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晚睡晚起或誘發功能障礙 每天早睡1小時身體好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0日 07: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Gettyimages供圖)

  晚睡晚起或誘發工作、學習、社會功能障礙,建議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早睡”1小時

  生活在大都市的不少上班族、大學生和單身人士,或加班,或應酬,或學習,或娛樂,每晚上演著“越夜越美麗”的夜生活,淩晨2~4時才走進被窩。需要早起的上班族飽受睡眠不足的困擾,而不受上班束縛的大學生等年輕人更是睡到午後。

  專家指出,“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醫學上稱為“睡眠時相推遲綜合徵”,青少年和30歲前的成年人更常見。一般表現為睡眠時間段後移超過2小時;典型患者有入睡困難,並且喜歡晚起。晚睡晚起有可能誘發不同程度的工作、學習、社會功能障礙。30歲後,隨著新陳代謝減緩,修復功能減弱,容易引發肝病等疾病。專家建議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早睡”1小時。

  案例:

  晚睡晚起者多是年輕人

  白領石先生是“夜貓子”,每晚加班到9時,為了減壓,有時猛吃消夜,疲憊不堪卻撐著玩樂,淩晨1~2時才入睡。但早上7時,他又必須早起上班。而一到節假日,石先生就呼呼大睡到午後,醒來全身又感覺充滿力量。

  大學生霏霏在每晚12時宿舍關燈後,繼續在電腦前“浴血奮戰”看小説,直到淩晨2~3時後才走進被窩,睡到早上10~12時才醒來。但她覺得一覺醒來精力充沛,並無什麼不舒服。久而久之,霏霏習慣了晚睡晚起,尤其覺得晚上精力旺盛。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副主任醫師張斌表示,這種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醫學上稱為“睡眠時相推遲綜合徵”,是一種晝夜節律性睡眠障礙。一般表現為睡眠時間段後移超過2小時,在淩晨2~6時入睡。無論多早上床睡覺,非要挨到長期形成的入睡時刻才能入睡。典型患者有入睡困難,並且喜歡晚起。

  晚睡晚起者多是30歲前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患病率為7%~16%。張斌説,大學生、獨居者、沒有婚姻家庭生活的人、白天不需要坐班的職業者,一般比較自由,顧慮少、壓力低,容易晚睡晚起。深夜學習、夜班工作、某些精神疾病是晚睡的原因。對於上班族而言,由於需要早起,因此白天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如打瞌睡、疲勞、精力不濟等。晚睡晚起者一般在週末或節假日起床更晚,但經過長時間的睡眠,感覺恢復良好。

  危害:

  誘發工作、學習、社會功能障礙

  張斌稱,無論“晚睡晚起”還是“早睡早起”,均和遺傳因素有關。“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晚睡晚起者,但這種人所佔比例非常少。更多的晚睡晚起者屬於‘社會養成性'。”張斌説,現代生活方式,如照明、娛樂、工作等因素,使睡覺時間往後延,有些人推遲得更嚴重。

  張斌指出,晚睡晚起有可能誘發不同程度的工作、學習、社會功能障礙。晚睡會導致褪黑素分泌減少,與內在自然時鐘不吻合,出現“倒時差”現象。褪黑素還會影響內分泌、體溫、體內的電解質變化。晚睡者抵抗力隨之下降,一般易疲勞、常感冒;還會引起心情低落、易發脾氣、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甚至增加精神疾患的發生率。此外,張斌提到,睡眠疾病往往“禍不單行”,如果晚睡但不晚起,睡眠時間沒有保證,會導致睡眠不足;“睡眠時相推遲綜合徵”還可誘發夢遊症等睡眠疾病。30歲後,隨著新陳代謝減緩,修復功能減弱,容易引發肝病等疾病。“睡眠時相推遲綜合徵”如不治療,將發展成疾病,可持續到生命晚期。

  治療:

  需分兩種情況處理

  “晚睡晚起”究竟需要怎樣治療?張斌説,要分兩種情況處理。天生的晚睡晚起者,睡眠規律是由內在基因決定,可以遵循自身內在規律,只要保證睡眠時間與職業、學習不衝突,就沒有問題。如果強行糾正,效果反而不好。

  如果是社會養成性的晚睡晚起者,不嚴重者可以嘗試自己調節。張斌稱,一是“卡”住起床時間。比如平時習慣晚上2時睡,早上10時起,可以把起床時間提到8時;第二天由於少睡,容易感到睏倦,晚上12時就會想入睡。二是嘗試推遲入睡時間的“時相療法”。由於晚睡晚起者的睡眠覺醒週期有往後延的傾向,因此可以嘗試每晚延遲3小時入睡,比如平時習慣2時睡覺,第二天就5時睡覺,如此類推。

  第三種辦法是晚上10時服用褪黑素,一般兩個星期左右可見效。此外,還可以服用短期作用的誘導睡眠的藥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但“三唑侖”由於能産生快感因而被吸毒人士稱為“藍精靈”,目前已經禁止流通。此外,在正常覺醒期間,使用酒精、鎮靜催眠藥或興奮劑治療失眠或嗜睡症狀,可能導致藥物濫用。張斌提醒,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四是採用光療方式。通過強光照射調節睡眠節律紊亂,一般早晨的光療能糾正輕度的睡眠時相延遲。張斌説最好用藍光,在每天起床後照射半小時到1小時。

  預防:

  每天“早睡”一小時

  “今年睡眠日的主題是‘每天多睡1小時'。這個‘多睡'是早睡,而不是晚起。”張斌説。褪黑素夜晚10時開始進入分泌高峰,淩晨2~3時達到高峰。所以9~10時是理想的入睡時間。“關鍵在於自我控制。不僅要認識到人體生物時鐘和自然節律要相吻合,還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因為睡眠質量在30歲以後下降,種種睡眠問題會隨之找上門來。”

  張斌還提到,如果因為需要倒班工作而晚睡晚起,也可以適當調整配合。“上夜班的人睡眠時間實際上比平常人要少,容易導致睡眠不足”。因此,要保證足夠長的睡眠時間,此外睡房可以採用隔光良好的絲絨窗簾,以免日光照射影響睡眠。 (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靳婷、郝黎、張丹娜)

熱詞:

  • 睡眠時相
  • 倒班工作
  • 入睡
  • 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