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孔子”如何“週游列國”?(20120528)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22: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543195b580d2415f97ffb0a8f214ed63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發佈公告,對5月17號所發佈的公告進行了修改。

    孔子學院由不合法到合法,中方教師由必須離境到不必離境,美國國務院決心澄清5月17號公告所帶來的混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紐蘭:這並不是孔子學院本身的問題,沒有人必須要離開這個國家。

    一份被認為是草率而不完整的公告,帶來的僅僅是虛驚一場嗎,而一次緊急糾錯又能否讓孔子學院就此走入正軌?

    許琳:看怎麼樣能就做到既不影響我們漢語教學在美國的發展,又能夠符合美國的法律和簽證的規定。

    文化是什麼,文化的傳播又該怎麼做,《新聞1+1》今日關注孔子學院走出去的思索?

    主持人 白岩松:上一個週四5月24號的晚上《新聞1+1》做了一期節目,我們節目的標題叫“孔子”在美國“中槍”就是孔子學院突然在美國遇到了一堵政策的墻,但是僅僅幾天的時間過去了,我們發現孔子是被誤傷的。現在看來情況還不是太嚴重。為什麼幾天之間發生如此大的這種變化,更重要是或許我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今後“孔子”該如何“週游列國”呢

    美國國務院表明,當孔子學院在大學中開展活動時,承辦大學的認證資格足以符合聯邦法規中的相關規定。由大學擔保,在小學或中學任教的訪問學者,無需在本學年結束時離開美國,除非那時是其既定的離開日期。國務院將同擔保機構合作,確保訪問學者由合適的指定的擔保機構在適當的類別下擔保。國務院認識到這一過程將需要一段時間,並已採取步驟,以儘量減少對個人和機構的影響。

    在大家的關注下,5月25號美國國務院重新簽發了一份關於孔子學院的公告。

    畫面提示:2012年5月26日新聞

    不同於先前有關簽證違規教師必須在6月底離美的強硬措詞,美國國務院25號修訂後的指導意見澄清,除非到時自願離美,否則持有不當簽證類別的中方教師不必在本學年結束之際離美。

    從孔子學院的不合法到合法,從中方教師的必須離境到不必離境,5月24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表示,美國決心澄清5月17號公告所帶來的混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紐蘭:這並不是孔子學院本身的問題,只是因為簽證申請身份的案例。

    對於中美之間的人文交流,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表示説,美國十分重視與中國進行人文交流,這也是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參加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中心議題之一,而17號發佈的公告所引起的困惑和不解,純粹是技術性和程序上的問題。美方將盡力解決這一問題,避免類似誤解再次發生。

    紐蘭:有些混亂和混淆我們會查找,沒有人必須要離開這個國家,一切都會清楚的,我想現在我們正試圖判斷問題,會弄清楚有多少人受到影響,我們正在補發説明,以便更加清楚容易地處理問題。

    對於美國方面在8天內針對孔子學院連發的兩份公告,中國國家漢辦主任許琳也在26號作出了回應。

    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 許琳:作為漢辦負責任人來説,我認為美國(國務院)糾正錯誤很快,我們非常歡迎這種態度,有摩擦也沒有關係,大家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來處理一些隨時發生的矛盾和問題。

    白岩松:幾天之間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一下子好像心裏就舒暢多了,那堵墻被拆掉了,其實這堵墻原本就不該有。我也特別注意到在糾錯的時候,美國有關部門這樣一個聲明,這裡面也在用像“誤解”這樣的詞,包括“技術”的錯誤,同時我特別注意到在幾個場合在強調對中國的孔子學院在美國這樣文化交流,對這樣的項目用了“支持”的字眼,對於雙方的文化交流這種態度的轉變是非常值得歡迎的。

    接下來我們也要連線本台現在美國的記者鄒韻,鄒韻你好。

    本台記者 鄒韻:岩松你好。

    白岩松:僅僅幾天的時間,開始以為孔子在美國中槍了,現在看來是誤傷,幾天之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字裏行間你們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鄒韻:我覺得美國方面在幾天短時間內發生巨大的變化,主要有以下這四個方面,首先是中方的表態和施壓,我們知道在17號第一個公告發佈之後,中國不管是漢辦還是外交部都呼籲這個事情能夠得到妥善解決,不影響項目的正常進行。而這和美國一開始所聲稱的事件只是一個常規性的規範簽證的事務有一些出入,而美方顯然也意識到他們所認為的,他們所聲稱的技術性的、程序性的失誤在中方看來影響到中美的文化交流了,而他們之前的做法他們也意識到有一些過於強勢了,所以這就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在最近兩次新聞發佈會上談到孔子學院問題的時候也在一直強調不斷説,這是國務院的日常的工作,絕對不會影響到中美人文交流,也不是針對孔子學院和中國教師的。

