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俞正聲:堅持先行先試 不斷把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1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18日,中共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會在世博中心開幕,圖為大會現場。

圖為俞正聲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九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圖為韓正宣佈大會開幕。

>>>>報告全文<<<<

  中共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今天上午在世博中心開幕,俞正聲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九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俞正聲在報告中説: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關鍵是要下決心減少對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緊緊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率先走出一條科技支撐作用明顯、體制機制活力迸發、服務經濟比較發達、城市服務功能比較完善、城鄉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轉型之路,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始終堅持先行先試,不斷把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和“引進來”、“走出去”並重的對外開放,不斷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障礙,不斷拓展率先發展的優勢空間。

  繼續高舉浦東開發開放的旗幟,深化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著力在擴大開放、完善市場體系、吸收人才、創造最佳創業環境和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為全市和全國改革積累經驗。

  牢牢把握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深入推進各類服務業改革試點,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改革體制機制,健全完善法制,更好地促進“四個中心”建設和服務經濟的發展。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注重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相得益彰地發展,以更大力度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和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資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市場準入和公平待遇為重點,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服務體系,加大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的力度。

  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經濟的合作和競爭,大力吸引跨國公司在滬發展地區總部和各類功能性機構,營造跨國公司“在上海,為世界”的良好環境;積極吸引和服務國內各類企業總部在滬發展,培育和發展我國的跨國公司。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積極發展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和新型國際貿易,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各類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走出去”。

  (二)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建設更具活力的創新型城市。以建設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重大契機,加快推進企業股權激勵、科技金融結合、人才特區建設、財稅政策完善等創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帶動促進全市各類科技園區和産業開發區的發展,努力在建設創新型城市中走在全國的前列。

  聚焦國家戰略和需求導向,加強重點領域前瞻性佈局,深化部市和院市合作,支持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任務,努力在大型客機、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和成套工藝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瞄準有重大應用前景的領域,加強基礎研究和大科學工程及研發基地的建設。

  進一步激發各類企業創新主體的活力,強化國有企業的創新導向,促進民營企業增強創新能力,支持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在滬設立研發機構,鼓勵其與本土機構開展科研合作。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在創新和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引導鼓勵其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動協同創新。

  針對共性技術研發等薄弱環節,整合資源,健全組織體系和配套政策。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市區聯動,加大科技投入,創新政府的投入方式,鼓勵各類天使投資和創業基金集聚發展,促進投貸聯動、知識産權質押等科技金融産品創新。強化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

  重視和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市民的科學素養。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堅持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著力推進以寬帶城市、無線城市建設為重點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雲海計劃”、物聯網等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城市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全面深入融合。

  (三)加快推進“四個中心”建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産業體系。緊緊圍繞建設“四個中心”的國家戰略,按照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推動三二一産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産業結構,不斷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産業能級。

  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把握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重要機遇,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以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重點,進一步吸引總部和功能性金融機構,增強金融創新活力,切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要著力提高市場開放程度和貿易便利化水平,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鼓勵貿易方式創新,搭建貿易平臺,深化口岸通關模式改革,推動外高橋國際貿易示範區先行先試。

  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要優化航運集疏運體系,加快發展現代航運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鞏固提升國際航運樞紐港的地位和功能。鼓勵發展郵輪經濟。在加強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間的相互促進和融合,整體推進國際經濟中心建設。

  加快發展各類生産性、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擴大服務業規模,增強集聚和輻射力。主動作為,突出重點,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努力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新引領區。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重視和加強品牌建設,推動傳統製造業加快技術改造,鼓勵企業以設計、研發、營銷為重點轉型升級。

  優化調整鋼鐵、石化等行業的産品結構,淘汰落後産能,大力推進杭州灣北岸先進製造業基地等建設。引導和推動産業佈局的優化,加快實施世博園區的後續開發,基本建成虹橋商務區的核心區,完成迪士尼主題樂園的一期項目,有序推進黃浦江兩岸開發。以改善交通條件、加快舊區改造等為重點,促進蘇州河兩岸協調發展和功能提升。

  (四)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構築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把郊區和農村放在現代化建設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推動建設重心轉向郊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

  強化規劃引領,有重點有步驟地分類推進新城建設,著力構建中心城區和新城等便捷集約的交通聯絡。統籌工業園區、産業基地和大型居住區與新城建設,促進産城融合,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提升新區的綜合功能。優化郊區的小城鎮佈局,加快老集鎮的改造。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著力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生産的新型組織方式,著力培育職業農民,著力完善包括機械化作業在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注重自然村落的保護,有重點地推進村莊改造,加大對農村低收入人群和經濟相對困難村的幫扶力度,加強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加快改革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切實保障農民的權益。

  (五)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設安全、便捷、宜居的城市。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決杜絕有安全隱患的工程、設施的實施和運行。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城市安全監督管理,加強對軌道交通、危險化學品建築消防、地下空間等重點領域隱患的排查和治理,健全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確保城市運行安全和生産安全。

  強化食品藥品質量監督和源頭治理,確保城市食品藥品的安全。提高特大型城市水資源、能源等安全保障能力。強化依法管理和規劃管理,加強信息技術和標準化手段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加大城市運行維護和投入保障力度,不斷完善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和聯動機制,深化市政公用行業改革,繼續推進政企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管養分離,全面提高城市現代化設施管理和服務水平。深入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強化城市交通的一體化管理,持續提高交通服務水平。[10:02:31]

  (六)大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堅持和落實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持續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單位的節能減排的管理,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等各項目標。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注重存量土地的二次開發。加強資源節約集約的利用,在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方面取得切實的成效。

  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順應人民群眾對改善環境質量的新期待,滾動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下大力氣改善大氣和水環境的質量,著力推進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加強基本生態網絡的建設,進一步加快崇明生態島的建設步伐,努力營造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

  (七)進一步增強服務全國的能力,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深化和繁榮發展。加強與兄弟省區市的合作,全面提升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的水平。深入實施國家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深化和拓展交通、環保和科技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完善合作協調機制,加速推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努力為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作出更大的貢獻。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建設,促進長江流域聯動發展。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強與環渤海、珠三角等地區的互利共贏合作。鼓勵和支持上海企業積極拓展國內市場,促進産業有序轉移和資源優化整合。創新完善幫扶機制和方式,努力幫助對口支援地區增強自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交流,進一步提升經貿、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水平。

熱詞:

  • 俞正聲
  • 堅持
  • 先行先試
  • 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