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中國好人】塔基大王趙正義:從泥瓦匠到工程師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16: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54ec20bb5e5d42f9a6072c8a3c2f83a2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消息:建高樓、蓋大廈,離不開高高的塔式起重機(又稱塔吊、塔機);而要想讓塔吊安全操作,必須先用鋼筋混凝土澆築一個結實的塔基把它牢牢固定好。塔基的重量小則幾十噸、大則一兩百噸,需要消耗大量鋼筋、水泥和砂石,澆築好後還要先養護20天才能安裝塔吊;施工結束後,塔基就深埋地下、成為建築垃圾。

  自塔吊發明、使用80多年來,塔基一直都採用混凝土整體現場澆築技術,費時、費料。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從來如此”的塔基,卻成了趙正義的“眼中釘”。

  農民出身的趙正義當時是北京昌平的一家鄉鎮建築企業的經理。初中畢業的他不僅勤快,而且肯鑽研、好學習,不僅是“砌磚能手”,還在1982年創造了室內抹灰護角的新工具、新工藝。自此,他迷上了創新發明,每隔兩三年就有一項創新成果問世。

  當時北京備案的塔吊就有1萬多臺,每台每年保守估計要用1.5次固定基座,每年浪費的混凝土能蓋140萬平方米的框架樓。視浪費為犯罪的趙正義再也坐不住了。1997年,他在一個月內接連給50多個塔機廠家打電話,諮詢有否變革傳統基礎的可能性,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

  “撞破南墻不回頭”的他跟塔基較上了勁,經過3個月的潛心鑽研,設計生産出第一代 “桅桿式機械設備組合基礎”(業內稱為“趙氏塔基”)。這種新型塔基可謂巧奪天工:用13件混凝土預製構件裝配組合的方式,代替傳統塔基的整體現場澆築,可以重復使用;通過在構件連接面設置凹凸鍵,做到無間隙組裝,避免了構件變形或位移;以砂、石、土等材料代替部分混凝土,增強基礎重力,降低了構件的體積和成本……

  傳統塔基的澆築安裝一般需30天左右,這套塔基只用了60小時。5個月後,用第一代趙氏塔基支撐的塔吊完成1項6500平方米的5層現澆框架結構工程自塔機誕生以來困擾業界80多年的技術難題,得到了破解。

  趙正義沒有就此止步。在此後的9年中,他不斷改進、完善, “趙氏塔基”9次升級換代,獲得發明專利13項,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實現了構件總重量最輕、佔地面積最小、拆裝時間最短、使用成本最低,一座塔基可反復使用100次,平均使用2—3次就可收回成本。

  2001年,為更好地研製、推廣“趙氏塔基”,趙正義辭去待遇優厚的經理職務,自己創辦了北京九鼎同方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截至2011年,趙氏塔基已在北京、哈爾濱、南京、西安等21個省市的43個城市推廣,與9萬多臺不同型號的塔機配套使用,累計節約水泥、鋼材220多萬噸,節約砂石料820多萬噸,直接經濟效益16億多元,減少混凝土垃圾475萬立方米。專家認為,“趙氏塔基”開塔機基礎重復使用之先河,是中國人在塔機技術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兩院院士羅沛霖指出,趙正義正是用再普通不過的傳統材料,通過空間結構的重新組合,使這些材料在新的結構形式下具有新的性能,從而徹底破解了困擾業界幾十年的一道技術難題,成為一項節資節能減排的標誌性新技術和新發明。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時間為2012年2月16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趙正義
  • 泥瓦匠
  • 工程師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