    第二個方面,跟第一個指導意見相關的議員在17號之後走訪了一些地方的孔子學院,也與孔子學院負責人進行了溝通了解,了解了第一手情況,雖然對於談話具體內容在我們採訪的時候雙方都表示不方便透露,但是就在當時在新的指導意見公佈之前,當時有幾個校方就表現的非常樂觀,他們當時認為國務院會可以或者很有可能就初步的指導意見進行修改。我們總結出來,就是校方和議員在走訪這些學校,了解到信息之後發現與他們一開始所掌握的信息有一些出入,所以對公告進行了修訂。

    第三個方面,美方也對此次事件進行了重新的考量,因為在美國孔子學院在發展的很普遍,48個州有80多所孔子學院和差不多30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所以如果是突然讓一些相關的中文老師離境,或者讓這些志願者離境,受影響的不僅僅是這些老師和志願者,對於正在眾多的接受中文教育的美國公民來説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最後一個方面,美國國務院在17號發佈指導意見的時候,當時就給自己留了一些維權的餘地,當時我們注意到,這個指導意見上叫初步調查結果,所以我認為初步就可以理解成為不是最終的,也是在掌握一些情況和平衡之後有一定修改的。

    所以以上這四個方面是美國發生態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白岩松:好,感謝鄒韻在美國給我們帶來的消息,謝謝。

    其實我更願意來接受這是一個失誤,或者是一個技術性的錯誤,因為畢竟文化交流對於兩國之間尤其中美這樣的兩個大國之間是非常重要的,在過去這幾天,很多人為了更好使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進行地更好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一起來看。

    國與國之間人文交流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美之間也不例外,從5月17號美方發佈第一份公告後,中美雙方的各個部門就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溝通。

    畫面提示:2012年5月24日新

    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洪磊24號表示,中方主管部門正就美方不向在美孔子學院教師續簽簽證一事與美方進行溝通,希望此事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不影響有關項目的正常開展。

    事實上中國駐美使館與美方就此事的溝通磋商,始終都在密集進行之中。

    畫面提示:2012年5月26日 新聞

    中國駐美使館教育處公參方茂田在與美方溝通磋商後對媒體表示,中方針對5月17號公告中存在含糊不清和不當之處,與美國國務院相關部門進行了密集交涉溝通,對美方新公告作出的澄清和解釋表示滿意。

    而與此同時在美國國內針對公告在教育界引發的強烈反響,也促使美國國務院重新考慮在孔子學院上的做法。

    畫面提示:2012年5月26日新聞

    23號美國國務院官員前往全球首所孔子學院所在地馬裏蘭大學,與校方和孔子學院負責人進行了直接溝通,在其後的採訪中校方表示,雖然他們不存在教師違反簽證法規的問題,但將盡全力支持孔子學院的發展。

    馬裏蘭大學聯絡辦公室副主任 李圖恩:他們(國務院官員)與我們進行了溝通,這是個監管性的問題,他們會與孔子學院合作解決問題,我認為文化交流至關重要,加強兩國的聯絡和理解。

    如今,孔子學院事件似乎已塵埃落定,但在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看來,其背後蘊含的J-1簽證問題尚需中美雙方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許琳:今後漢辦會主動和美方有關部門協商,看怎麼樣能夠做到既不影響漢語教學在美國的發展,又能夠符合美國的法律和簽證的規定。

    那麼引發這場孔子學院事件的導火索J-1簽證,到底是什麼樣的簽證呢?

    畫面提示:2012年5月26日新聞

    J-1簽證是一個大的簽證類別,其中包含學生短期訪問學者、培訓人員、教師、教授;研究學者部分專家、醫師、少數國際訪問者、少數政府訪問者、夏令營顧問者等十幾類,適用範圍非常之廣,堪稱“萬能簽證”,也就因此容易引發混亂。

    而目前中國國家漢辦選派到美國從事漢語教學的中文教師主要有兩類,公派漢語教師和志願者,公派漢語教師持J-1和教授交流學者簽證,在孔子學院所在大學任教沒有問題,但有一部分是在當地中小學任教,按照美方之前的要求應持J-1教師簽證,同樣的志願者中持J-1教授和交流學者簽證在當地中小學任教也有問題,而修改後的最新公告已表示,美方將協助中方規範教師改換簽證類別,解決這一問題。

