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冰島概況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1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外交部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名】 冰島共和國(Republic of Iceland)。

  【面積】 10.3萬平方公里。

  【人口】 31.9萬(2010年1月)。絕大多數為冰島人,屬日耳曼族。冰島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通用語言。85.4%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首都】 雷克雅未克(Reykjavik),人口20.1萬人(2010年1月),一月平均氣溫-0.2℃,七月平均氣溫12.5℃。

  【國家元首】 總統奧拉維爾拉格納格裏姆松(Olafur Ragnar GRIMSSON),1996年8月1日就職,2000年、2004年和2008年三次連任。

  【重要節日】 國慶節:6月17日。

  【簡 況】 位於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極圈,為歐洲第二大島。海岸線長約4970公里。屬寒溫帶海洋性氣候,變化無常。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較同緯度其他地方溫和。夏季日照長,冬季日照極短。秋季和冬初可見極光。多火山和地熱噴泉。

  8世紀末,愛爾蘭修道士首先移居冰島。9世紀後半葉,挪威開始向冰島移民。930年建立議會和冰島聯邦。1262年臣屬於挪。1380年冰、挪同歸丹麥統治。1904年獲內部自治。1918年冰丹簽訂聯邦法,規定冰為主權國家,但外交事務仍由丹控制。1940年丹麥被德國佔領,冰丹關係中斷。同年英軍進駐,次年美軍取代英軍駐冰。1944年6月16日冰議會正式宣佈解散冰丹聯盟,17日成立冰島共和國。

  【憲法】 1944年6月17日頒布,後經多次修訂。憲法規定,冰島實行議會民主制。議會和總統共同執掌立法權,法院執掌司法權,總統和政府共同擁有行政權。總統通過直接選舉産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

  【議會】議會原分上下兩院,1991年10月合併為一院。共有議員63名,任期四年。本屆議會于2009年4月25日選舉産生,由5個政黨組成,其中社會民主聯盟 20席,獨立黨16席,綠黨14席,進步黨9席,公民運動4席。議長奧絲塔 約翰內斯多蒂爾(Asta JOHANNESDOTTIR,女)。

  【政府】本屆政府于2009年5月10日由社民盟和綠黨組成聯合組成。有閣員12名,兩黨各佔5名,無黨派人士佔2名。總理西于爾扎多蒂(Johanna Sigurdardottir,女,社民盟主席),外交和外貿部長奧敘爾 斯卡費丁松(Ossur SKARPHEDINSSON,社民盟)。財政部長斯泰因格裏米爾 西格富松(Steingrimur SIGFUSSON,綠黨主席),司法部長拉娜 奧德約多蒂爾(Ragna Arnadottir,女,無黨派人士),工業部長卡特琳 尤利於斯多蒂爾(Katrin JULIUSDOTTIR,女,社民盟),商務部長吉爾維 馬格努松(Gylfi MAGNUSSON, 無黨派人士),教科文部長卡特琳 雅各布斯多蒂爾(Katrin JACOBSDOTTIR,女,綠黨),社會事務部長奧德尼 保德爾 奧德納松(Arni Pall ARNASON,社民盟),衛生部長奧爾夫黑杜爾 英格多蒂爾(Alfheiour INGODOTTIR,綠黨),環境部長斯旺迪斯 斯瓦瓦爾斯多蒂(Svandis SVAVARSDOTTIR,女,綠黨),交通部長克裏斯蒂安 默勒(Kristjan MOLLER,社民盟),農漁部長約恩 比亞爾納松(Jon BJARNASON,綠黨)。

  【司法機構】實行地方法院和最高法院兩級審判制。最高法院共有九名大法官,由總統任命,終身任職。最高法院院長由九位法官輪流擔任,任期兩年。院長英吉比約格本尼迪克斯多蒂爾(Ingibjorg BENEDIKTSDOTTIR,女,2010年就任)。此外還有兩個特別法庭:勞工法庭和國家彈劾法庭。

  【政黨】(1)社會民主聯盟(Social Democratic Alliance):執政黨。主席約翰娜西于爾扎多蒂(Johanna SIGURDARDOTTIR,女)。提倡加強社會福利制度,主張加入歐盟。

  (2)左翼綠色運動(Left Green Movement):簡稱綠黨,執政黨。1999年2月成立。現任主席斯泰因格裏米爾 西格富松(Steingrimur SIGFUSSON)。主張冰島退出北約,美軍撤離冰島,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重視環保;主張保護低收入者利益。

