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企“風險鏈”出現三趨勢 風險傳導“由虛向實”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7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浙閩粵陜蒙等地調研發現,自去年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的扶持政策為小微企業及時送去了陽光和雨露,但民營企業債務危機仍在延續,經營風險正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傳導,生存危機從傳統企業向新興行業企業蔓延。

  趨勢一:部分“排頭兵”企業捲入債務危機

  去年以來,由民間借貸引發的中小企業債務危機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時有爆發,並且呈現受影響的企業從資質較差企業蔓延到實力較強的“排頭兵”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甚至上市企業,企業面臨的壓力程度加重、蔓延速度加快。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浙江共有大型企業250余家,規模以上中型企業2000多家,規模以上小型企業3萬家,小微企業17萬家左右。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經濟學教授史晉川説,從去年一年的數據來看,小微企業生死數量變動相比往年沒有異常,當然一些小微企業碰到的經營上的困難更多是事實,出問題比較集中的是2000多家規模以上中型企業以及部分大型企業。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問題集中爆發的大中型企業主要有如下三類。

  一是因為全球經濟形勢下行造成重大衝擊,銀行抽貸、壓貸成壓垮企業“最後一根稻草”。在全球航運業低迷的背景下,2011年8月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東方造船集團資金鏈斷裂陷入困境。東方造船集團董事長陳秀丹説,兩個總額約5260萬美元金額的造船合同已經被取消,還有總額約1450萬美元的8艘小型散貨船建造合同也化為泡影。她説“企業遭遇船東棄單是事實,但如果不是銀行一下子抽走1.1億元流動資金,企業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對此,一位股份制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也是企業,需要規避風險,在企業發生經營困難的時候抽貸也屬於正常行為。

  二是熱衷大規模投資“炒”熱錢,導致債務“雪球”越滾越大,觸碰到了危機爆發點。如溫州立人集團長期利用高息民間借貸瘋狂投資房地産和礦産“拆東墻補西墻”手法難以為繼,資金鏈斷裂。

  三是跨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太快,戰線太長。

  內蒙古一家鋼結構製品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己原來從事水泥生産,一年有幾百萬的收入。前幾年因為看好鋼結構市場前景,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投資一億多元建了大型工廠,在此期間因為建設、生産資金不足向銀行和民間借貸了5000多萬元,由於投入大、産出慢,現在資金斷流,難以為繼。

  趨勢二:企業風險傳導“由虛向實”

  受宏觀政策趨緊影響,發生債務危機的已不僅僅是那些熱衷“以錢生錢”虛擬炒作的民營企業,不少從事實業的民營企業也深感風險逼人,尤其是“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和大量熱錢涌入的資金密集型製造業。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均集中了大量以鞋服生産為主的“三來一補”企業。沿路望去,部分企業在廠房門前擺起了地攤,打折零售商品,部分企業則大門緊閉。佛山市南海區鞋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林建藝説,南海目前大約有鞋廠1000多家,主要是出口到歐美市場,因為大環境不是太好,大部分企業都有或多或少的經營困難。

  福建晉江德榮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榮欽説:“我們幾個企業家覺得今年能活過去就好,也不指望用貸款等融資方式來擴大生産。”

  受前幾年國內外需求擴大影響,造船、鋼貿行業發展勢頭迅猛,熱錢開始集中涌入,隨著宏觀環境趨緊,這些領域的企業也首當其衝地受到了影響。浙江省台州市集中了大量的造船企業,今年以來行業行情急轉直下,部分企業已經或者瀕臨倒閉《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在匯入東海的台州靈江沿岸,幾十個龍門吊下面正在生産的船舶僅有兩艘。

  台州市造船業協會會長、台州楓葉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岳順説,前幾年造船行業形勢好,大量熱錢蜂擁而來,租幾個船臺就開始造船,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一邊造船一邊兜售。需求大的時候還能賺錢,現在國外船東都已經開始棄單,那些沒有訂單的船就更加賣不出去,上億資金都打了水漂。

  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錢水土説,這些陷入危機的低、小、散企業基本依靠訂單存活,沒有自主品牌、沒有穩定市場,沒有實現轉型升級,當外部環境遭到變化,首當其衝受到衝擊的就是它們。

  趨勢三:生存危機由傳統企業向新興企業蔓延

  在傳統民營企業一片“叫苦”聲中,受到政府重點扶持和鼓勵的部分光伏、環保等新興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卻也喜中有憂。2011年以來受歐債危機和各國政府減少光伏補貼的影響,市場需求持續下降,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産業遭遇重創。從去年三四月份開始,光伏産品價格急轉直下,光伏産業由此進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史晉川説,究其原因,光伏市場長期受制於人固然是此輪危機的重要誘因,而近幾年來産能擴張過快導致供需嚴重失衡也是不爭的事實。國家近年來大力鼓勵發展新興産業,部分企業沒有明確市場定位,盲目進入、扎堆發展,導致産能過剩覆水難收。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把光伏産業列為優先扶持的新興産業;全國600個城市中,有300個在發展光伏産業,100多個已經建設了光伏産業基地。全國2011年的光伏組件産能超過30吉瓦,而全球裝機總量只有20吉瓦,即使全部使用中國産品,也嚴重供大於求。

  與光伏産業類似,節能環保産業也遭遇了過熱現象。西安華江冶金化工設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煉焦行業的大氣污染治理設備,該公司總經理姜乃斌介紹説:“我們較早進入環保設備領域,目前每年利潤高達20%。在我們之後很多企業看到了這個市場,也一擁而入,結果過了高峰期,産能過剩,又沒有過硬的技術,反而虧損。”

  有專家提出,新興産業仍然方興未艾,必須堅持其重點發展的地位不動搖;但是也應看到,經過幾年的加快發展,我國部分新興産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産業基礎和産能規模,有的甚至跨越了急速擴張的發展週期,進入了亟需重點提升發展水平的新階段,促進這些産業有序健康發展顯得更為重要。

熱詞:

  • 光伏産業
  • 水土説
  • 債務危機
  • 鏈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