而目前內地生太多,反而不少人自成圈子,同樣是一年求學時間,大多數人對香港文化和社會的了解遠比從前要少,就連英文和粵語水平的進步也很局限。“很多人為了香港身份證,為了掙錢,為了學位來香港,但如果這些目的不包括成為香港人,成為內地和香港文化的承載,那壓力始終都是大的。”這也是不少人最終選擇回流內地的原因。

  目前,每年約有5,000名內地生赴港求學,當中只有不足2,000人能成功留港發展。2009年畢業于香港中大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的Izzie認為,近年來,香港各高校內地生擴招嚴重,能到香港接受高等教育的內地生越來越多,隨之改變的是對學生選擇標準的下降。“入學那年同專業的內地生有近50人,比上屆10人整整多出4倍。畢業後的求職過程中愈發感覺到手中所持的學歷在一步步貶值,因為各個競爭者都有相似的學歷背景。”

  而受香港就業市場相對青睞海歸人才等影響,只在香港就讀1年的碩士生並不太吃香。“即使拿到了碩士文憑,要進大企業也還是蠻困難的,大部分能留下的都就職于香港的中小企業。當初以為有港高校的學歷光環可以佔些許優勢,但在實際搵工時,連簡歷關都難過的情況時有發生。”Izzie説。

  此外,部分有意向聘用內地生的公司因怕辦理工作簽注程序冗雜等因素,而選擇放棄聘用內地身份的畢業生。耿春亞估計,現時畢業後能順利留港有較長久發展的內地生往往僅有兩成。

熱詞:

  • 香港
  • 內地
  • 香港高校
  • 香港文化
  • 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