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限塑令施行4年名存實亡 9成菜場違規送塑料袋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1日 0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菜市場仍然大量免費提供超薄塑料袋。本報記者范繼文攝

  限塑令四年執行力漸弱

  近九成菜市場違規送超薄塑料袋

  企業復産超薄袋毒材料做原料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産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就是當時備受關注的“限塑令”。四年前的今天,2008年6月1日,“限塑令”生效,規定所有的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並禁止生産、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如今,“限塑令”實行已有四年,然而民間調查小組的研究卻發現,“限塑令”的執行力逐年削弱,大量超薄塑料袋重返市場,近九成農貿市場違規送超薄袋,部分商家執行“有償用袋”制度越來越差。

  限塑手段效果下降

  一組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使用的塑料袋過1萬億,僅北京,每年廢棄的塑料袋約23億個。這個龐大的數字意味著什麼?專家説,大部分塑料袋在使用12分鐘後就被丟棄,但這個塑料袋在環境中的自然分解,卻需要20年到200年的時間。

  如今在北京的正規超市內,塑料袋成了商品,價格從兩毛、五毛、一元不等。但是“布袋子”並沒有像當初預期的那樣,重回百姓生活,五顏六色、不能降解的超薄塑料袋依然在菜市場、早點攤上被免費贈送。

  為推動“限塑令”的實施,幾位來自民間組織和高校的青年人于2008年3月成立了“民間限塑政策研究小組”(以下簡稱“限塑小組”),開始對“限塑令”進行研究。

  “限塑小組”2011年調查報告顯示,九成菜市場免費送塑料袋,且大部分是不達標的超薄塑料袋,而五成人去超市仍花錢買塑料袋。小組負責人之一、著名環保人士毛達表示,調查反映,四年來,國家意圖使用經濟手段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效果有下降的隱憂;很多商家通過大量提供一次性紙袋或無紡布袋以替代塑料購物袋的使用,也很大程度背離了“限塑令”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初衷。“限塑令”以收費手段抑制消費者購買和使用塑料袋的效果明顯下降。

  ◎關鍵詞:菜場

  近九成菜市場送超薄袋

  5月30日早,西二環外的太平湖市場裏,每個菜攤位上都挂著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有人光顧時,攤主便習慣性地扯個塑料袋,把顧客挑好的水果、蔬菜放進去,有時還會大方地多套個塑料袋。“大家都用這種袋,一塊錢一沓,又便宜又方便。像我們這種小本生意,人家買把菜還收袋錢,估計就沒人買了。”賣菜商販説。

  而新發地市場和德內大街的四環菜市場裏的商戶,則對塑料袋成本過高表示不滿,“市場統一製作,需要花錢購買。”四環市場賣黃瓜的商戶舉起印有“北京潤得立綜合市場”的袋子,這一捆袋子80個,8塊錢,大的14塊錢,平均一毛多。“你買黃瓜,我能多要你一兩毛錢,説是塑料袋錢嗎,誰還在我這買呀。”商戶説一天要送出去一百多個袋子,都是自己花錢。

  家住朝陽北路的市民李女士説,一兩天去一回菜市場,去一次拿回來10多個塑料袋,回家套在垃圾桶上,當垃圾袋。李女士説,家裏從來沒買過垃圾袋,只用買菜的袋子就足夠了。

  除了菜市場,油條、包子、饅頭等主食廚房、早點攤上,都是直接把市民買的食物裝在超薄塑料袋裏。

  根據限塑小組的調查,如今,有近9成菜市場的商戶向顧客免費送塑料袋,其中多為不合格的超薄袋。

  ◎關鍵詞:超市

  超市手撕袋消耗量大增

  “您好,需要購物袋嗎?”如今市民在超市購物,收銀員在刷商品條形碼之前都會這樣問一句。

  “限塑小組”的調查顯示,在走訪過的56家連鎖超市中,執行“限塑令”有償使用制度的為52家,不執行的為3家,採取隱性收費的超市為1家。每20位顧客中,至少12人不購買新塑料袋的為27家;至少16人的為11家;至少18人的為5家。購買新塑料袋的顧客佔被觀察顧客總體的48%。

  此外,因塑料袋收費,還引發了超市的另一項投入——連卷袋(手撕袋)消耗大增。北京物美超市有關負責人表示,沒有實施限塑令之前,可能超市每家門店月購買塑料袋的支出在11萬元左右,現在月均只需5萬元。實施限塑令,對商家是有好處的,節省了給消費者提供塑料袋的費用,但超市內生鮮、水果的手撕袋大量消耗,尤其一些老人,都撕下好多袋子,直接帶回家當垃圾袋,所以每家店可能每月還要花5萬元製作這些手撕袋。