  (3)獨立黨(Independence Party):在野黨。1929年成立。冰第一大黨,約有黨員1萬人,主席布亞尼本尼迪克特松(Bjarni BENEDIKTSSON)。主張保持現有安全防務政策;在冰島獲准保留對漁業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控制權之前,不擬加入歐盟;重視環保;主張國有企業私有化。

  (4)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在野黨。1916年成立。約有黨員6000人。現任主席西格蒙杜爾古恩勞格松(Sigmundur GUNNLAUGSSON)。主張加強與歐盟的聯絡,經濟私有化,提高社會福利。

  (5)公民運動(Civic Movement):在野黨,無指定領導人,2008年底民眾遊行示威期間新成立政黨。

  【重要人物】

  奧拉維爾格裏姆松:總統。1943年生於冰島西北部冰灣市(Isafjordur)。原人民聯盟黨人。政治學博士。1970~1988年為冰島大學政治學講師、教授。1971~1973年任進步黨執委會委員。1974~1975年任自由左翼聯盟執委會主席。1978~1983年、1991~1996年為議會人民聯盟議員。1980~1983年任議會黨團主席。1983~1985年任人聯黨報《人民意志》報主編。1983~1987年任人民聯盟執委會主席。1987~1995年任人民聯盟主席。1988~1991年任財政部長。1996年6月29日當選冰島共和國第五任總統, 2000年、2004年和2008年三次蟬聯。格積極參與國際交往與合作,曾多次獲國際和平獎章。格于1994年應我外交學會邀請隨同冰前總理赫爾曼松夫婦訪華。2005年5月,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對華進行國事訪問。2007年10月,冰島總統格裏姆松應胡錦濤主席邀請對華進行工作訪問並應邀出席上海特奧會有關活動。2008年8月出席來華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並觀賽,胡錦濤主席會見。

  約翰娜西于爾扎多蒂:總理。1942年10 月生於雷克雅未克。畢業于冰島商學院。社民盟主席。1978年起當選議員。1979,1983~1984年任副議長。1984~1993年,任社會民主黨(社民盟前身)黨團副主席、1994~2003在議會多個委員會任委員。2003~2007年任議會副議長。2007~2008年任社會事務部長。 2009年1月任冰島過渡政府總理。2009年5月任總理。

  【經 濟】

  漁業是經濟支柱,工業以煉鋁等高能耗工業和漁産品加工業為主。外貿依存度大。1970年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94年參加歐洲經濟區,1995年初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創始成員國。 1995~2000年,冰島經濟進入歷史上少有的高速增長時期,國內生産總值年均長幅近4%,在經濟合作組織(OECD)中名列前茅。2001年起經濟增長速度放慢,2002年國內生産總值再次出現負增長。自2003年起,冰政府通過財政緊縮政策使經濟重新穩步增長。2006年冰貨幣貶值,通脹率持續走高,但在政府干預及國際貨幣組織協助下,金融市場恢復穩定。2008年,冰島三大銀行因盲目擴張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破産,被收歸國有,冰陷入深度金融、經濟危機,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冰政府被迫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苛刻貸款條件,獲20億美元貸款。2009年,金融危機逐漸影響到實體經濟,總體經濟形勢持續低迷。

  2009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産總值:15001億冰島克朗。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6.5%。

  匯率:1美元約等於125冰島克朗(2010年1月,冰島中央銀行)。

  通貨膨脹率:12%

  失業率:7.2%

  【資源】 漁業、水利和地熱資源豐富,其他自然資源匱乏,石油等産品需要進口。可開發的年水力發電量為 640億度,地熱能年發電量可達72億度。2008年水力發電量為124.3億度,利用地熱發電40.4億度。目前,約90%的冰島居民已利用地熱取暖。

  【工業】 基礎薄弱。除漁産品加工和針織等輕工業外,主要為煉鋁業和制藥業。近年,煉鋁業成為冰島工業發展熱點。2009年,工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9%(不包括漁産品加工業)。

  【農牧業】 所處緯度高, 日照量少,僅南部幾個農場年産400~500噸農作物。可耕地面積1000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畜牧業佔較主要地位,大部分農業用地被用做飼料草場。相應的毛紡業和製革業比較發達。肉、奶、蛋自給有餘,糧食、蔬菜、水果基本依靠進口。2009年農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5%。近年主要畜産品産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6    2007    2008

  牛奶    11.7    11.7    11.7

  羊肉    0.865   0.864    0.893

  2008年牲畜存欄數:羊45.79萬隻,牛6.91萬頭,馬7.75萬匹。

  【漁業】 冰島的支柱産業。2009年,捕魚量為112.6萬噸,主要魚種有鱈魚、毛鱗魚和黑線鱈;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7.7%;絕大部分漁産品出口,出口額佔冰外貿出口總額的41.6%。