    白岩松:其實針對孔子學院在美國遇到一股墻,現在當然是拆掉了,首先有一點,孔子學院在美國來興建是應美方比如説大學,包括相關的機構來邀請建立的,其實從美國方面對於學漢語的要求是每天都在增長,我先舉一個例子,先不説美國,在日本日本按理説得到漢語教學和這種幫助應該比美國更容易一點,但是日本的大學一個負責人曾經親口對我説,説我們這裡學生要學漢語的太多了,但現在老師不夠,最後這個學校採用的什麼方法,是抓鬮誰抓中了才能夠去學漢語。在美國奧巴馬的女兒在學漢語,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現在在學漢語,包括拜登家也有孩子在學漢語,同時美國和中方未來這種文化交流當中,5年10萬留學生美國人要到中國來學漢語,可見有的時候我們單方面會解讀成,我們希望更多的美國人學漢語,不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説,當他跟另外一個國家交往的時候,擁有這個國家的語言方面的人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建國初期的很長一段,當我們陸續打開跟很多國家的外交的大門的時候,我們當時就匱乏很多國家我們的外語人才的嚴重不足,因此學人家的語言有的時候也是自身非常重要的一種需求。

    我們現在看一個圖,這個是孔子學院在全世界的分佈圖,請注意這裡説的孔子學院是包括課堂,因為課堂量是非常大的,在歐洲涉及到31個國家187所,非洲是19國26所,亞洲是31國112所,在美洲反而特別多,因為它包括了學院和課堂,美國孔子學院就81所,還有很多很多的課堂等等。看到這樣的局面的時候我們知道,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孔子學院和課堂發展的速度是很快,現在到了新的結點如何更好的發展,量可以了嗎,是不是到了做質的地步,我們的速度是不是要調成更好,好放在前面又好又快還是怎麼樣,接下來請教一位專家,北京大學的王岳川教授,多年對中國文化傳播給予了大量時間的研究。王教授您好。

    北京大學教授 王岳川:你好。

    白岩松:首先一個問題,針對這次現在看來這個風波已經過去了,孔子學院在美國遇到了無形的墻,現在拆掉了。但是我們應該思索一些什麼,在對於孔子學院發展來説?

    王岳川:我覺得在一種文化進入另外一種文化的過程當中,必然會出現接納、排斥、整合、激蕩的過程,全世界除了中國的孔子學院之外,在東亞有日語學習中心在海外有幾百座,韓國的世宗學院在海外有幾百所,歐洲的德國歌德學院在全世界也分佈很廣,為什麼會對中國文化的出現這樣的情況,跟過去的文化冷戰的心理模式有一定的關係,當然我們自己的文化介入的時候也是要求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比如説印度的佛教進入中華大地,激蕩、整合從漢唐兩朝皆是如此,到了宋朝才三教相對比較和睦,所以中國文化向海外的輸出或者交流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給我們的提示就是我們做的比較單一,這個單一主要在輸出方式就是以孔子學院為主,還是在我們看來從幾個方面。

    第一,國家來組織翻譯一些中國文化的“和為貴”的中國和諧精神的,中國強調是非戰爭的一種交流和睦相生的圖書,這樣的話向海外輸出。我舉一個例子,1985年日本向海外翻譯出版的1000本圖書,現在西方、歐洲和美國對日本文化的接納相對來説心情比較平和,我把翻譯圖書這種用英文閱讀的方式稱為“文化預熱”,通過預熱之後我們的孔子學院不斷教授中國的漢語和琴棋書畫。

    第三條,琴、棋、書、畫很重要,因為文化外交是魅力外交,一種文化一定要有魅力,一定文化一定要有聽眾,一定要出高山流水的對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模式,就是中國的電視、電影,尤其是網絡電視要大量通過雙語的方式傳播中國文化,這樣一來那麼我們中國的文化孔子學院就不會像今天西方突然感覺到有一種不安,突然有一種心裏面有一種忐忑,這樣我相信多種輸出方式更加平和,更加多元。

    白岩松:不妨解讀成兩部分,一個是由於它的需求可能對你的語言也産生更大的需求,因為經濟的合作。另外一方面琴、棋、書、畫包括電影、電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很自然接納你這種的文化。

    王岳川:對。

    白岩松:好一會兒王教授,可能還會有問題向您諮詢。接下來就要關注一下,不僅僅是孔子學院了,其實隨著中國GDP已經融入世界整個這樣的速度,文化的這種交流以及文化的走出去,其實是我們回避不掉的命題。

    説中文、演唱中國歌曲,甚至完整背誦了長篇中國傳統民謠《木蘭辭》,在美國馬裏蘭大學舉行的孔子學院成立7週年慶祝會上,這些來自巴爾的摩國際學校的一年級小學生,令與會者讚嘆不已。但這樣的現象在美國的學校裏已經並不稀奇。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教育參讚 方茂田:我們成立孔子學院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樣一個重要平臺,來促進中國與世界之間的相互了解,傳遞中國文化。

