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各地迎國際博物館日 單霽翔解讀現代博物館關鍵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0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張中江) 18日是第36個國際博物館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一個現代化的博物館來説,展出文物的數量只是眾多指標中的一個,所佔比例不能作為衡量展覽水平或管理水平的依據,關鍵是要看展覽的質量。

  迎接國際博物館日 各地紛紛組織活動

  2012年的5月18日為第36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處於世界變革中的博物館:新挑戰、新啟示”。談及今年的主題,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新潮認為,其中最核心部分就是博物館如何在社會變革中承擔它的責任。要關心社會問題,關心現在的社會變革。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主任陳國璽則表示,這個主題啟示博物館人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克服困難,開拓創新,促進博物館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據介紹,中國“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活動將在廣西南寧舉行,屆時南寧將舉辦《傳承文化 強國惠民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成果展》、《吉金華章寶雞青銅器珍品特展》,並且將揭曉10個免費開放最佳做法項目。

  同時,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各地博物館都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北京為例,全市150余家博物館將舉辦展覽、講座、論壇及其他活動,讓博物館走進社區,走進百姓生活。

  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其中,5月18日(週五)當天,故宮將面向社會公眾舉辦專題講座,由院長單霽翔以 “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為題主講。

  國家博物館擬於當日為社會奉獻一場公益性文物鑒賞諮詢活動。屆時將派出6名館內專家,為100名收藏愛好者免費提供藏品鑒賞諮詢服務。

  首都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科技館等也將推出精彩的展覽和活動。

  中國博物館已達3415個 單霽翔闡述何為現代博物館關鍵

  宋新潮近日指出,近30年是中國博物館快速發展時期,截至目前,中國的博物館已達3415個。國家文物局提出中長期發展規劃,希望到2020年,能夠達到每25萬人一座博物館。

  以首都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文物局統計,目前全市註冊登記的博物館163家。對外開放的151家中,23家是民辦博物館,其他均為公立博物館。這些博物館的年接待觀眾總量為3500萬人次。然而各博物館參觀人數差別巨大,近半數扎堆兒去了故宮博物院和十三陵。

  故宮博物院一直以來都是公眾參觀最熱門的場所,不過很多人都是奔著宏偉的古建築而來,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參觀展品。單霽翔不止一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眾所週知,故宮是具有600年曆史的古建築群。但故宮還是具有87年曆史的博物館,這一點很多遊客並不知道。僅書畫一項,故宮目前就有5萬3千件畫,7萬5千件法書,加起來有12萬8千件之多。

  單霽翔日前接受中新網採訪時還表示,故宮博物院的核心是博物館。對故宮來説,文化傳承與享受是第一位的,全部工作都是以此為中心。故宮的工作人員,希望竭盡全力保護好故宮這一珍貴的世界遺産,盡最大努力為所有觀眾提供優質服務,使故宮博物院成為能夠享受精神文化的理想場所。

  單霽翔認為,對於一個現代化的博物館來説,展出文物的數量只是眾多指標中的一個,所佔比例不能作為衡量展覽水平或管理水平的依據,關鍵還是要看展覽的質量。故宮博物院的特殊地位和它收藏的文物數量與質量很高,公眾希望看到更多的精品文物,所以故宮過去和將來都努力採取措施把更多的文物藏品展示給公眾。今後,故宮博物院還將開闢新的展廳,繼續增加展示文物的數量和質量。特別是在故宮的南部,將形成以午門、東西雁翅樓、武英殿和文華殿為主體的博物館展覽設施群。

  從2008年開始,中國決定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804個博物館免費開放。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也得以走進博物館,參觀以前需要買票才能一見的展品。

  談及此項重要舉措,單霽翔表示,首先要正確理解國家的政策。這是實現文化惠及民眾,提升民族素質的重要舉措,是循序漸進的措施,也是實事求是有所區別的政策。今天強調文化設施也好、強調文化建設也好,確實要考慮到地區的差別。在博物館領域首先實現的是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在這基礎上逐漸在今天實現了博物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在制定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政策時,也是實事求是地考慮到了地區差別,比如東部地區補助是20%,中部地區補助60%,而西部地區補助80%。另外一個差別對待就是同樣是博物館,如果屬於世界文化遺産地,那麼從文化遺産脆弱性角度出發,從更側重保護遺産角度出發,國家規定,這樣的博物館不實施免費開放,比如敦煌、故宮等。

  其次,要充分考慮到博物館文物保護要求、開放條件、接待能力與民眾需求之間的關係。博物館是民眾享受文化的場所,需要既保證展出文物的安全,又保持一個良好的參觀環境。因此,很多博物館都採取的是免費不免票、預約限量參觀的措施。之前曾經有過無限制的參觀造成館內環境混亂不堪,館內設施破壞嚴重的教訓。

  再次,博物館必須做好內功修煉,觀眾量目前是大幅增加了,如果展覽仍然像過去一樣不能親近民眾,活動仍然不能融入民眾,那麼,這些觀眾還是會流失,最終回復到門庭冷落的局面。這就背離了博物館免費開放的宗旨,使得文化建設失去普遍的民眾基礎。

  民營博物館遭遇發展困境 未來將走向何方

  近年來,在眾多國有博物館之外,新生的民辦博物館數量不斷增加,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其未來的命運也頗為引人關注。

  據宋新潮介紹,目前為止,中國民辦國博館已達456座,佔博物館總量大概13%。博物館的種類、博物館的主辦主體,都比過去要豐富得多。然而,在數量不斷增加的背後,民辦博物館不少都存在資金困難等問題,有一些甚至在苦苦掙扎。

  《北京晨報》報道稱,北京市目前共有23家民辦博物館,其中大多數“日子不好過”。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民辦博物館很難享受財政撥款,更因要繳納各種稅負,導致運營困難。

  對於民辦博物館目前的處境,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認為,民辦博物館的發展到今天,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或繼續前行、或停滯不前、或向後倒退。解決民辦博物館的核心歸根結底還是政策問題。他較為推崇國外私立博物館的運營模式。

  單霽翔給出的建議則是,文物部門應對民辦博物館“拉一把”:幫助民辦博物館實現專業化,在行業準入等方面,提供與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的服務;推動國有博物館對民辦博物館業務活動以及運行管理實施幫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嘗試國有博物館對民辦博物館的託管或連鎖;推動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在競爭中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事實上,民辦博物館的生存境遇,已經引發有關部門的關注。2010年2月,國家文物局等7部門聯合下發《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民辦博物館與公立博物館同等的法律地位”。在歷年的全國兩會上,也多有代表、委員就此問題發聲。一些地方政府也正在研究制定扶持民辦博物館的規定。

  有專家表示,從1996年馬未都獲批准建立起新中國的第一傢俬人博物館算起,民辦博物館已走過10多年曆程。命運頗為曲折的民辦博物館,今後又將何去何從?

  背景資料:國際博物館日

  國際博物館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2012年的5月18日為第36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處於世界變革中的博物館:新挑戰、新啟示”。

熱詞:

  • 國際博物館日
  • 博物館事業
  • 博物館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