  【服務業】 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2009年,服務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1.3%。

  【旅遊業】 1980年起大力發展旅遊事業。2008年外國遊客人數達87.9萬人。主要旅遊點有冰川、火山地貌、地熱噴泉和瀑布等。

  【交通運輸】無鐵路,海運和空運比較發達。2008年交通運輸情況如下:

  國家級公路:總長13048公里。共有機動車30.14萬輛(其中客車21.17萬輛,貨車8.97萬輛)。

  水運:共有1122艘船隻,總噸位21.18萬噸。其中漁船834艘,總噸位9.2萬噸。雷克雅未克為主要港口,年貨物吞吐量228.7萬噸。

  空運:共有飛機405架。凱夫拉維克機場為主要航空港,年運送旅客約202萬人次。

  【財政金融】近幾年國家財政情況如下(單位:百萬冰島克朗):

  2007    2008    2009

  收入    617537  636700   636055

  支出    550924  653900   773000

  差額    66613    -17200   -136945

  截至2009年12月,冰島外匯儲備約合4900億冰島克朗,凈外債為136269億冰島克朗,為國內生産總值的908.4%。

  【對外貿易】由於經濟單一,對外貿依賴極大,2009年外貿額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63%。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百萬冰島克朗)

  2007    2008    2009

  進口額     395154  650052   409874

  出口額     305095  685068   497066

  差 額     -90059   35016    87192

  資本貨物(包括工業原料及設備等)和消費品為主要進口商品。主要出口商品有漁産品、鋁錠、硅鐵、畜産品和毛紡織品等。2009年主要貿易夥伴在冰外貿中所佔比重如下(%):

  出口          進口

  荷蘭    29.6    德國    10.2

  英國    10.5    瑞典    7.2

  德國    9.3     荷蘭    7.1

  【對外援助】 對外援助金額約為GDP的0.15%。主要用於冰島開發署(Icelandic Development Agency)向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烏干達等非洲國家提供援助以及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項目、聯合國婦女發展項目、世界糧食計劃署項目等重要的國際援助項目。

  【外國資本】 外國資本主要來自比利時、盧森堡、美國、瑞士等國。主要投資項目為鋁廠、硅鐵廠、水電站和濾凈劑廠。2008年,外國在冰新增投資1.8億美元。

  【人民生活】2008年全國平均每千人有小轎車656.7輛,電視機450台,電話630部,手機1010部,84%的的家庭可上網。全國平均每千人有3.6名醫生,8.7名護士。2008年平均壽命女性為83.0歲,男性為79.6歲。

  【軍 事】根據憲法,冰不設軍隊。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1年同美國簽訂防務協定,由美負責其防務。北約在冰設有空軍基地,駐美軍1700余人,並配有4架F-15型戰鬥機、獵潛飛機和雷達站等軍事裝備和設施。2006年9月30日,美撤消駐冰軍事基地並將協議區域內土地和設施歸還冰島,美在冰的永久性軍事存在終止。冰有一支海洋巡邏隊,約100人,裝備3艘巡邏艇、兩架搜救直升機和一些小型飛機,負責漁區保護和海上救護工作。全國有警察700余名。2010年3月,冰政府宣佈逐步撤銷防務局,其職能將分攤至包括海岸警衛隊在內的多個部門。

  【文化教育】 全民文化程度較高,早在18世紀中葉就已消滅了文盲。實行10年免費義務教育。2007年教育經費約佔政府開支的25.7%,在校學生約10.4萬人,另有2237人在國外學習。全國共有15所高等院校,冰島大學是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新聞出版】 2008年出版的全國性報紙有《晨報》、《新聞報》、《每日導報》。最大的《晨報》日發行量5.3萬份。有國家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各1家,其中國家廣播電臺有5套節目播出。私人電視臺10家,其中3家可覆蓋全國,另有數傢俬人廣播電臺。

  【對外關係】作為北約成員與美國進行防務合作並保持與大西洋兩岸國家的良好關係是冰外交政策的核心。冷戰結束後,為順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冰除繼續重點保持與美等西方國家的夥伴關係外,注意加強與亞洲等其他地區國家的關係,並通過聯合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目前冰已同139個國家(包括歐盟)建有外交關係,在18個國家設有使館,3個國家設有總領館,7個城市設有常駐代表團。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一)關於世界形勢:認為冷戰結束後直接軍事威脅雖已消除,但地區及民族間的衝突有所加劇,建立新安全機制的努力尚未取得重大進展,全球局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傳染病等全球性問題帶來的威脅凸顯。

