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開放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16: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佚名,原題:《1993年5月12日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開放》

    1993年5月12日,再現7000年前我國南方史前文明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在寧波余姚河姆渡鎮開館。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河姆渡遺址發現于1973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河姆渡遺址總面積4萬平方米,經過兩次局部發掘,共出土骨、石、木、陶等各種文物7000余件,還發現大量栽培稻穀和木建築遺跡。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穀,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它的發現,不但改變了中國栽培水稻從印度引進的傳統傳説,許多考古學者還依此認為河姆渡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發源地。這裡有世界上最早的木構水井;世界上最早的木制水上交通工具;河姆渡遺址還出土了大量豐富的陶器,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就擺在博物館的陳列櫃裏,它的出土,使人類使用生漆的歷史一下子提早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人在藝術世界裏同樣也創造了輝煌的成就,河姆渡的驚人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它導致了對中國史前史的修正,以及對華北、華東兩種文化共存的承認。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位於遺址西北側,是1991年國家和地方共同出資興建的,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館舍共有6幢建築,品字形佈局,根據博物館功能要求,分為展廳、庫房、業務行政用房3個部分,單體間有走廊相通,體現有分有合,離而不散、聚零為整,渾然一體的建築格局。博物館大門正上方,懸挂著一塊長6.5米、高1.8米的匾額,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八個大字金光閃閃。

    建築形式設計上,依據河姆渡文化“幹欄式”建築“長券、短檐、高床”的特點,依託456根樁基,構築成高於地面的架空層,坡層頂面上5-7組交錯構件,象徵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術,序廳屋頂形式似一隻展翅翱翔的鯤鵬,表現河姆渡先民愛鳥、崇鳥的文化信仰,建築構件中最長的梁長34米,重80多噸,倣古而不泥古,氣勢宏偉。建築色彩方面,屋面選用咖啡色陶制波形瓦,外墻用無光無油陶土毛面磚,給人古樸、粗野的感覺,但室內裝飾則是鋁合金門窗、噴塑墻面、大理石、磨石子地坪,在乳白色筒狀吸頂燈的照射下,有一種浪漫情調,顯示設計者的原始建築風貌和現代建築技術相結合的獨特構思。

    (人民網資料)

熱詞:

  • 河姆渡遺址
  • 博物館
  • 南方史前文明
  • 寧波
  • 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