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將農民工納入醫保體系 制度如何落實成關鍵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1日 08: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發通知,從4月1日起,凡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農民工,將被納入北京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體系,將和城鎮職工享受同等醫保待遇。農民工可以和北京人一樣持卡就醫,實時結算。

  新的醫保政策出臺,讓在北京就業的農民工心生親切、細數實惠。與此同時,農民工上新醫保到底誰説了算、他們在新醫保和新農合之間如何選擇、流動性大的“候鳥”農民工能否納入到該醫保體系,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農民工們都盼望好政策能得到很好的落實。

  問題一:能不能上新醫保,誰説了算?

  “ 有醫療保險嗎 ? ”

  “有。”

  “是前幾天電視上説的那種發社保卡,和北京市城鎮職工待遇一樣的新醫保嗎?”

  “沒有卡,沒聽説過你説的這種保險,我們上的是大病醫療保險。”在北京市虎坊橋人才市場的一家招聘企業攤位前,招聘單位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根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最新出臺的農民工新醫保規定,農民工被納入北京市城鎮職工醫保制度後,用人單位需按全部職工繳費工資基數之和的10%繳納,個人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的2%和每人每月3元繳納醫保費用。根據2012年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4672元、農民工繳費工資基數按最低的2803元計算,用人單位每月需繳納280.3元,比之前實行的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險企業只需繳納20多元錢的費用高出了不少。

  4月25日是北京市規定的用人單位完成社保繳費工資繳納申報的日期。北京朝陽區一家民營企業的行政主管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沒有聽説醫療保險政策的變化,還是按照以前的辦法執行。對於新醫保提高企業繳費額度的問題,他承認,這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以10人計算,公司每月僅在繳納醫保這一項上就比之前多支出近3000元,“對於民營小企業而言,降低成本是第一位的,肯定不會主動給農民工上這種保險。”

  甘肅籍的農民工王志勤對記者坦言:“上不上新醫保不是我們説了算,還得單位願意,我們才能享受這一政策,你非得要這個保險,單位不要你了咋辦?”

  據記者調查,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將本應給員工繳納保險的費用折算成低於繳費額的現金髮放給員工,很多農民工也樂於接受企業的這種做法。北京虎坊橋人才市場場館主管劉雙認為,企業為了節約成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怎樣保證新醫保制度的執行,才是讓農民工受惠的關鍵。

  問題二:新醫保和新農合,該選哪個?

  袁建波夫婦是貴州遵義人,在北京打工已有20年。聽説北京即將實施農民工新醫保制度,他們十分高興,在北京看個感冒發燒動輒就得花數百元,門診報銷可以幫上他們大忙,“光看這個,我們就非常願意參保!”

  據了解,此前北京實行的農民工“大病醫保”,只管住院,不管看門診。而新醫保制度則拓寬報銷涵蓋範圍,將門診費用納入報銷範圍中。

  然而,袁建波夫婦還有顧慮,“我們是外地人,以後還要回老家。不知道現在給這個保險繳的錢在我們走的時候能不能帶走,如果帶不走那錢可就白繳了。”

  “我們在老家還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每年交個三五十元錢,看病還可以回家報銷。如果這個保險回家以後不能用,我們還是願意參加新農合。”夫妻倆商量著。

  根據北京市平均工資計算,參加新醫保後,農民工個人每月需要繳納的費用為60元左右,比參加新農合一年的費用都高。在北京某小區當保安的吉林小夥兒郭自強就説:“有了新農合就夠了,繳那麼多錢不是浪費嗎?真出個大問題還得回家去看病,北京醫療成本多高啊,生活成本也高,在家總比在北京方便吧。”

  據了解,新農合與職工醫保雖同屬醫療保障制度,但是兩者分屬兩個不同的制度設計。前者由衛生部主導,後者則由人社部主導。我國新農合參保率已超過95%,基本做到了全覆蓋,但新農合是一種“大病醫保”。而此次北京市出臺的農民工新醫保則不僅門診醫療費(達到起付線)可報銷90%,大病醫療也能報銷85%。

  但是,由於目前醫保關係異地轉移接續比較困難,在北京參加新醫保的農民工在回家之後有可能不被納入當地職工醫保中,所以很多農民工更青睞新農合。

  農民工王志勤雖然對新醫保充滿期待,但是不願意退掉在家鄉參保的新農合,“老了之後還是要回去的,如果這邊的保險在那邊用不上,還得指著新農合。”

  問題三:“候鳥”農民工怎麼辦?

  王志勤的老鄉王明成目前在一家小餐館當廚師。每年新年前回老家,過完春節三四月份再回到北京,像“候鳥”一樣往返于家鄉和北京之間。

  “我們這種性質的,誰願意給上保險啊,老闆説讓幹就幹,不讓幹就找新的工作。來北京好多年了,沒上過醫療保險。”當記者問起他是否願意參加新醫保時,他這樣回答。

  記者發現,農民工納入城鎮醫保制度的新政,可能更多地是帶給在正規單位工作、但依然保留著農村戶口的新生代農民工實惠,而流動量較大的更大部分農民工似乎並不會在社會保障上有根本的變化。對此,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孫彥坦言,目前政策的主要服務目標還是穩定就業的農民工。

  據統計,目前北京市有穩定就業的農民工約150萬人。

  在北京虎坊橋人才市場裏,前來求職的安徽籍農民工陳衛東並不在意用人單位是否會和他簽訂勞動合同,給他上醫療保險,“只要工資合適,沒考慮那麼多,我也沒打算在北京長呆,早晚還是得回去的。”

  據虎坊橋人才市場會場主管劉雙介紹,前來求職的農民工中,年輕點的還關心醫保,稍微上了點年紀的,流動性特別大,根本不在意企業是否願意給他們上保險。

  目前,北京市流動性大的“候鳥”農民工數量龐大,他們中的很多人由於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數量難以統計,這部分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築、服務等行業,勞動強度大,行業危險系數高,“説實話,這部分人的醫保沒有解決,就難説把農民工納入到了城鎮職工醫保制度中了。”劉雙這樣説道。本報記者 鄧崎凡 實習生 張耀丹

熱詞:

  • 北京
  • 農民工
  • 醫保體系
  • 制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