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鐵道部已負債2.4萬億 全國1萬公里鐵路項目停工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05: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5月23日電 鐵道部近日發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明確表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依法進入鐵路領域,特別強調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對民間資本不單獨設置附加條件。

  鐵路系統一直被一些人視為“計劃經濟的堡壘”,如今為何敞開胸懷迎接民間資本?鐵路方面是否願意拿出“優質資産”吸引投資?如果民資大規模進入鐵路系統,能否找到贏利的商業模式?這一系列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是主動開放還是“錢緊”被逼?

  雖然此前早已有過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成功案例,然而,如果説以往鐵道部對民資僅開一條小縫的話,此次鐵道部可謂大門敞開。

  “蓬門今始為君開”,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考量?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張戎説,鐵路向民間資本開放實際上並不是新的政策,早在2000年左右,就有類似提法。2005年7月,鐵道部還專門出臺了《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鐵路建設經營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向非公資本開放鐵路建設、鐵路運輸等領域,但因為阻力較大,並沒有真正開展。

  近年來,隨著宏觀政策收緊,對鐵路建設的國家投資和銀行貸款有所減緩,資金短缺已成為擺在鐵道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根據鐵道部的規劃,2012年安排固定資産投資5000億元,但前4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産投資僅完成895.97億元,同比減少48.3%。一季度數據顯示,鐵道部總負債為2.4萬億元,負債率高達60.62%。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鐵路建設高級顧問王夢恕説,2012年,國家發改委新批復了以貨運為主的九條線路,因為資金問題,這些新批復的線路如今沒有一條開工。目前鐵路基建還是靠2011年底融資的2000多億元在維持,但距全年投資需求尚有較大資金缺口。

  “全國範圍內停工的鐵路項目里程在1萬公里以上;停工的項目中,約有一半是設計列車運行時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王夢恕説。

  “鐵路放開民間資本投資,客觀上講是因為當前建設資金壓力大,但對於中國鐵路長期改革來説,還是很有意義的。”張戎説,長期以來,中國鐵路改革的步伐總體是滯後的,向民資開放後,希望能形成一種倒逼模式,推動鐵路行業改革。

  是饕餮大餐還是鴻門宴?

  專家認為,投融資方式的改革,是引導鐵路整體改革的關鍵;隨著鐵路市場的開放,未來很多問題將轉變為以市場為主導。

  然而,擺在現實面前的另一個問題是,就算鐵道部想吸引民資進入,民資自己願不願、敢不敢進入?

  “雖然這次開放力度很大,但是比較原則,一些關鍵問題和具體政策沒有明確。”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紅昌認為,民資進入鐵路行業還存在多方面的障礙。

  第一,鐵路投資大、週期長。鐵路單線投資動輒上百億元,一般的民營企業難以承擔;單線鐵路建設通常需要2至4年,與公路相比,鐵路的收益回報週期是公路的3倍。

  第二,收益回報難以獨立核算。鐵路具有網絡運營特徵,鐵路收益的核算也是通過全路網通盤計算。如果拿出其中一部分市場化,成本、收益核算很難獨立進行。如不進行獨立核算,民間資本的投資回報就很難得到保證。

  第三,在現行鐵路系統運行調度機制下,民間資本難以獲得産品控制權。每條線路車輛能不能跑,跑幾趟,全部由鐵道部協調,這從全路局的角度看是對的,但對新投資者來説,則意味著自己對産品喪失了決策權。  “賠錢的領域民間資本是不會願意進入的。”王夢恕説,現在連高鐵運營都在虧損,比較可能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的只有煤運專線。

  專家認為,廣深鐵路是吸引民間資本的一個成功案例,它的成功,首先是因為廣深鐵路的贏利前景好,符合民間資本投資的預期;其次是因為政府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

  王夢恕説,如何在保障民間資本的盈利性與鐵路運輸的公益性之間尋求平衡,是民資良性進入鐵路行業的關鍵。只有在管理體制等方面出臺具體、可操作性的配套制度,才能有效化解民間資本的風險。

  鐵路改革市場化取向如何走?

  此次鐵道部放開民資進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希望以此推動鐵路部門的改革。

  “此番放開民資進入的態度是積極的,但如果只是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不能推動體制的改革,那這種變化就沒多大意義了。”王夢恕説。

  張戎認為,目前鐵路發展整體上還是計劃經濟模式,政企不分,票價的制定和更改權仍屬於國家,鐵道部相當於一個大企業,18個鐵路局由其統一指揮,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

  要改變高度集中的鐵路管理模式,以市場化發展為導向,這一點已成為業內共識。然而,具體來説怎麼改?

  李紅昌認為,鐵路系統政企分開勢在必行,可參照德國模式成立鐵路總公司,逐漸分離出客運、貨運等不同板塊,實現管理清晰化。長期以來,鐵道部是建設、運行、管理一肩挑,以後應重在監管以及行業規範、標準的制定。

  專家認為,把城際鐵路等建設權下放給地方,也是今後的一個方向。據了解,目前很多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和貨運專線的建設權已經被下放到地方。如京津城際高鐵,其融資建設是由北京市、天津市及部分大國企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負責進行,建成後委託給鐵路部門來運營。

  鐵路運輸仍需考慮社會效益,比如,為了公益需要,糧煤運價相對較低;又如,東西部路網特點和盈利水平不一樣;鐵路要在不同運輸産品和不同區域之間進行交叉補貼。

  “資本是逐利的,如果民資大規模投資鐵路,會不會損害鐵路的公益性?這個問題也值得思考。”李紅昌等專家認為,鐵路改革是一個漸進過程,應探索一條適應國情的、以市場為導向、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改革路徑。

熱詞:

  • 鐵道部
  • 負債
  • 鐵路改革
  • 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