    2004年第一批孔子學院先後在美國、韓國和歐洲的幾所大學興辦,此後孔子學院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在2006年平均每三天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就會誕生一所孔子學院或者孔子講堂,也因此孔子學院被認為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去年美國當地時間1月17號晚上8點04分,一抹亮麗的中國紅出現在美國最繁華的商業區--紐約時報廣場,6塊巨形的電子顯示屏同時播放,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該宣傳片全長60秒,從17號開始一直播放到2月14號,一共播放8400次。這樣的展示被有線電視新聞網解讀為:這則宣傳片代表中國外交手段的一種轉變。

    美國民眾:現在和以前相比可以從更多的渠道了解到有關中國的信息。

    事實上,去年年初在紐約時報廣場播放的宣傳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去年3也中旬時報廣場中心地段大屏幕上,又出現了大紅色背景的“龍”字,並用中英文註明了中國“龍”所代表的精神。隨後中國旅遊和中國書法、硯臺兩個特色短片也相繼播出,而除了國家媒體之外,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將廣告搬上了時報廣場的屏幕。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校長 周寧:我們現在有這種宣傳渠道了,比如説我們可以做廣告片在國外播,我們也可以在國外建立孔子學院,我們都採用了不同的手段,我覺得都是策略層面上的事情,每一種手段都有它可商榷的地方。

    事實上從2003年盛況空前的“中法文化年”,到2006年“中俄文化年”,再從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到歐羅巴利亞藝術節,中國都是作為主賓國參加。有人評論説,如今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不辦“中國文化年”,中華文化一下子被推到世界的聚光燈下。

    周寧:我們走出去的文化戰略也有好幾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現在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我覺得首先應該反思的不是我們戰略層面上的問題,而是策略層面上的問題,可能在策略上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細化、調整。

    正好一個問題,還是要繼續連線北京大學的王岳川教授,王教授這個問題得問您在文化走出去的時候,其實離不開商業途徑,包括民間的管道,但是隱隱約約也會看到政府的推手,他們三者之間應該如何協調?

    王岳川:我覺得是政府出政策,然後商業出資金,要把學者、藝術家來做讓西方喜聞樂見的雙語用英文講演交流,又能夠用漢語給他們談論中國文化的問題,那麼他們走出去。而且我更加認為我們今天不可以用簡單的思維,我給你什麼東西,而是魅力外交,外交藝術化,魅力化,甚至人格化,讓西方感覺到中國是可親、可愛,甚至是中國有人格魅力的文化的輸出更加好。

    白岩松:好非常感謝王岳川教授給我們的提示。這些年經常聽到有很多人在説中國形象,中國形象要打造宣傳中國的形象,但是誰能夠告訴我們,我們有沒有認真地研究,我們要打造什麼樣的形象,是那種可親的,還是那種悠久歷史的,還是怎麼樣,我覺得這愛的課題我們要思考。

    接下來我們談另外一個話題,其實又與這個有關,任何兩個國家之間其實文化的交流永遠是一個連接的紐帶,哪怕是在敵對,哪怕是在你冷戰,哪怕是好久沒見的時候剛剛開始搭起一個橋,中美之間今年就是一個重要的紀念的年份,當初是乒乓球打開了大門,但是73年的時候費城交響樂團來中國了,也是非常重要,我們回顧這樣一個時刻。

    2012年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上海公報》發表40週年,本週國家大劇院2012NCPA費城交響樂團音樂周即將上演。在眾多世界頂尖交響樂團中,還沒有誰能像美國費城交響樂團一樣,與中國有著非比尋常的深厚友誼。對於那場音樂會它根植在許多中國人的腦海裏。1973年勞動人民文化宮,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歷史性首次訪華。“我可以感覺到投向舞臺的目光既陌生又無比熾熱,觀眾席上有1000多雙眼睛,卻感覺像是出自同一個人的目光。”《紐約時報》專欄記者哈羅德。勳伯格報道。

    白岩松:尼克松是剛剛來,然後一年之後費城交響樂團在奧曼迪帶領下就來到中國,剛才這個《命運交響曲》就是奧曼迪和中國的中央交響樂團進行排練的時候的聲音。總會給我們一種啟示,任何一個國家不管你會遇到前進中順利的時候,兩個人關係很好,蜜月期。或者是不好的時候,但是文化交流的紐帶永遠不應該斷,因此這次我們很高興看到美方進行一次糾錯,孔子學院可以更好地在美國發展。但是對於我們也要思考,在文化交流的過程當中如何潤物細無聲,如何用用別人喜聞樂見,在別人需求的情況下雙方一拍即合,同時這個問題我們也要思考,我們打造中國形象,應該所有的人都去思考這樣一個命題,我們要打造一個中國什麼樣的形象給這個世界呢?

熱詞:

  • 新聞1+1
  • 孔子
  • 如何
  • 週游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