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歐洲調整心態看待中國對非投資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03: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一篇關於中國産品在非洲市場發展的文章稱,10年前中國的廉價商品開始大量流入非洲,非洲消費者從較低的價格中受益。如今,隨著中國企業向價值鏈上遊進軍,這一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非洲消費者仍樂意接受中國的商品,但這些商品已變得更加高端,例如智慧手機、農場打谷機等。

  報道列舉了華為公司在非洲發展的例子。華為2010年推出一款被稱為全球最廉價的安卓操作系統智慧手機,在肯尼亞獲得了移動網絡運營商的補貼。不到一年,該款手機就佔據了肯尼亞智慧手機市場45%的份額。

  報道還引用南非標準銀行3月份的一份報告説,自2002年以來,中國出口商品在非洲的市場份額提高了3倍以上,去年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佔非洲總進口商品的16.8%。過去4年,中國企業在銷售機械、汽車和電子産品領域獲得的利潤最高。但是,2011年非洲從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和日本的商品進口卻均低於2008年的水平。

  比利時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的中歐問題專家安娜卡特裏娜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中國對非出口産品質量逐漸提高,對歐盟來説,的確意味著更大的競爭。卡特裏娜最近剛從非洲回來。她舉例説,她了解到南非政府計劃修建核電站,歐洲和中國的企業都對此表示感興趣,並向南非政府提交各自的方案,都希望能賣出自己的技術。可以説,中國和歐洲企業在非洲市場的競爭比以往更激烈。她認為,這種競爭對歐盟未必是壞事情,因為它可以刺激歐洲企業創新,“歐洲企業要想繼續在非洲市場佔有自己的份額,就必須創新。而這種競爭態勢自然對非洲國家有益,因為産品可選擇的餘地更多了”。

  事實上,從近來歐洲媒體的一些報道和評論來看,歐洲對中國投資非洲的心態正漸趨客觀:中國企業在非洲市場的成功不僅是因為物美價廉,中非各領域關係的不斷鞏固與發展也使得中非企業間的合作大大受益。

  記者採訪的一些歐洲學者指出,非洲曾長期是歐洲一些國家的殖民地,後者總是自恃在非洲擁有“特權”,在對非援助上也總是試圖把援助同“自由與民主”、“人權和良政”挂鉤。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受非洲人民歡迎。隨著新興市場國家與非洲經貿關係的快速發展,歐洲不得不轉變姿態,那種妄圖以指責對手來阻礙對方發展的思路已行不通。

  卡特裏娜認為,中非關係發展無疑是成功的,中國主張與非洲國家實現互利雙贏,這對歐盟是個啟示,促使歐盟對非政策近年來正在趨向理智和務實。

  (本報布魯塞爾4月6日電) 

  點評

  曲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中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無償援助非洲,非洲非常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對非洲國家來説,中國的技術和商品性價比比歐洲國家的要高,因此客觀上中國和歐洲國家形成了競爭關係。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既有資源類投資,又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國對非投資一直以互利合作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為原則。一些歐洲國家卻標榜“人權”和“環保”污衊中國的投資行為。事實上,中國在非洲購買的資源遠遠比不上歐洲國家,中國的投資與歐洲國家那種只取不予的投資是有本質區別的。歐洲國家對中國在非投資的心態很複雜。歐洲應該擺脫利益既得者的心態,尊重非洲人民的選擇,以開放的心態看待中國對非投資。

  趙懷普(外交學院教授):相對於歐盟國家經濟實力的衰弱,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經濟實力不斷上升,對非洲投資規模也越來越大。非洲是歐洲國家的“傳統勢力範圍”,面對中國的投資,歐洲國家的心態很複雜。但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資本自由流動是大勢所趨,中國對非投資合情合理。中國對非洲的投資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則,給非洲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歐洲國家一直宣傳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理念,中國對非洲的投資恰恰符合這一理念。另外,中國和歐洲對非洲的投資有互補性,中國和歐洲國家在對非洲投資問題上應加強溝通與合作,消除誤解,攜手為非洲的發展作出貢獻。

熱詞:

  • 人民日報
  • 歐洲
  • 調整心態
  • 看待
  • 中國對非投資