  多家超市負責人表示,五成消費者還要買塑料袋,多是沒有形成習慣,且袋子價格也不高,很多人不在乎多花幾毛錢。

  限塑小組成員、環保人士毛達稱,2008年與2011年連鎖超市塑料袋的售價基本都在0.2至0.5元之間。表面上,三年間塑料袋價格雖然基本沒有變化,但如果把近年物價上漲的情況考慮進去,塑料袋的實際售價是降低了。

  □觀察

  ◎關鍵詞:企業

  廉價超薄袋顯復産趨勢

  沒有生産,就沒有消費。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著名環保及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表示,“限塑令”實施之初,不少生産企業紛紛停業或轉産。但如今,隨著“限塑令”風聲遠去,加上限塑效果不樂觀,除一些企業重新開工生産,還新增了不少企業。企業間繼續展開價格戰,生産者不再研究技術而是研究怎樣“省錢”。甚至,一些黑心企業用廢料代替純原料。

  董金獅説,塑料袋的生産工藝及流程簡單,不合格塑料袋的原料來源複雜,可能是由廢棄的塑料藥瓶、一次性針筒、塑料桶等回收廢塑料粉碎而成,也不排除企業在生産中添加工業級原料,生産出的塑料袋常帶有刺鼻的異味和大量雜質。企業為掩蓋廢塑料本身的雜質給塑料袋染色,特別是一些黑工廠、黑作坊使用的原料衛生及安全更沒有保證。

  董金獅説,一些有色的超薄塑料袋多是企業使用回收廢料生産,為掩蓋廢塑料的雜質,在生産中添加色母料給塑料袋染色,廢塑料中含有大量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滲入食品內對人身體造成傷害。

  昨天,記者按照四環菜市場的塑料袋上印刷的廠家電話打過去,對方表示,要多厚的都能做,超薄的那種,早點攤上用的,都能做。如果想要薄的,告訴厚度是多少就可以。只不過越厚的價格就越高。

  菜市場的商戶對“限塑令”的第一反應是,“好像頭幾年有段時間是不讓給,後來就沒人管了”。商戶説,原來薄的塑料袋,一兩元就能買1捆,現在快10元了。商戶們對厚度和國標並不了解,“反正都是送,對我們來説當然是越便宜越好了”。

  ◎關鍵詞:調研

  限塑令執行力逐年削弱

  2011年10月8日開始,NGO組織北京環友科技&&,啟動了第四次北京市“限塑令”執行情況調查。此前的三年時間,他們堅持每年一次,調研限塑令的落地執行情況。

  “限塑小組”的調查顯示,2008年北京市集貿市場駐場商戶執行有償使用制度的比例為20%,隱性收費的比例為9%,不執行的比例為71%。而2011年的第四次調研發現,集貿市場商戶的執行比例僅為14%,較2008年又有明顯下降。也就是説如今有近九成的菜市場免費送塑料袋。

  NGO組織環友科技負責人李力介紹,調查顯示,在連鎖經營的超市或賣場、大型購物中心、農貿市場或集貿市場這三大類商品零售場所中,執行得最好的是連鎖超市或賣場,基本不存在不合格塑料購物袋,2011年前,收費執行率在60%以上,但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農貿或集貿市場執行度較差,不合格塑料袋普遍存在,而且基本無有效實施塑料袋收費政策。大型購物中心雖然基本杜絕了不合格塑料購物袋,但許多駐場商家並沒有執行塑料袋收費政策。

  調研人員隨機選取了242家商戶,包括服裝店、藥店、書店、小便利店、煙酒店、鮮花店、肉店等。有61家執行了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僅佔總體的25.2%,超過7成的非連鎖超市商戶仍在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服裝類和飾品類商店,小賣鋪、蔬果店則基本不對塑料袋收費且不合格袋普遍存在。

  除此之外,“限塑令”離百姓生活也是漸行漸遠。調研人員發現,連鎖超市裏與“限塑令”相關公告、標識明顯減少,56家超市中,僅有15家分別在收銀臺或商場門口設有關於塑料袋收費或“限塑令”的宣傳標誌,佔總量的27%。而在2008年的調研中,僅有個別連鎖超市是沒有做此項工作的。

熱詞:

  • 塑料袋
  • 限塑令
  • 菜場
  • 塑料購物袋
  •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