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中青年猝死:真的“猝不及防”?(20120504)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2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d3ee2e0e35f94377a7303f4a56570fde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大家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今天,一位運動員的離去讓人扼腕嘆息,被稱為挪威游泳第一人,26歲的戴爾 奧恩因心臟驟停猝死,特別是在距離倫敦奧運會倒計時84天的時候,這個消息尤其讓人唏噓。但是,戴爾的遭遇並非孤例,兩個月以來,國際體壇陸續有六位優秀運動員遭遇心源性意外,離開人世。當大家為這些體育明星的離去而嘆息之時,其實,猝死並非只發生在力求更高更快更強挑戰極限的體育運動員身上,它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遠。

  【解説】

       根據深圳市急救中心的統計,從本月十號到二十號,十一天的時間裏,120接報16例中青年猝死的病例。

  【解説】

       最近這段時間,南寧市內各大醫院急診部門每個月都至少接到一例猝死的案例,而據南寧市120急救中心統計,4月份25天接到了28例猝死案例,和往年相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解説】

       記者在市第一醫院了解到,今年1到4月期間共接診猝死病例80例,其中4月份截止到23號共計22例。猝死,一個聽起來有讓人恐懼的詞兒。而來自一些地方的消息,卻在提醒公眾,他們也許離我們並不遠。而可能的上升趨勢,也讓人疑惑,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解説】

       根據介紹,一般來説秋冬季節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像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等,這些病例也很容易發生猝死病例。而每年的春夏之交,猶豫氣溫的忽冷忽熱,有此類基礎疾病的患者需要引起注意。季節變換,是原因之一。但是,在猝死的案例之中,他們的年齡,格外引人關注。

  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科科長 徐粼

  主要是由於長期熬夜,很多人在這個年齡感覺自己還比較年輕,有什麼事情都能扛著,就不去醫院看,結果時間長了,一個量的積累。

  【解説】

      在深圳,11天之內,猝死的病例共16起。而這其中,14人為男性,2人為女性,其中8人的年齡還不到40歲,年齡最小的只有22歲。也就是説,中青年佔了一半。這與老年人是猝死高危人群的印象相去甚遠。醫生介紹,這些病例中,導致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心臟驟停。而這一特徵,也出現在南寧的猝死案例之中。

  南寧市公司 員工

  太累了可能會對工作有一定的影響,還有對身體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解説】

      根據統計,在南寧市的這28例猝死案例中,80%都是男性,而年齡主要都集中在了30到50歲之間。發生在深圳和南寧的案例,是個案嘛?就在最近,當這樣兩組數據刺激著人們的神經,我們也找到了另外兩份數據,在説明著問題的趨勢和嚴重性。有數據則顯示,我國每年死於心臟性猝死的人數多達55萬,也就是説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而根據媒體報道,1998年,北京市120轉運救治的中青年猝死者80多名,但到了2011年,這一數字上升為270多名。

  【評論】

  一看到這個新聞,讓人不免心裏一驚,中青年,處在人生的黃金年齡段,原本應該是身體健康狀況最佳的一個群體,卻遭遇猝死。在扼腕嘆息的背後,我們,特別是作息時間不規律的人們,也都在心裏有一個問號,這種猝死會不會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甚至是自己身上。驚訝和擔憂之外,最終,也是最有效的,在面對猝死之時,懂得並熟練運用急救常識,還是救命的第一要素。

  【解説】

  心肺復蘇首先要給病人一個好體位,去枕平臥,頭部抬高,幫助病人的呼吸道通暢, 另外,病人要放在硬一點的地板和床上,保證按壓效果。

  北大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韓曉寧

  我覺得儘快執行10到15秒之內儘快執行,如果你把一個病人拖來拖去,用了3分鐘,我們這5分鐘就浪費了。

  【解説】

  專家介紹,接下來有五個要點最為重要,第一是壓在什麼地方,第二是用什麼部位壓,第三用什麼姿勢壓,第四是壓到什麼程度,最後還有按壓頻率也很關鍵。

  北大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韓曉寧

  我們一般來説在胸骨下段的這個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的地方,那麼怎麼找呢,最簡單的方法,拿我們的手指捋著病人的肋宮我們都知道這個中間有一個間突嘛,拿我們另外一個手指的掌跟不久用這個這叫什麼地步,應該是叫掌根部這一綹,貼在我們胸骨的正中線的位置,就是壓在了胸骨的下端,然後拿另外一個手把這個手指頭都拉起來,保證這一個地方接觸,接觸完了之後呢,那我們要求啊,我們的身體垂直的,整個胳膊也是垂直的,就這個肩肘,還有底下這個手它是一條直線的,那在這個情況下呢,保證按壓一啊兩下三下,按壓的頻率,要求每分鐘一百次。  