  (二)關於聯合國改革:支持聯合國全面改革,反對安理會改革阻滯聯合國整體的改革進程。主張改革進一步公開化、透明化,認為改革後的聯合國應更好地反映國際格局客觀實力對比。支持安理會同時增設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國,同時反對削弱安理會決策和行動能力,反對擴大否決權。

  (三)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由於高度依賴海洋資源,非常重視保護海洋環境、防治海洋污染。積極參與環保合作,主張可持續發展。認為氣候變化問題是全人類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需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同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西方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責任。2007年通過氣候變化新戰略,提出至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50%至75%,並考慮通過購買溫室氣體排放指標或協助他國利用清潔能源等方式來完成減排義務。

  (四)伊拉克問題:主張聯合國在伊重建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認為北約應承擔一定義務。譴責美英士兵虐囚行為,並正式向美國政府提出過抗議。2007年10月撤回駐伊的危機反應部隊,表示今後將更多關注該地區軍事以外的發展援助項目。2008年8月冰島外長吉斯拉多蒂爾表示,美國派兵進入伊拉克的行為是非法入侵,冰政府當年予美支持是錯誤之舉。

  (五)巴以問題:認為巴以衝突是中東問題的癥結所在,呼籲巴以雙方停止暴力衝突,以談判方式解決矛盾。敦促以色列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從其佔領的巴領土撤軍。支持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強調應同時保障巴和平與以安全。

  (六)防擴散、伊核、朝核問題:支持一切旨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國際努力。敦促伊朗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計劃進行無障礙核查,並作出不生産核武器的保證。認為朝鮮發射衛星行為違反安理會 1718號決議,呼籲朝信守其國際承諾,希有關方儘快恢復六方會談,力求以和平方式解決朝核問題。

  (七)關於國際反恐問題:譴責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主張所有民主國家團結一致,使用一切合法手段打擊恐怖主義。已批准並開始執行有關反恐的國際文件,亦將有關條款納入冰法律體系。

  (九)同美國的關係:冰美關係在冰外交和安全政策中佔主導地位。兩國于1951年簽訂防務協議,由美代表北約負責冰防務。美在距冰首都50公里處的凱夫拉維克設有空軍基地,駐軍1700余人。2006 年9月,美單方面決定關閉凱夫拉維克空軍基地,但承諾在必要情況下履行對冰防務義務,兩國簽署《關於美國武裝力量撤離冰島協議區域和設施並將其歸還冰島的協定》及《防務安排共識》。2007年8月,冰美聯合北約、挪威、丹麥和拉脫維亞在冰舉行防務和安全演習,兩國並商定此類演習將每年舉行一次。

  (十)同歐洲和歐盟的關係:歐盟是冰最大的貿易夥伴。1994年加入歐洲經濟區,2001年成為申根協定成員國。由於擔心歐盟共同漁業、農業政策損害自身利益以及不認同歐盟的管理方式,迄未加入歐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內入盟呼聲漸高,政府立場有所鬆動,表示可考慮加入擴大後的歐盟,個別政黨決定就入盟問題展開黨內討論。重視加強與歐盟在經濟、外交和安全領域的磋商與合作。在多數重大問題上與歐盟保持一致。認為自身安全和經濟利益同歐洲大陸緊密相聯。認為歐盟應避免與北約的職能重疊,歐盟不是防務同盟,沒有義務保障成員國安全,集體安全問題應由北約來解決。

  (十一)同俄羅斯的關係:1994年與俄簽署兩國關係基本準則聲明。認為俄在歐洲持久和平問題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關注俄形勢發展,支持其持久改革進程,主張吸收俄加入北約。1999年兩國就巴倫支海問題在莫斯科簽訂協議,結束了歷時6年的巴倫支海爭端。2002年冰總統格裏姆松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6月,俄總理弗拉德科夫出席在雷克雅未克舉行的波羅的海委員會政府首腦會議並正式訪冰。

  (十二)同波羅的海三國的關係:積極支持波羅的海三國爭取獨立的努力,並於1991年8月率先與三國建交。積極參與北歐國家與三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支持波海三國加入北約。在波羅的海委員會、北極理事會、巴倫支海理事會等合作機制內,積極發展同波海三國的關係。

熱詞:

  • 冰島
  • 冰島共和國
  • 地理
  • 政治
  • 軍事
  •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