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營養餐安全事件頻發 地方政府延撥挪用補助款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6日 08: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莫讓營養餐打折

  儘量延伸配套好相關經費,儘快出臺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系統化操作制度和實施細則,以避免營養餐“打折”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楊洪濤王艷明

  近期雲南、廣西、貴州等地相繼曝出與學生營養餐有關的食品安全事件,廣西百色市那坡縣有學校3元營養補助被供貨商套利1元、雲南鎮雄縣木卓鄉六井村蒼坪小學203名學生食用營養餐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雲南宣威市雙龍一小的學生在糕點裏吃出了雞毛等,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這一系列事件的背景,是為提高農村學生尤其是貧困地區學生的健康水平,我國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由國家對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80個縣市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按每人每天3元標準提供營養膳食補助。

  政策推進近一年來,學生的營養餐到底如何?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中還存在哪些困難?如何完善營養改善計劃?帶著這些問題,《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貴州、甘肅等地進行了採訪調研。

  有餐費缺食堂

  記者調研了解到,由於之前沒有成熟的經驗,加之試點縣條件所限,在實施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很多地方在摸著石頭過河,落實情況各異,進展也不統一。

  在貴州羅甸縣班仁鄉中心學校,記者看到,一年前還在學校周邊空地上自己生火做飯的孩子們,如今已在嶄新潔凈的食堂裏吃上了熱騰騰的午餐。在貴州省麻江縣柿花小學看到,當天學生午餐是“三菜一湯”——辣菜炒肉絲、豇豆炒肉、小瓜炒肉、排骨冬瓜湯。

  貴州省教育廳學生資助辦主任周憶江告訴記者,從去年秋季開始,貴州省投入資金6億元,在全省88個縣規劃新建或改擴建了9961個農村中小學食堂,並購置冰箱、冰櫃、消毒櫃等設備。目前,絕大多數食堂已完工並投入使用。

  甘肅大多縣區春季開學後就開始為農村中小學生提供營養早餐,但在一些縣區,直到今年4月中旬還在最後“衝刺”。記者採訪時,一個已經完成了配餐企業招標,一個即將進行。另據媒體報道,在陜西等地一些偏遠區縣,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時存在“文件精神與實際行動不同步”的現象。

  國務院在《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學校有食堂的或者可以配備食堂的,實行食堂供餐;學校目前沒有食堂,可以向具備資質的餐飲企業、單位、單位集體食堂購買供餐服務;偏遠山區的學校或教學點,由於規模小或其他原因,配備食堂的成本過高,購買供餐服務業不具備,可以在有關部門批准的前提下實行個人或家庭托餐。

  在甘肅等地,記者注意到,許多試點縣區,由於學校分散、沒有食堂、資金缺乏,很多學校普遍選擇向企業採購雞蛋和牛奶的“蛋奶工程”。

  “目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食堂的只有3所,其他372所學校都沒有食堂,這一狀況決定了該縣在供餐方式上只能選擇向企業採購牛奶和雞蛋。”甘肅省武山縣教育體育局局長石尚榮説,等將來建成食堂後,按照“建成一所轉換一所”的原則,逐步實現由食堂供餐。

  貴州省教育廳資助辦主任周憶江介紹,在總結部分地區供餐經驗的基礎上,貴州省提出各試點縣可按照“四統”模式,對糧、油、肉食和蛋類等大宗物資,實行“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配置、統一配送”。

  採訪中,一些教育主管部門、老師反映最強烈的就是食堂建設及配套措施滯後。今年以來,貴州省65個納入國家計劃的連片特困地區縣,陸續啟動了營養餐項目,但受地理條件、資金等方面限制,一些學生人數較少的教學點尚無力建造食堂。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例,目前還有846個教學點沒有食堂,並且佈局分散、偏遠,實行供餐難,教師數量少,委託家庭供餐難度也較大。

  甘肅省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58個縣區,主要分佈在黃土丘陵地帶、南部山區、高原地區,學校分散、學校食堂不足。隴西縣實施營養計劃的276所學校,只有43所學校有食堂。

  按要求,沒有食堂的教學點可通過向周邊農戶托餐,讓學生吃上熱飯菜,然而一些基層校長介紹,很少有農戶願意接手托餐。

  過渡階段多臨時措施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項目主管薛文俊表示,他們調查發現,在中央營養改善經費下撥後,部分地方政府拖延下撥補助款,甚至“臨時挪作他用”,導致一些學校為錢發愁,阻礙了營養餐改善計劃的推行。甚至有的校長樂於接受供貨商的回扣攻勢,購買牛奶、麵包、沙琪瑪了事。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偏遠地區在落實營養改善計劃過程中,絕大數學校沒有專業營養師,地方政府、學校和家長對科學、合理膳食結構等營養知識缺乏了解,“營養餐”並不足夠營養。