  【解説】

  專家表示,按壓時要儘量保持頻率一致,會很消耗體力,施救者一定要堅持,這樣保持4分鐘左右的時間可能一部分病人就能恢復正常的心跳。

  【評論】

  調查數據顯示,大約一半的猝死直接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臟驟停。而猝死病例之所以集中在中青年,醫生認為與就診不及時有關係。長期熬夜,很多人在這個年齡,感覺自己還比較年輕,有什麼事情都能扛著,就不去醫院,結果時間長了,就是一個量的積累,過勞也就應運而生。

  【解説】

  燃一支蠟燭,寄託哀思。最近一個月,在潘潔名為“潘小迷糊”的微博上,每天仍有網友前來悼念這位漂亮可愛的姑娘。一年前的4月12日,一則“普華永道美女碩士過勞死”的帖子曾引發無數關注,僅一晚上就有近萬人轉發。帖子中提到,25歲的潘潔,在2011年4月10日晚上,因急性腦膜炎不治身亡。

  “各個都説,別幹了……”“白細胞一千八是神馬(什麼)概念……”這是潘潔去世前幾天,在微博上留下的兩條信息。而翻看她生命最後幾個月的微博,“又加班了”、“我要睡覺”成為了經常提及的內容。雖然潘潔的病亡和勞碌之間並不能證明有直接聯絡,但是同事眼中這個幹活很拼的女孩,網友眼中那份註定辛勞的工作,都讓人們自然的開始討論起白領的健康。  

  今天,當潘潔的故事,還在人們之間談論分析,當人們還在深深的為這個年輕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簡單搜索就會發現,年輕白領早逝,似乎已成為一種並不鮮見的情況。

  【解説】

  知識就是力量,奮鬥永無止境,但當身體已經無力,這些正值青春,本該屬於“身體倍兒棒,吃嗎嗎香”的年輕人,卻一個個告別人世,留下了未完的故事和遺憾悲傷。

  2011年,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院在對92個過勞死案例進行分析後,發佈報告指出,近年來“過勞死”發病率直線上升、其中已男性人群居多。 IT行業“過勞死”年齡最低,平均只有37.9歲。

  去年五一節期間,智聯招聘一份對3000多名職場人的調查顯示,近三成人勞動節期間需要加班。而搜索“五一,加班”這樣的關鍵詞,我們看到,更多的討論集中在如何計算“加班費”上,當加班成為很多白領被動的無奈接受,酬勞補償的背後,卻是無法保證的健康。

  就在幾天前,有媒體發起的一項“你平均一週加班幾小時?"的調查,超過一半的人投票選擇了“我已經腦殘了”這一選項。沒日沒夜的苦幹,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自己身體不適的忽視,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危險“的距離變得近在咫尺。

  廣東某醫院心理科主任 何日輝

  現在大家壓力都比較大,要學會很多釋壓的方法,尤其是適合於自己的,這個很重要,比如説運動或者旅遊,或者跟朋友傾訴。

  【解説】

  “年輕人猝死的原因是什麼?”,“亞健康有哪些症狀?”網絡上,輕易就能找到這樣的文章。有報道稱,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每年有60萬人因過勞導致死亡。

  【評論】

  這是搜狐網健康頻道所做的名為“你恐懼過勞死嗎”的調查,從調查結果可看端倪。工作時間長,出差頻繁,應酬多,不醉還不休,睡得最少,幹得最多,有了個頭疼腦熱的,也顧不上去醫院,白領的生活狀態讓人擔憂,有媒體用被累倒的一代來形容中青年白領群體的生存狀態。如果把過勞比作是過程,是個量的積累,那麼猝死其實就是結果,是質的變化。

  在關注過勞死,和猝死的病因以外,我們更關注導致猝死頻發的原因,有著怎樣的社會背景,我們來連線曾經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人口健康學博士,王存同。

  【評論】

  面對不斷攀升的物價、房租,再看看每個月的薪水,工作不拼命怎麼能行?更別説高不可攀的房價了,那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忙碌的白領為了生活,為了未來,這些苦必須得吃,但,高強度的生存狀態,很容易讓人遠離健康。

  我們説,工作是人生漫長過程中的一件平常事,要勤懇向上,但急功近利不可取。現代人職場中奉行的“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其實是欲速則不達。” 就好像本山大叔的名言,人生最痛苦的事,人死了,錢沒花完。

  鄭州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 錫安山

  目前,中國社會處於轉型期,商業化程度日益增強,追求效益成為許多用人單位的主要目標。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價值觀多元化等因素的影響下,人們常常處在一種緊張、焦慮的狀態之中。許多人為了尋找內在的安全感和個人發展,而不得不接受過重的工作任務,以承受超負荷、甚至透支生命的工作方式獲取財富、改善生活。這種職業壓力超過個體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就會損害個體的身心健康。最終耗儘自己的全部精力,造成所謂“過勞死”的現象發生。