  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反映,目前食堂工勤人員缺乏,聘請人員又沒有財力保證,在當前的“過渡階段”,只有動員所有教師參與,佔據了教師一定的精力,教師壓力進一步加大,長此以往勢必影響教學質量。貴州省麻江縣碧波小學副校長鄧熙斌説,現在有的教師既負責食堂管理,又負責教學,不知道該怎麼計算工作量,有教師問起時,只能以“先幹著再説吧”來回應。

  貴州省龍裏縣教育局局長魏明説,自從啟動營養餐計劃以來,天天在琢磨如何實施好,跟很多教師、校長交流時,他們也反映壓力大,“我們只能投入100%的精力,但不敢保證100%的安全”。

  在一些偏遠山區,受交通、食堂設施等條件限制,學校集中採購原料、加工營養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貴州省龍裏縣擺省鄉小學距縣城約50公里,因路況差有近2個小時的車程,為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聯絡全鄉其他小學一起集中到約70公里外的貴陽市花溪區一家大型超市採購蔬菜、肉類等。由於山高路遠,學校每週只能採購一至兩次,採購的原材料多為蘿蔔、白菜、蓮花白、土豆、木耳等耐儲存的蔬菜,肉類則每週採購一次,放在大冰箱裏冷藏。擺省鄉中心小學校長王應南告訴記者,他最擔心夏天溫度高,蔬菜、肉類等不能長時間儲存,而就地採購又擔心質量不過關,還有索求票據難等問題。

  由於營養改善計劃剛開始大面積實施,無論政府、學校都缺乏足夠的準備,在資金劃撥、政府購買、學校購買、記賬方式、食料保管儲存、財務監管等方面缺乏規範和細則,也缺乏經驗,更缺乏有效監督。

  經費可延伸制度需陽光

  近期連續出現的學生營養餐問題,不僅在網絡輿論和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也給營養餐安全敲響了警鐘,營養改善計劃在陽光下運行,還需完善措施,出臺實施細則。

  一些直接參與營養餐實施的負責人及有關專家建議,宜儘快出臺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系統化操作制度和實施細則,建立長效經費保障機制和公開透明的監管體系,通過整合政府和民間多種資源,將這些惠民政策切實落到實處。

  貴州省黔東南州教育局營養辦負責人徐偉旭、雷定富等人希望,從制度層面上解決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的編制和開支問題。在提供營養餐經費時考慮相應的“延伸”,比如增設營養改善計劃的配套資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國家推出營養改善計劃是好事,但如果沒有地方財政補貼配套,這3元錢就會“打折”。他建議,在目前尚未建立食堂的學校,尤其是中西部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的學校,可以按照“中央財政為主、省級財政為輔”的模式,由地方政府包括省級財政建立補貼制度,在增加現有中央經費撥付額度的同時,進一步規範升級財政的配套比例。一些教育部門的負責人也認為,“人均3元、160億元”的中央財政撥款並不能一勞永逸,宜儘快探索和完善各級政府分擔、社會力量參與的經費保障機制。

  在保障農村學生“吃得上、吃得飽、吃得好、吃得放心”的前提下,薛文俊提出,可針對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開展發放手冊、舉辦講座等形式多樣的營養教育、培訓和宣傳活動。還有學校食堂管理人員説,希望能建成營養師制度,或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教師中培訓營養師,針對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均衡營養搭配的標準化配餐,為學校執行營養改善項目提供支持。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對於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偏遠貧困、交通不便的學校來説,保證採購物資的新鮮安全非常關鍵。貴州大學後勤處處長金春雷建議,由縣政府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供貨商,積極協調糧食、工商、物價等部門,將糧油、肉類、蛋類等大宗物資實行集中採購,由供貨商統一配送,為學生提供等值優質的食品的同時,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等認為,可成立由家長、退休教師等參與的伙食管理委員會或家長委員會,共同管理項目的伙食或賬目。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在每一所中心校成立“營養餐資金清算小組“以監督營養餐專項經費運作,既有利於保障資金安全,客觀上也有利於保障營養餐食品質量安全。一些學生營養餐項目的直接參與者反映,目前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國家應儘快出臺實施這一項目的實施細則,讓其有章可循,讓惠民政策在陽光下運行。

熱詞:

  • 營養餐
  • 營養改善
  • 挪用
  • 教師
  • 打折
  • 延伸
  • 過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