  【解説】

  今天,仍有人在轉載這段博客文字。而博客的總點擊量,也已經超過了1400萬。但博客的主人,卻無法享受這份被關注的榮耀——因為早在去年4月19日,她就已經離開了人世。她的名字,叫于娟。寫下這些文字時,醫院CT報告已顯示,她全身骨頭髮黑、脊椎彎曲、癌細胞擴散到全身軀幹,她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裏,她寫下六萬多字的博客日記,博客的名字叫——《于娟:活著就是王道》

  【解説】

  如果還活著,于娟今年也僅僅34歲。而她短暫的人生履歷,原本光彩奪目到羨煞旁人。用她的話來説:論事業,本科、碩士、博士、出國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拿下兩個碩士學位和一個博士頭銜,回國後又在復旦大學擔任講師。而論家庭,結婚八年,育有一子,和睦美滿。但這一切,都隨著2009年10月于娟被檢測出癌症晚期,戛然而止。當時于娟被告知,她連動手術的機會都沒有。

  于娟

  我只想要我兒子有媽,要我父母有女兒,要我愛人有妻子。

  【解説】

  這些家庭錄像,記錄著于娟最後的生活。因為失去了手術機會,于娟體內新陳代謝的速度非常快,只能靠注射和口服藥物維持。2.5萬元一支的針,每21天就要注射一次。1萬多塊錢1盒的藥,只夠吃14天。為了支付昂貴的治療費,于娟賣掉了自己剛買的新房,以及父母在老家的房子。全家人,不得不租房生活。

  于娟

  每個人都像陀螺一樣,你在轉的時候你不知道你自己在幹什麼,所以説我是被迫停下來,所以説我能看得清楚大家轉陀螺時候的一個狀態,我希望大家不要轉得太快,因為這樣很容易像我這樣跌下來什麼都做不了。

  【解説】

  于娟曾自認為身體很好,十四年的病歷卡上,都只有兩三行字,但為什麼,她卻一下子就到了癌症晚期?從2010年5月起,于娟開始在博客中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在將近14年的求學奮鬥中,為了考研、考博和各種證書,她基本沒有淩晨前睡過覺。她日夜兼程,三年半同時獲得了挪威奧斯陸大學經濟係的碩士學位,以及復旦的博士學位。工作僅僅一年,無論國際、國家、省市的項目,她都全部攬入。而且她打算在兩三年內,做到副教授的崗位。于娟説,她在三十歲之前,有著太多的慾望和目標。

  于娟

  因為我以前就是想讓自己的父母過得好一點,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想換一所大一點的房子,想過得稍微舒服一點。後來病了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他們的快樂也不是説他們是不是能住大房子,也不是説他們是不是能到一個全球最好的早教中心裏去怎麼樣怎麼樣,而是説是不是你是好好的。

  【解説】

  一天兩次的骨髓穿刺、一日幾十次的嘔吐、幾十次痛到昏厥、無數次的化療、不斷目睹病友過世,于娟最後日子的那些經歷,讓她除卻反思自己,也想提醒那些如她一樣似陀螺般高速運轉的人們。

  【同期】

  可能從我的這種生死臨界的情況下,去反觀世間的情況,去提醒那些活得好好的,卻整天去追求這種大車大房子這樣的年輕人,或者跟我同齡的人,有一個反思。如果我寫下來這個東西,哪怕是讓一個人看到以後有所反思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或者是這種工作習慣,從而不再受我這種罪的話,我覺得也蠻值的。

  【解説】

       如今,在於娟的博客中,仍有人留言説:可以從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生活方式的影子。

  【解説】

      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等機構聯合發佈的2010年《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白皮書》顯示,有76%的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白領中處於過度疲勞狀態的更是接近六成。

  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在京發佈十大健康透支行業調查結果,被調查的30多個行業人群出現不同程度健康受損,製造、金融、教育、媒體、法律業人群健康透支位居前五位。其中,近七成人感覺疲勞,五成人從不鍛鍊;五成人每年體檢一次,三成人從不體檢。

  10萬人參與的《CCTV2011-2012經濟生活大調查》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七成中國人的日均休閒時間不超過3小時,其中8%的受訪者忙碌不堪,休閒時間為零。

  【評論】

  人體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也是需要保養維修的,也是有著負荷極限的,而現代白領們卻一次又一次挑戰這台機器的底線,只顧消耗,不知保養,最終換來的就是機器的崩潰。最後,我們再來重新看一下復旦大學于娟的臨終之言,體會一下她的生命感悟。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